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全集 宇宙如何运行,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五季

宇宙是怎样运行的
这个问题太大了 。对于宇宙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许多理论都没有得到证实 。它们只是假设 。建议看一部关于宇宙如何运作的纪录片,可以加深我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对你有帮助 。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全集 宇宙如何运行,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五季

文章插图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全集 宇宙如何运行,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五季】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运行规律,但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目前我们知道,宇宙的宏观运行主要依赖于经典力学的牛顿三定律,而微观运行则基于量子力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宏观和微观的力量是矛盾的,但是我们还在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宇宙是如何运作的,未来还会不断完善,这就要靠你们年轻一代去研究了 。
宇宙如何运行
根据大爆炸模型,原始宇宙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 。大约在180亿年前,这个“一点”在仅仅10-36秒内突然爆炸 。随着真空相变的过冷现象,这个“一点”瞬间膨胀了几十个数量级,变成了一个厘米大小的宇宙 。之后宇宙继续膨胀,温度从几十亿摄氏度开始下降 。在大约5500万摄氏度时,冷却过程的能量产生了中子和质子,它们被合成为原子核 。这些过程只需要三分钟 。大约30万年后,当宇宙温度降至3000摄氏度时,自由电子被原子核俘获形成原子 。在接下来的3000万年左右,这些原子继续向外扩张 。宇宙也持续冷却,当宇宙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上167度时,原子开始结合形成稀薄气体 。此后,由于密度波动、引力等,开始向新的天体演化 。100多亿年后呈现出各种物质形态,成为今天的宇宙 。自150亿年前的大爆炸以来,恒星和星系一直在向外飞行 。实际上,扩张仍在加速 。普林斯顿大学的Steinhardt说,宇宙无始无终,BIGBANG永远不会停止,不会一次又一次发生 。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全集 宇宙如何运行,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五季

文章插图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8
宇宙的结构人们想知道宇宙的大致结构是很自然的 。有一个你所生活的宇宙的构成也是有帮助的 。宇宙的结构包括各种领域和层次,以及赋予人类灵魂的各种肉体 。浊、精、心是相互渗透的球体,在空间中有某种存在 。把它们想象成地方,因为它们在空间中延伸 。另一方面,所有级别都是地方和国家 。但是一个特定层次的状态是体验不到的,除非一个人的意识先提升到那个层次,从那里开始发挥作用 。等级的上升有四十九个步骤 。人们愿意处处观察和创造对称和比例,但这种倾向不应带入事实领域 。路中四十九步,非七级平均分布 。它们因精神特质不同而互不相同,虽然在七个层次的细分中也有相同的结构对应 。人的灵魂有三个身体:浊、精、心 。虽然它们彼此重叠,但如果它们之间没有互动或融合点,它们就会驱使灵魂走向三个精神维度 。这种身体的交织接触点带来了三个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行动的生活无非意味着内扰外乱 。要消除这种困惑,就要努力实现自觉无为的目标;要做到有意识的不作为,需要有意识的行动 。这种特殊类型的有意识的行动(它导致一个人有意识的不作为)在身体之外运作,需要载体的纯净与和谐 。在神的先验状态中,是无意识的无为;在人类的目的地,是有意识的无为;在中间状态,有一种基于错觉的意识活动 。融合点成为协调三体的媒介 。如果你想把师父(醉魂)从心的层次降到精的层次,或者从精的层次降到浊的层次,就必须通过交织点来实现 。这个融合点也将三体置于通常所说的“宇宙体”的控制之下,宇宙体是宇宙心脏的所在地 。先进的身体要么通过非个人的和无意识的力量工作,要么通过有意识的力量工作 。