从敦煌资料看唐人的择偶条件 从敦煌资料看唐人的择偶条件有哪些( 四 )


以上这段《下女夫词》说明许多问题:女方叫男子“次第申陈,不须潦乱”,说明了这一问答的严肃态度 。不仅要问“马上刺史 , 是何之州”,即男方的籍贯与本土,还要问他“望在何川”,即心向何方的政治倾向性问题 。还以教训的口吻对男方说“人须知宗 , 水须知源”,即人不能忘本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汉族男子说明了他是地道的沙州敦煌人,是中华古国高度文明的崇拜者与追求者 , 主要论点有三:“三史明闲”说明他钻研过“三史”,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把《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称作“三史”;唐代开元后,又把《史记》、《汉书》、《后汉书》称为“三史” 。“九经为业”说明他是中华古国灿烂文化正统的继承人,因为在唐代以科举取进士 , 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梁传》)、“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定为“九经”,是体现中华古国文化的必读课本 。“望在秦川”指心向中华内地,因为“秦川”这一古地区的名称一般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 , 春秋战国时这个地区属于秦国,而秦始皇又统一六国开一统中华之盛,所以“秦川”就有中原之意了 。
从以上这段《下女夫词》看来,敦煌民间的这种婚俗,民族性、爱国性都很明显,而且崇尚中华古国的灿烂文化,思想性确实很强 。
以上所述的是女择男,当然男择女也有一些要求 。敦煌的平民百姓择妻,主要要求她能实际操持家务,所以有“索新妇,处作活”之说,如《不知名变文》云:“自家早是贫困,日受饥恓,更不料量,须索新妇,一处作活 。”“索新妇”是敦煌民间俗语,即“娶媳妇” 。伯三二一一的五言白话诗云:“用钱索新妇 , 当家有新故 。儿替阿耶来,新妇替家母 。替人既来到,条录相分付 。新妇知家事 , 儿郎承门户 。”这里进一步展示了索新妇操持家务的风俗 。“当家”又叫“主领”,《舜子变》云:“苦嗽唤言舜子,我舜子小失却阿娘 , 家里无人主领,阿耶娶一个继阿娘来,我子心里何似?”当然 , 娶妻也是为了传宗接代,如《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所说:“祈求长大成人,且要绍继宗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