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或什么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中或的意思( 五 )


受过宫刑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 , 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可追溯到很远的时候 。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靠了宠臣景监的推荐而被秦孝公召见,贤士赵良为此寒心;太监赵同子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 。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都是鄙视的 。
一个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 , 没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况一个慷慨刚强的志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人遗留下来的余业 , 才能够在京城任职,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 。
我常常这样想:上不能对君王尽忠和报效信诚,而获得有奇策和才干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 , 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发现山野隐居的贤士;对外,不能备数于军队之中,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 , 又不能每日积累功劳 , 谋得高官厚禄 , 来为宗族和朋友争光 。这四个方面没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绩 , 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 , 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
我没有些微的建树,可以从这些方面看出来 。以前,我也曾置身于下大夫的行列 , 在朝堂上发表些不值一提的意见 。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纲纪,竭尽思虑 , 到现在身体残废而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卑贱者中间,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 , 不也是轻视朝廷、羞辱了当世的君子们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说什么呢?尚且说什么呢?
而且 , 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 。我在少年的时候就没有卓越不羁的才华,成年以后也没有得到乡里的称誉,幸亏皇上因为我父亲是太史令,使我能够获得奉献微薄才能的机会,出入宫禁之中 。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断绝了宾客的往来,忘掉了家室的事务,日夜都在考虑全部献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专心供职 , 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宠幸 。
但是 , 事情与愿望违背太大 , 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样 。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 , 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 , 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 。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 , 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 。
他历来积铸的品德 , 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 。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 。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 , 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 。
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 , 深入敌人军事要地 , 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 。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 , 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 。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 , 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