昆达里尼是高级体中的潜在能力 。当被唤醒时,它穿透六个空气轮或功能中心并激活它们 。离开导师,孔达力尼的觉醒无法带着一个人在路上走远;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或过早的觉醒,充满了自欺欺人和误用能力的危险 。孔达里尼能使一个人有意识地穿过较低的层次,最终融入其中,这是普遍能力的一部分;后者有时被称为Kongdalini 。一般来说,空达里尼指的是存在于个体灵魂中的能力 。觉醒的昆达里尼本身不能把任何人带到第七层 。如果被一个伟大的修行者唤醒并带领,它能给予很多难得的体验,有利也有弊 。重要的是,觉醒的孔达力尼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之后就不能保证进一步的进步了 。离不开对师恩的需要 。宇宙能力和个体化灵魂的关系是独特的 。在一个完美的灵魂中,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概念很好地描述了这种关系,它包括上帝的三个方面:父亲(创造者和维护者),儿子(救赎者)和圣灵(真理或恩典的精神) 。这个三位一体的概念理解并代表了宇宙精神结构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不应该牵强附会地等同于吠檀多——的创造者、维护者、毁灭者三位一体,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宇宙的结构 。这些都是认识宇宙中唯一全能力量的不同方式 。神圣化身的大部分工作通常由其特使完成,他们执行化身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特使可能是浊级,也可能是内级 。如果他们没有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他们帮助那些在各个层次上升的人 。一些使节无意识地执行神圣化身的计划 。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冲动或灵感的来源 。
其他特使自觉接受阿瓦塔的指示,并自觉执行 。一般来说,探索者正在提升到永恒的真理 。
时,首先获得精意识,之后获得心意识,最终证悟真理 。有精意识的灵魂一般不回到浊界 。这并不是说有精意识的灵魂不用肉身出生或者用肉身在浊界生活 。这是说灵魂的意识已不再与浊体或浊界纠葛,而是主要专注于精界 。有精意识的灵魂的状况与鬼魂的状况形成有趣的对照 。鬼魂是那些过于迷恋浊界的逝世魂灵 。离开肉身后他们仍然渴望与浊界保持密切联系 。他们继续被吸引到低级精层面和魂魄层面 。他们的魂魄鞘或外罩被有关浊界的印象自发地启动,并把他们长时期地束绑于浊界 。他们的倾向与精意识求道者的倾向截然对立 。有精意识的求道者,虽然与浊界相联系,却是被吹拂到精层面,体验并往上移向真理 。鬼魂虽与浊体分离,却因其活跃起来的浊印象,而被吸引向浊界及其体验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有精意识的灵魂是一个倒置的鬼魂 。有心意识的灵魂,即便在保留肉身时,也一直位于高级层面,甚至不与精层面牵葛 。它等待着,直到在第七层面融入神或真理 。融入后,灵魂可能继续沉浸于成道的喜悦中,成为玛居卜;它或者下降到二元的低级层面工作(又不失去对独一真理的证悟),成为至师 。无论一个具体的成道灵魂是成为玛居卜还是至师,乃是创世中的原始驱策所决定的事情 。这些终极状态的不同种类,不是受制于业相或印象决定 。在上述两个终极状态中,都没有任何束缚性印象的丝毫痕迹 。然而,宇宙的整个构成仅仅服务于一个目的,即证悟上帝 。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恒星世界在暴力中诞生,也在暴力中消亡 。恒星运动推动了宇宙的运转,也是生命的起源 。银河系有2000亿个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亿万恒星中的一个,有46亿年的历史,直径为160万公里,在银河系及宇宙中,太阳的体积微不足道 。海山二恒星比太阳大800万倍 。参宿四恒星比海山二还大300倍,参宿四恒星也不是最大的恒星,有个VY恒星大的惊人,比太阳大10亿倍,直径相当于整个银河系 。恒星由宇宙尘埃、气体和星云等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星云是恒星的摇篮 。宇宙初期有数百亿个尘埃星云,如马头星云、鹰状星云、草帽星云等 。2004年天文学家曾发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观测新恒星的诞生过程 。宇宙早期太空中弥漫着无数的氢气团,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其温度就高,密度小的地方温度就低 。冷热氢气团久而久之就形成旋涡,而且是越转越快 。