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浥轻尘是哪个城市 被唐诗捧红的千年古城:阳关( 四 )


文章插图
到了中晚唐 。这首歌的传唱就更广泛了 。白居易很喜欢此曲 。不管心情好不好 。不管什么场合 。都要让人唱《阳关曲》 。他在诗中记录了这些听歌的场景: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 。
更无别计相宽慰 。故遣阳关劝一杯 。
最忆阳关唱 。珍珠一串歌 。
高调管色吹银字 。慢拽歌词唱渭城 。
不饮一杯听一曲 。将何安慰老心情 。
……
戴叔伦、张祜、李商隐等人也是《阳关曲》的超级粉丝 。据唐人笔记记载 。连一个卖饼的小摊贩 。都天天哼唱这首歌 。
到了宋代 。这首已经传唱了两三百年的经典老歌 。依然高居点歌台排行榜榜首 。凡是送别的场合 。基本都会唱《阳关曲》:
一曲阳关情几许 。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 。孤城不见天霖雾 。
——苏轼
千万缕、藏鸦细柳 。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 。故人初别 。
——姜夔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
——辛弃疾
……
直到明清时期 。这首歌虽然不像唐宋时期那么流行了 。但仍未被遗忘 。而且被改成了古琴曲 。
《阳关曲》流行之广、历时之长 。绝对连王维本人都想象不到 。其实 。王维当年在长安渭水畔送别友人元二的时候 。他对安西都护府的位置和丝绸之路的线路是不太了解的 。正常从长安西行到沙州后 。应出玉门关 。而不是走早已废弃的阳关 。然后继续西行可抵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 。
但也正是王维犯下的这个“美丽的错误” 。才使得阳关之名成为永恒的地理符号和文化符号 。

渭城朝雨浥轻尘是哪个城市 被唐诗捧红的千年古城:阳关

文章插图
阳关景区王维像 。实际上王维不曾到过阳关 图虫创意
这首诗以深挚的情谊 。写出了普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 。自古迄今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明朝人李东阳说:
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 。盛唐以前所未道 。此辞一出 。一时传诵不足 。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 。千言万语 。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
而这恰是经典的魅力 。
现在很多人贬低文学的功用 。看不起唐诗宋词 。认为文人无用 。在他们眼里 。只有帝王将相才是历史的推动力 。只会写几首“破诗”“破词”的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秦观、李清照……都不值一提 。
真是如此吗?
如前面所说 。阳关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功绩象征 。在东汉以后因为帝国西界的扩张或收缩而废弃 。此后 。还长期因帝国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拉锯而失陷 。
但是 。千百年来 。中国人仍对这个湮没于历史风尘中的小地方念念不忘 。更多的是唐诗宋词的功劳 。
往小了说 。我们认同阳关是家国边关 。往大了说 。我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认同脚下的土地是中国 。这些本质上都是对本民族文化亲切感和归属感的体现 。而这正是文化建构的结果 。
阳关湮没了 。现在只能看到黄沙戈壁和新建的景区 。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地穿越千里去打卡?还不是因为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是非功名转头空 。只有经典永流传 。
参考文献: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注:《汉书》 。中华书局 。1975年
[南朝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 。中华书局 。2000年
[北周]庾信撰 。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 。中华书局 。1980年
[唐]王维著 。[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99年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潘竟虎、潘发俊:《阳关兴废时间初考》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第6期
王兆鹏:《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 。《文学评论》 。2011年第2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