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小成语 。大道理 。“狐假虎威”要不得 。为什么呢?
现代的社会 。竞争太激烈了 。你假借“虎威” 。或许能蒙混过关、胡弄一时 。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最终会被淘汰的 。
我们没理由去学狐狸的狡猾 。也不希望自己傻逼到成老虎那般的凄美 。还真以为狐狸为百兽之王呢?对不对?!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历史上的“狐假虎威” 。就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
战国年代 。在楚国最昌盛的时候 。北方的各个小国将领都惧怕楚宣王手下的一员大将昭奚恤 。楚王不知原由 。心生疑惑 。便请问朝中大臣们 。当时 。有一位叫忆乙的大臣向他讲了一故事:
从前在深山老林里有一只虎 。它饿急了 。正寻食游走着 。忽然发现一只狐狸很悠闲 。心想:“这下好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一定要抓住它 。”
果不其然 。老虎纵身扑去 。抓住了那只狐狸 。而当它张开大口欲食时 。略显惊恐的狐狸睁眼说起话来:”虎子 。你敢吃我?”
“为啥不能吃呀?”老虎很奇怪 。于是 。那狐狸又接口道:”我是天帝派使下来做百兽之王的?”
“哟呵 。你大王呀 。是真的么?”老虎疑惑不信 。这一下 。问题来了 。想不到机警的狐狸又发话了:“不信?我让你瞧瞧 。我在前面走 。你在后面跟 。看一看哪个兽兽见到我有不害怕的?”
听其言 。观其行 。老虎跟着狐狸走向深林里 。半道上 。兔子、野猪和狼等 。乍一看见狐狸很惊喜 。像久违的朋友 。没什么顾忌、也不避让 。但不多时 。都脸色惊变 。快速地落荒而逃 。因为它们窥视到了狐狸身后的老虎 。
由此可见 。“狐假虎威”是狐狸太狡辩 。连老虎都不明就里地上了当 。但从客观原因上来分析的话 。为保命就假借一下 。这就是小国人怕楚大将昭奚恤的原因有楚宣王的兵权在他手里 。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出处原文《战国策.楚策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
这个历史记载 。很明确地告诉人们:依仗着别人的威势来欺压或吓唬别人的人 。其实自己就真没有什么本事 。徒具华丽的皮毛 。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宣墨来作答
“狐假虎威”:成语 。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里的一篇寓言故事 。
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之食我 。是逆天地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之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
这是战国时期极其有名的一则寓言故事 。在当时 。楚国非常强盛 。其相邻各国皆惧之 。楚宣王究其原因 。相邻各国皆曰 。他们都惧怕楚国大将昭奚恤 。楚宣王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怕的该是我楚王啊!这时一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讲述了这则故事 。
最后说:“他们看似害怕昭奚恤 。是因为大王您的兵权掌握在他手里 。而实际上他们畏惧的是大王您的权势呀 。他这也是在狐假虎威啊!”这则寓言流传极为广泛 。可以说是家喻戸晓 。妇孺皆知 。狐狸凭借自己的小聪明 。保得了小命一条 。但其狡诈的手段绝不能使其改变虚弱的本质 。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技俩一旦败露 。肯定会受到百兽之围攻 。弄不好还会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食 。
后来人们就用这则寓言故事 。比喻那些仗势欺人 。狗仗人势的势力小人 。干尽坏事 。其结果都是下场可悲 。为人们所唾弃 。也从另一个侧面 。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那些个昏庸之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