在引力的作用下,氢气团的密度越来越高,吸入气团内的物质越来越多,大约经过50万年的漫长过程,气团中心的温度达到了1500万℃,氢气原子之间发生聚合变成氦,释放巨大的能量而且发光,就这样氢原子在引力作用下升温、高压和极大密度下,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无比的聚变能,从而诞生了宇宙的第一颗恒星,质量越大的恒星聚变速度越大越快 。宇宙从恒星诞生的那天起开始从黑暗走向光明,而且越来越璀璨夺目 。宇宙中有数十亿、百亿、千亿、千万亿颗恒星,直至形成现在的宇宙 。恒星中的能量从哪里来?上个世纪20年代,人们一直不解 。直至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守恒定律,即E=mc2,人们才从愚昧中走出来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定律,科学家发明了原子弹、氢弹 。共同认识到太阳内部在分秒之间进行核聚变,从诞生那天起,50亿年来一直未停止过 。为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现场,天文学家在伦敦建了一个托卡马克实验室,设计出一个重3.6吨的仪器,用电流将氢原子加热到3亿℃,这时两个互相排斥的氢原子极不稳定,两个氢原子以1600公里∕秒的速度,在杂乱运动中聚合,产生氦和释放能量,这就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太阳不一下子爆炸成尘埃呢?坚持了近50亿年,而且还要继续下去?这个问题提得好 。主要原因是太阳的质量太大,犹如一层厚厚的壳,将太阳中心的聚变能约束住,炸不飞太阳 。太阳直径有140万公里,核聚变发生在太阳中心的几十公里区域内,巨大的引力使太阳中心具备核聚变条件(氢原子、1500万℃高温、高压)每分每秒发生核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科学家做过测算,每次聚变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亿倍 。爆炸力方向与引力相反,互相抵消 。几十亿年来,太阳内部的聚变反作用力与向心引力就这样互相较劲消耗着,哪一方都没有退却,势均力敌,达到平衡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子,光子在太阳内部开始漫长的旅行 。据测算,要几百、几千、几十万年,光子才可能到达恒星光球表面 。太阳光子到表面需要160万年,海山二到达地球是8000年前的光,参宿四的光是500年前发出的 。光子向太阳表面前进时,路上要与其他粒子撞击数十亿次,经常改变方向,这就是光子为什么那么慢,到达太阳光球表面的原因 。光子到达光球表面立刻加热表面物质,使其温度从1万℃迅速升高到1000万℃,形成闭合磁力线,携带大量高强度粒子流向太空喷发,磁力线互相交汇撞击,在太阳表面形成一股破坏力极强的太阳风 。科学家在实验室摸拟了太阳表面的闭合磁力线爆发情况,强度虽小,但原理相同 。恒星质量虽然很大,它能够诞生,也不可能永远生存下去,一定要走向消亡,这是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 。恒星的消亡是内部的聚变原料消耗殆尽,爆炸力量越来越弱,最后因燃料耗尽而终止,在爆炸力与引力的角斗中,引力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 。科学家测算,太阳每秒消耗6亿吨氢燃料,大约70亿年后太阳中心将停止热核反应 。但外层空间受温度影响迅速膨胀,由现在的140万公里,扩大到1亿公里,成为一颗红巨星 。水星、金星将被红巨星太阳吞噬,地球也难幸免,高温将使地球海水全部蒸发掉,大气被吸走,地球完全可能被撕碎,或者被吞噬,成为红巨星太阳的一部分 。红巨星太阳内部也不安静,氦原子聚变仍在继续,变成氧燃烧,最后变成炽热无比碳核白矮星 。体积与地球相仿,但密度是地球的100万倍 。1立方厘米的白矮星放在地球表面可以毫不费力从地心穿过,可见白矮星密度之高!比太阳质量大几倍的恒星死亡,死亡后不变白矮星,而是中子星,又称钻石星,因为钻石就是纯碳晶体组成,硬度非常高 。质量比太阳更大的参宿四恒星死亡,场面壮烈的多,其内部由碳元素与氧继续衰变下去,最后出现铁元素,铁元素是吸收能量的杀手,恒星内部出现铁元素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铁越积越多,直至将恒星内部能量吸干,引力向铁核挤压,几秒钟之内引起恒星爆炸,天文学将铁核恒星的爆炸,称为超新星爆炸 。天文学家已找到一颗超新星爆炸,距地球17万光年,爆炸的火球直径达数万公里 。天文学家用巨型激光器模拟超新星爆炸,即用强大的电能发出136股激光束,攻击一个目标,结果目标气化,存在十万分之一秒向外扩散,冲击波带动下物质冲到表层,产生更重的元素,金银、铀等重元素就是超新星爆炸的产物,因为重金属元素形成的条件苛刻,所以宇宙中贵重金属元素稀少 。超新星爆炸并不是全部变成尘埃,其中子星内核依然存在,中子星直径大约30公里 。