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从胎儿时期开始 , 宝宝就在妈妈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正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 。对宝宝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最有帮助 。因此,许多给婴幼儿设计的玩具,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 , 这种美妙的声音让幼儿不会轻易厌倦这个玩具,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宝宝会开始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了,这表明他们源源不绝的学习能力已经被激活了 。
依成长发育选择音乐类型
不同类型的音乐,宝宝听了会有不同的反应,清脆或活泼的音乐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宝宝安然入睡 。在宝宝出生5~6个月时,如果给他听音乐,他已经会试着去寻找音源了 。
那么如何选择乐曲作为启发孩子的工具?怎样依照宝宝成长发育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来提升宝宝的音乐智能呢?
0~1岁
1个月大 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 。
3~4个月大 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 。
5个月大 对旋律、内容不同的节奏,能显示其敏锐度 。
6个月大 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 。
半岁前
声音:“声音传感”时期 。
动作:重复性动作 。
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 。
宝宝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或用哪种方式给孩子听音乐,家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
曲风对比较明确 选择音乐时,音乐元素的“高低”、“强弱”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
以婴儿的喜好程度为先 家长并非一定要为了培养宝宝的气质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高雅音乐 , 其实 , 具有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 , 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些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你甚至可依照婴儿的喜好,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
音质和音量 音响要清晰、纯净、好听 , 音量要适中、稍弱 。
听音乐的时长 每次听音乐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 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合放不同类型的音乐 。如当宝宝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宝宝玩得很兴奋,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宝宝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 。
变换音乐的频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 , 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 , 让宝宝听同一组音乐 , 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
1~2岁
声音: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 并能利用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 。
动作:对节奏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 。
此时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 , 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可以拓宽一些 。
选择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 带着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 。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 。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节奏练习手的动作,然后再练习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 。练习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发展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 。
教孩子唱儿歌 也可以拍着节奏念歌词,在宝宝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宝宝随家长学唱适合孩子能力的歌曲 。要注意的是 , 家长的歌声和伴随孩子歌唱的乐器一定要音调准确,否则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造成孩子将来“五音不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