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九 )


再如"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 , 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 , 一年就能够了 。
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 , 我们就无须效仿了 。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日,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 , 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 。佛教传入中国,最终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 , 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经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 , 并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职责,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 , 毫无疑问是完全能够以肯定的 。对于今日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
孝经读后感(十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 , 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不感毁伤,孝之始也 。”孝的发端是不忍之心 。当你伤害了别人,你的妈妈为此而蒙羞 。如果你想到了这一点 , 就不会伤害别人,而双方父母都会开心 。
一棵茂盛的树,为何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好比我们人一样为何学业有成、家财万贯 。为何有这样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辈辈积德呀!若是我们只爱小不敬老 , 花儿、果实迟早有一天会枯萎的,家族也会堕落 。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如何变化 , 始终注定孝是中华民族爱的结晶,始终注定要孝养父母,当“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可要终身遗憾了 。
当你看岁月痕迹不停出此刻父母额头上 。你会想我会怎样对父母,我要带父母去哪里玩,哪里吃好吃的 。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咬都咬不动,走都走不动 。他们不要什么 , 他们需要的是寂寞时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问候 。
自古以来出孝子,而当今社会有多少在死前也见不到子女一面 。枝叶繁盛的树木 ,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尚且懂得知恩图报,怎样人就糊涂了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此刻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仅有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安逸 。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珍贵的多 。
世事沧桑,岁月流失 , 用爱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完美的孝亲乐章吧!让洪亮的歌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徘徊!
孝经读后感(十四):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 , 自古以来,孝道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 ,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 , 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 , 德之本也”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当身体力行的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异常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着,它是儒家经典着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着作 。
【孝经读后感精选15篇】《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 ,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 最终立身 。”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 , 规定了不一样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 。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 ,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 , 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 。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