其外壳残骸送入太空 。中子星有个特点,定时向太空喷发Χ射线 。根据此特点,寻找到Χ射线源就找到了中子星 。恒星消亡,向宇宙播撒人间万物,有各种元素,也包含生命 。因此,可以推断:太阳中的各种粒子也是重复使用的,很可能星超新星爆炸三代、四代的产物 。其中包括我们人类身体,组成各种器官的原子可能来自不同的恒星 。宇宙中恒星的燃料总有耗尽的那一天,可能是数万亿年后,但那一天迟早会来 。恒星消亡时宇宙又回到黑暗时代 。也许黑暗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新的大爆炸又开始了,新的宇宙又诞生了!《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2)第二集:黑洞黑洞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人们肉眼和仪器却看不到它,因为光线靠近黑洞都被它吞噬,所以得名“黑洞 。”宇宙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神秘天体 。黑洞引力惊人,恒星、行星及星际物质靠近它都被黑洞吸进,所以,黑洞是宇宙的统治者、终结者 。现已查明,银河系中心存在着巨大的黑洞 。用瀑布形容黑洞中心吸进物质的过程很贴切 。当小船在河上游时,划船者可任意上行,但当小船靠近瀑布边缘时,无论划船者怎么用力都逃脱不了被急流吸进瀑布的命运 。小船相当恒星天体,瀑布相当黑洞 。巨大的引力使一切宇宙物质都无法逃逸,甚至光线都被吸进黑洞 。假设黑洞光顾太阳系,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将被巨大的引力吸引偏离固定的轨道,在太阳系内互相撞击引起混乱 。地球的大气、海水相继被黑洞引力吸走,地表(壳)被引力剥离,最后地球液态地幔、铁质地心被吸进黑洞,同样太阳也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 。十倍以上巨型恒星当她消亡时就会形成超新星爆炸,更大的恒星消亡时形成超超新星,黑洞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诞生 。宇宙中恒星、超级恒星、超超级恒星密布,她们消亡时会产生许多大小不同的黑洞 。如大犬座VY超大型恒星爆炸,产生一个直径30亿公里的黑洞 。黑洞越大,引力越大,每秒钟吸进的物质越多、速度越快,但因物质吸进的太多,又不均匀,有时黑洞也“咳嗽”,出现噎着引起黑洞颤抖 。当黑洞内部吸进物质能量饱和时,黑洞将从轴心两侧同时爆发γ射线暴,其威力仅次于宇宙奇点大爆炸 。γ射线暴能量奇高,速度极快,破坏力极大,γ射线暴喷发途中可以摧毁任何星系、星团和恒星 。幸运是γ射线暴没在银河系发生,多发生在河外星系 。观测γ射线暴,可以窥测宇宙的奥秘 。天文学家发射一枚斯维夫特卫星探测器,拍到γ射线暴 。γ射线暴与黑洞关系密切,发现γ射线暴,动摇了天文学的基础 。宇宙中有数十亿个黑洞,理论计算黑洞几乎无处不在 。但我们却不能直接观测黑洞,对黑洞的物理特性一无所知 。用发射飞船用人观测黑洞太危险,不现实,但现在有了机器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机器人操纵探测器对黑洞进行观测,并将探测器、机器人做的足够结实坚固,当探测器接近黑洞事件视界时将图像、信息发回来,我们就可以了解黑洞视界外和黑洞内部的情况 。现在这只是设想方案,并没有真正实施 。如果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超大型黑洞,因为距太阳太遥远,所以,地球是安全的 。银河系有数千亿颗恒星,围绕中心旋转,并有两个旋臂 。是什么力量促使数亿颗恒星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天文学家想象:银河系中心必然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 。为观测银河系中心黑洞,天文学家在智利莫纳亚克山上建了一个直径9米的红外线望远镜,科学家历经15年,拍摄数千张银河系中心的照片,经过分析发现在银河系中心有个恒星团,几十颗恒星围绕中心高速旋转,速度高达每小时几百万公里 。因此断定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一个巨大黑洞 。星系越大,星系中心的黑洞越大 。仙女座星系黑洞比太阳大1.4亿倍 。M87黑洞是太阳的200亿倍 。早期宇宙,第一批出现的恒星质量都比太阳质量大的多,都是超级恒星,当这些超大恒星消亡时往往引发超新星爆炸,出现一系列大小不一的黑洞 。这些黑洞互相碰撞形成更大的黑洞,当尘埃、恒星、星团、星系都被黑洞吸收时,黑洞轴心两面将喷射高能粒子流,其宽度比太阳直径大20倍 。高能粒子流,天文学称类星体,类星体是宇宙中的重要天体,有证据说明类星体是产生星系的温床 。黑洞到底是什么?黑洞是神秘天体,在宇宙中黑洞确实存在 。