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麦冬,为大宗常用中药,使用栽培历史悠久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 。驰誉国内外,深为广大医生、患者所喜爱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 pogon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块根 。主产四川绵阳 , 浙江慈溪、杭州等地 。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

麦冬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文章插图
【生长环境】家种麦冬多栽培于海拔400米左右,土质肥沃 , 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坝地 。它要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荫蔽度大的生态条件,能耐寒 。每年11月和12月块根生长发育迅速 。四川麦冬栽种后第2年4月上中旬收获,浙江麦冬一般栽后第3年立夏至芒种期间收获,历时1~2周年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麦冬适宜于肥沃沙质壤土 。在种植前要犁地及耙地各3次,必须做到深耕细耙 , 并拣净土中的石子、杂草等;然后使犁耙过疏松的田地,经太阳晒过几天,使之充分干燥(若潮湿 , 容易烂根),再下基肥,每667平方米施2500~3000千克干粪 , 或1500~2000千克腐熟堆肥(草皮、草木灰、渣滓粪),这时再进行犁地1次,耙平后即准备下种 。
2、选种栽种:麦冬是用分株法繁殖 。在清明后将麦冬挖出 , 摘掉块根,选择颜色深绿健壮的苗子,切去须根(以现出根蔸的白心为止)作种,每667平方米地约需种苗600千克 。行距7~12厘米,株距7~9厘米进行定植,每穴内栽3~5株 。栽种时必须在晴天,先用砌刀开沟,沟深3.5厘米(过深苗心会被泥土压倒,过浅苗子容易倒伏) 。栽苗时,苗子必须靠沟壁垂直 , 下端不能弯曲;如苗子下端弯曲,则靠沟壁一端的须根不能向泥土上生长,不长块根,就会大大减低产量 。栽后用钉耙壅土,然后用条助推压1次,并用脚在两边行子中踩1~2次,使泥土略压紧 , 苗子才能直立稳固 。通常每隔2行,添种玉蜀黍1行,一般经验 , 可增收玉蜀黍而不影响麦冬的生长 。
【栽培管理】
1、灌水:麦冬需要充足的水分,在阴天或小雨天栽的麦冬,可隔2~3天后灌水,如栽后第2天是晴天,当日傍晚即要灌水,使泥土与苗蔸充分结合,迅速生长幼根 。如栽后灌水过迟,苗子得不到充分的水分,部分苗子就会枯死,以后虽可补栽新苗,但时间过迟 , 也会影响产量 。
2、除草追肥:麦冬定植后(栽后5~10月)除草1~2次,立冬以后就不能下地扯草,要到次年立春后再扯草1次 。除草后即行追肥2~3次 , 第1次在小暑与大暑间,施猪粪尿20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对水200~250千克 , 然后用草木灰100~150千克,均匀地撒在行子中间 。第2次追肥在立秋前7~8天,施猪粪尿15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对水200~250千克 , 加油枯40千克,撒草木灰100~150千克,第3次追肥在立冬前,施猪粪尿1500~2500千克 , 每100千克对水200~250千克,撒草木灰100~150千克 。施肥时不能用过多氮肥,否则麦冬苗子生长过旺,形成徒长,使得块根生长不发达,产量低,并易遭霜冻危害 。
3、防治病虫害:
(1)病害:
①黑斑?。何:σ镀?。病菌在种苗上越冬 , 次年4月中旬开始危害 , 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发病很快,病株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叶片青翠、健壮无病种苗;发病初期 , 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每667平方米撒草木灰100千克;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 降低田间湿度;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苗5分钟,或大面积喷雾 。浙江产区发病严重时,割去发病植株地上部分,使之重新抽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