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初期 。齐国是称“王” 。后期才被称为“东帝” 。
文章插图
(魏惠王剧照)
那么秦国在战国初期 。也是被称王 。到晚期 。秦始皇延用黄帝的“帝” 。就将自己称为“皇帝” 。
为什么会称为“帝” 。而不称为“霸” 。
这要追溯到夏、商、周这些朝代 。下面就细细道出缘由 。
一:“夏王”与“齐王”的由来
在我国中原地带 。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王” 。在夏商周三代的君主都是自称“王” 。直到战国初期 。原来的周王没有什么能力 。不能号令天下 。所以当时很多强国之君都在取而代之 。
魏国的强大 。让魏惠王第一个自称“王” 。达到号令天下的目的 。
魏惠王率领一些小国的国君 。前去拜见周显王 。在商鞅的游说之下 。认为率领的小国之君去见周天子 。不认为他是天下的王 。所以就在逢泽召开了会议 。便穿上了王服 。坐着夏车 。就称自己为“夏王” 。要求小国之君拜他为天子 。这就是夏王的由来 。
文章插图
(齐威王剧照)
经过连年的征战 。魏国在秦与齐的夹击之下而失败 。魏惠王在大臣的劝说之下 。就穿着普通衣服 。去朝见齐威王 。并推崇他为“王” 。后来量齐威王也加封魏惠王为“王” 。这就是“徐州相王” 。
二:“东帝”与“西帝”的由来
秦国秦惠文 。采用了张仪的连横计策得到成功之后 。便自称“王” 。就要求韩、魏两国前来朝拜 。并封他们都为“王” 。
公孙衍为了对抗秦国 。就用联合五国称为王 。从而达到相互帮助 。这就是所谓的“五国相王” 。他们这样的做的目的 。一起对付秦国 。让自己得到安全 。不被秦国侵犯 。这也是一种策略 。
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 。秦、齐、赵成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秦国就联合了齐国 。一起瓜分了赵国 。因此 。他们感觉称为“王” 。有点感觉地位比较低又不尊贵 。所以就改称“帝” 。齐湣王被称为“东帝” 。秦昭王被称为“西帝” 。
文章插图
(秦始皇剧照)
最早称为帝的是黄帝 。后来人们认为帝的称号比王要高一点 。所以把“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的称号 。秦始皇自称为“皇帝” 。他认为自己比黄帝还牛 。
因为从夏商周开始都没有“霸”这一说法 。所以自然也不会称为“霸”了 。
品史公曰:从最早的称号为王 。到称号为帝 。这都反映了地位在发生变化 。疆土在慢慢扩大 。也在慢慢统一 。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本文原创首发 。请勿转载 。了解更多历史 。请多多关注
其他观点:
【战国初的齐秦两国,被称为东西二帝,但各自都不称自己或对方是“霸”,为何?】一个时代一个称呼罢了 。
好比上古称为三圣称为三皇 。后期中国的部落首领称为五帝 。到了夏商周三朝 。君主称为王 。
文章插图
周朝经历周厉王、周幽王二朝的混乱 。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天子威仪 。尤其是平王东迁 。进入春秋时代后 。大小诸侯都已经不在朝贡于周天子 。但是当时周朝诸侯面临这异常严峻的环境形势:北方、西方的戎狄异族时常侵扰中原诸国 。南方的荆楚又暴露出想要侵占中原的意图 。中原诸侯却各自为政、自相攻伐 。
这个时候 。齐桓公出手了 。齐桓公联合诸侯 。被逐戎狄 。南御蛮楚 。一时间霸气无双 。难道齐桓公因此被称为霸?不是的 。霸来源于伯 。这个伯不是公侯伯子男的伯 。而是伯仲叔季中的伯 。
那个时候 。人们为了便于区分 。往往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伯仲叔季 。大儿子就带伯 。比如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二儿子就带仲 。我们的孔圣人又叫仲尼 。最小的儿子带季 。文王的小子就叫季载 。
伯乃一家之长 。除了父亲就是伯权利最大 。春秋当时周天子虽然没什么威望 。但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因此 。齐桓公只能以“伯”相称 。最后变成了“霸” 。意思是诸侯的兄长 。代替天子管理诸侯兄弟 。
文章插图
是么时候到的战国时期?从三家分晋开始 。赵魏韩把雄踞北方数百年的姬姓晋国瓜分了 。齐国的田氏代替了原有的姜姓齐 。晋齐楚秦四大国 。一个变成了三国一个换了被篡位 。至此标志着天子与诸侯已经没有什么威慑力 。只有权利与军事才是保证 。
推荐阅读
- 找一本很好看的军旅小说?
-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还有哪些国家有统一天下的理想?
- 有哪些作家写有军事小说很有名?
- 曾鸣为什么会退出阿里合伙人?
- 马云55岁退休,对阿里是好事还是坏事?
- 战国双起的命运都是怎样的?
- 一流班组的标准是什么?
- 中国历史中,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为什么后来只有七雄当中的秦国,越来越强大?
- 关于职业经理人,马云是否真的不怕张勇步入国美电器陈晓后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