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害,玉米病害防治

我们在栽培玉米的时候如果经常遇到病害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1.危害损失程度发生情况:玉米穗腐病在庄浪县的发生面积随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年份而变化,2003年发病面积3500hm2 , 病穗率46%;2004年发病面积3000 hm2 , 病穗率26.5%,2005年发病面积4500 hm2,病穗率44.3% , 2006年发病面积5300 hm2,病穗率23..9% 。
危害性: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 。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5] , 试验观察:原粮内混入20%有病籽粒时,人食用时口感涩苦、味酸臭,过量食用会出现四肢无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涨、腹痛、头晕等症状;马、骡、驴、猪等家畜饲用时出现腹泻、拒食,生长速度减慢等现象;羊、鸡饲用后食量减退,并出现母鸡产蛋率下降等现象;原粮中带有病粒,商品价值降低0.2-0.4元/kg,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 。
损失程度:为了测定穗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沈单10按果穗大小,病害程度分类 , 把有病果穗分成5级,测定各级果穗长度,无病果穗粒重(w) , 有病果穗中健康粒重(y),各级损失情况以公式损失率(%)=[(w-y)/w]×100计算 。测算结果表明,果穗受害后0、1.2.3.4级的损失率分别为0、18.4%、27.3%、45.0%、68.2% 。
症状: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玉米常见病害,玉米病害防治】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 , 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 。
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 。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 。
病原菌:通过对庄浪县采集到的玉米病果穗不同部位镜检,并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镜检[5 。9] ,发现属典型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对照有关文献资料比较鉴定[1-8],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 Schw) , 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Gibberella)的小麦赤霉病菌(G..zeae(schw)petch),为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
发病规律: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 。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庄浪县大面积种植的中单2号、酒单4号、酒单2号抗病性较强 , 病穗率在0-3%,而沈单10(组合Q1261/沈137)、沈单16(组合137/K12)不抗?。?病穗率高达31.2%-46% , 自交系478(组合8112/5003)及其杂交种掖单12.掖单13等高度感病,病穗率达50%左右 。据观察易感病品种“青秆成熟”,果穗花丝多,苞叶长而厚,籽粒排列紧密,穗轴含水量高 , 水分散失慢;而抗病品种果穗花丝少,苞叶薄,顶部籽粒外露 , 在收获前已成熟下垂,雨水不易淋入 。另外 , 第2.3果穗发病率明显高于第1果穗,病害级数高,损失程度亦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