有科学家预测黑洞是时空捷径,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大门,很可能黑洞是大爆炸的反面,正面大爆炸产生新宇宙,而黑洞是陈旧宇宙消亡的缩影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3)第三集: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40亿前的一瞬间 。从那一瞬间起,宇宙诞生了,能量转变物质,出现了恒星,万物,乃至水和生命 。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产生在大爆炸那一瞬间 。让我们回到发现宇宙大爆炸以前的时刻 。那时天文学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不变的天体,地球是中心,金木水火土星,甚至太阳都围绕地球旋转,后来发现太阳不过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才是宇宙 。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在威尔逊天文台用望远镜观测宇宙恒星时,发现所有的恒星光谱,在不同时期观测,其红色谱线有后移现象 。红色是热量谱线,后移说明所有的恒星距地球越来越远 。这一发现震惊世界!人们自然联想,宇宙中的恒星既然远离我们,那么在这之前一定与我们较近,进一步联想,宇宙在膨胀,那在以前的某个时刻一定很小 。于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假说诞生了!宇宙起源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奇点 。这似乎不可理解,偌大的宇宙时空和物质都浓缩在一个比原小还小的粒子中可能吗?怀疑是正常的,因为确实匪夷所思 。问题是你必须承认宇宙万物都是遵循从无到有的规律,既然这样,那么宇宙起始于奇点的大爆炸就不是不可能 。通过宇宙膨胀速度反向推算宇宙大爆炸始于137亿年前的某个时刻,一声难以想象的滔天巨响,我们的宇宙诞生了 。据科学家测算,奇点里的温度、密度极高,是一个比原子还小的纯能量奇点 。里面蕴藏着不低于4000亿个星系形成所需要的物质 。爆炸时间相当短暂,只有几亿亿亿分之一秒 。天文学家卡洛斯在虚拟世界里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奇点大爆炸时情景,他提出三个方案,一个引力比较小,一个引力比较大,结果较小引力没有反应,较大引力都变成黑洞,只有引力恰到好处才可能诱发大爆炸 。宇宙奇点瞬间大爆炸,时空开始,所用的时间仅是几亿亿亿分之一秒,而宇宙膨胀的速度也是几亿亿亿倍 。大爆炸的速度肯定是超光速的,是光速的十几倍、千万倍?人们无法知道 。科学家在计算宇宙大爆炸时,往往使用普朗克时间常数 。所谓普朗克时间常数约等于一年的秒数乘以140亿年,即31536000秒×14000,000,000年 。简写:4.415Χ10(17次方)之一秒 。可见普朗克时间常数多么短暂 。大爆炸后几个瞬间,宇宙体积由奇点扩大到地球大小;再过几个瞬间,宇宙体积扩大到太阳系大小,温度极高,仍有几亿亿℃;再过几个瞬间,宇宙扩展到银河系大小,温度仍然很炽热;再过几个瞬间,宇宙温度下降,能量开始转换,有亚原子粒子出现;再过几个瞬间,宇宙中出现物质、反物质粒子互相碰撞湮灭,一部分物质粒子留存下来 。这部分物质组成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这部分质量约占宇宙总质量3%左右;一秒钟,宇宙留存原始粒子开始聚合;三分钟,氢、氦、锂原子相继出现 。这是宇宙中氢、氦元素最多的原因;38万年,宇宙由混沌开始显现清澈,宇宙中除了氢、氦、锂元素外一无所有 。为了探测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蛛丝马迹,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普斯林监测到一种嗡嗡声的宇宙信号,通过施放微波探测装置,科学家获得完整的宇宙物质分布图 。未来宇宙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 。大爆炸2亿年,氢、氦气团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壮大出现恒星 。恒星给宇宙送来第一束光明;大爆炸10亿年,星系出现;大爆炸50亿年,太阳诞生;大爆炸80亿年,无数星系诞生;大爆炸90亿年,太阳系形成;大爆炸140亿年,当今的宇宙形成 。大爆炸诞生了宇宙,而且今天的宇宙不断地膨胀,宇宙有开始,就有灭亡的那一天 。关于宇宙如何消亡的问题,与大爆炸同样令人费解 。目前有几种假说:一是有始无终开放宇宙;二是循环宇宙起始同处一点;三是从膨胀到停止,大塌缩再回到奇点;四是多个宇宙 。黑洞理论支持多个宇宙的假说;暗能量的假说,支持宇宙由光明走向黑暗:千亿年后,恒星的聚变燃料消耗殆尽,宇宙走向黑暗,还是引起一系列超新星爆炸,产生新的宇宙尘埃和星云?现在还不清楚 。