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丑化刘邦,为什么这本书还能流传下来呢?( 二 )


《史记》写好后 。据说司马迁留了两份 。一份上交国家 。一份自家保存 。后来辗转到外孙杨恽手中 。杨恽上交给国家 。被时君汉宣帝的认可 。得以流传 。后来 。王朝统治者发现 。《史记》的某些记载 。有损皇家形象 。就加以窜改、抽毁、限制流传 。其中 。相关部分 。我们已不知当初司马迁是怎样描述的 。
不过 。由于《史记》记载范围广 。记述精当 。史学文学价值 。已经得到一定的认同 。汉家不会将之付之一炬 。其他人也会想法设法保存此书 。
那些今人看来的“黑料” 。未被删改 。或因“黑料”比较分散 。全部剔除有些困难;或因它们与其他人物的生平事迹紧密相连 。铁板一块 。读时未必特别留意它们 。或者难以删除了 。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丑化刘邦,为什么这本书还能流传下来呢?

文章插图
【图:“老文青”司马迁】
第六 。《史记》成书后 。流传不广 。汉家不知其帝王不知其中有许多“不合体统”之处 。待该书流布较广时 。汉家才注意 。并加以限制 。但为时已晚 。不太可能完全禁毁此著了 。
司马迁生在汉武帝时期 。当时人对秦汉之际的历史 。依旧比较熟悉 。不必借助《史记》了解 。况且当时的印刷水平 。不足以让《史记》广为流布 。史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到的 。当时的汉武帝 。对历史的兴趣 。远小于对开疆拓土、美女玩好的兴趣 。有机会看到《史记》的人 。没兴趣看 。可能有兴趣看的人 。又没有资格看 。
《史记》成书后的一段时间内 。并未得到广泛流传 。后来 。经过杨恽、汉宣帝等人 。该书开始流传开来 。之后 。才遭遇审查限制 。不过 。很快 。西汉王朝走向衰落 。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放松 。《史记》得以流传开来 。
东汉时期 。汉家人对史书的控制 。就非常严格了 。班固曾因为“私修史书”而下狱 。司马迁相对幸运 。他的时代 。皇权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相对松弛 。
《史记》能够流传到今天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难以替代的史学价值、不可超越的文学价值 。与当时的王朝对思想文化控制程度有关 。也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
更多文史深度解读 。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
其他观点:
《史记》在丑化刘邦吗?恰恰相反 。司马迁对刘邦是非常佩服的 。刘邦在他心目中 。绝对比汉武帝伟大一百倍 。刘邦绝对是司马迁所喜欢的那种皇帝 。他不喜欢的是汉武帝 。《史记》得罪的也是汉武帝 。
现存的《史记》是没有《武帝本纪》的 。早被销毁了 。现在的《武帝本纪》是后人补的 。看起来乱七八糟的 。一点也体现不出我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的功业到底在哪里!
然而刘邦是司马迁所喜欢那类伟大人物 。不拘小节 。喜欢喝酒 。喜欢女人 。“好酒及色” 。日常生活很有活力 。不是一板一眼的装腔作势 。而是很有情趣又讲感情的人 。历来的皇帝 。没几个讲感情的 。但刘邦被司马迁写得很有人情味 。这么可爱的刘邦 。居然被理解为“丑化” 。真是有些人的审美出了问题!
《高祖本纪》中的刘邦 。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装”的一个皇帝 。高兴时是真高兴 。生气时是真生气 。没办法了就耍无赖 。成功后也自鸣得意 。但却心里装着人民(仁而爱人) 。
司马迁写刘邦到咸阳劳动(常繇咸阳) 。看到秦始皇出来视察工作的壮观场面 。刘邦的表现是 。“喟然叹息” 。然后说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真话 。试想如果后来的历史学家写这段 。一定会写成:革命家刘邦同志看到反动头子秦始皇如此讲排场 。出个门也这么劳民伤财 。必定正色大骂秦始皇的腐朽作风的 。
司马迁写刘邦当了皇帝回到家乡沛县 。与乡亲父老一起喝酒唱歌 。一高兴立即宣布永远免除沛县人民的赋税 。在沛县十多天 。天天跟老百姓一起 。边喝酒边讲过去的故事(乐饮极欢 。道旧故为笑乐) 。离开的时候 。老百姓舍不得他走 。送行越送越远 。于是在路上停下来又跟老乡们喝了三天才走 。
这些情节 。在后世的史书里基本上再也看不到了 。后来的开国皇帝 。个个英明神武 。但却没有刘邦那么“亲切” 。司马迁的笔下 。老百姓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刘邦 。尽管他有各种的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的缺点 。
司马迁是真心“喜欢”刘邦的 。因为他不喜欢的汉武帝 。正好跟刘邦相反 。汉武帝是一个“内实多欲 。而外示以仁义”的皇帝 。我猜想司马迁大概是想用刘邦的真 。衬托汉武帝的假 。而刘邦在司马迁的笔下 。确实也非常的“真实” 。打了败仗就认 。做错了事就改 。这是一个跟普通人一样会失败、会犯错的人 。但他可以屡败屡战 。能够知错就改 。真正的伟人绝不是从不犯错的圣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