也许在遥远的宇宙边缘正上演新旧宇宙交替的大戏也未可知 。总之,大爆炸蕴藏着许多未知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都隐藏在大爆炸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4)第四集:银河系宇宙有2000亿个星系,银河系是亿万星系的一个 。银河系乃至亿万星系从哪儿来?它们如何发展,如何走向灭亡?这些都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 。据推算,银河系大约有120亿年历史,有2000多亿颗恒星 。中心隆起呈圆盘状,有两条曲臂成抛物线状,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 。众所周知,宇宙中存在着大量尘埃、气体组成的星云,星云中物质密度有疏密,物质粒子密集的地方聚合在一起,温度使密集的气团旋转,在旋转中气团吸进大量气体使体积迅速膨胀,久而久之,气团足够大,内部气体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高温、高压,将氢原子聚合发生聚变,释放大量核能并产生光子、氦 。从氢原子聚合时发生聚变反应,一颗恒星就诞生了 。1924年天文学家哈勃用2.5米口径观测星空时,发现许多星光不是一个恒星发出来,而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星云发出来的,这些星云组成星系 。如,蜗状星云估计有16亿个恒星,M87是椭圆形星云,发出金黄色的光,还有草帽星云、马头星云、蟹状星云、鹰状星云等 。上述星云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 。有的星云光到达地球需走几十、几百、几万,甚数千万、数亿光年 。1光年等于9.461×10(12次方)公里 。即94608亿公里 。银河系圆盘距离在10万光年以内,仙女座星系比银河系大2倍,有20万光年,M87星系比仙女座星系还大,还有比M87还大的星系,如K-110星系 。星系的形成大约经过2亿年时间,10亿年后一些小星系合并成超级星系 。科学家为观测星系的形成,利用设在智利5200米高山上的阿塔卡马望远镜观测宇宙大爆炸后的微波分布情况,后又发射卫星,用红外线望远镜对宇宙照相,获得了清晰的宇宙微波分布图 。从这些微波分布情况,获得了宇宙星系大致分布的情况 。恒星诞生初期,星系中的恒星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后来怎么变成有序的,按同一中心、同一方向旋转呢?答案是引力促成星系中的恒星变成有序,引力,将小恒星团拉平,形成旋臂,恒星之间经过数十亿次的调整磨合才基本完成,大约经过120亿年,星系才形成今天这个形状 。星系、黑洞、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运动 。超新星爆炸,从中心将巨大的物质流喷射到太空,这些高能粒子流就是类星体 。银河系没有超新星爆炸,所以没有发现类星体 。但银河系中心有个直径2400万公里的黑洞,正是这个巨大黑洞促使银河系2000多亿颗恒星围绕中心旋转 。太阳在银河系中间地带,偏外,这里恒星密度适中,距银河系中心2.5万光年,虽然银河系中心引力强大无比,但因太阳距银河系中心较远,所以我们是安全的 。现在发现恒星在星系之间没有足够的引力可以维持星系之间的平衡,是什么力量使星系保持稳定呢?科家家发现恒星之间存在一种叫“暗物质”的东西,暗物质恰似胶水一般将星系中的恒星固定,防止恒星逃离星系,保持了星系的形状 。暗物质是什么?我们至今一无所知 。但它确实存在,很可能就在我们周围,就是说空间中无处不有暗物质 。据测算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24% 。为证明暗物质存在,科学家观测光线通过某个黑暗处时,光线发生偏转,好比面前摆个鱼缸,透过水观测鱼缸后面物体,犹如引力透镜那样使其物体形状扭曲变形 。科学家已绘制出宇宙物质分布图,星系结成丝状网络,充满整个宇宙 。发光部分代表暗物质 。星系由小到大,变成星系团,再扩大到超级星系团,星系在碰撞中诞生大的星系团 。银河系在50亿或60亿年后,将与附近的仙女座星团发生碰撞,组成新的仙女-银河系星团,使尘埃、气体向宇宙太空四处飞散 。但星系中的恒星并不发生碰撞,仍然保持原来的距离 。星系从诞生时起,就意味着也有解体消亡的时候,促使星系解体的力量是宇宙无不处不在的暗能量 。在宇宙中,暗能量比暗物质还要多,占宇宙总质量73% 。终究有一天,暗能量会让星系解体,使恒星远离我们四处逃散 。宇宙中存在亿万个星系,在众多星系中一定会有类似的银河系,也一定会有恰到好处的太阳系,寻找到类似太阳系,特别是类地行星是科学家未来的任务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5)第五集: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科学家通过凯克望远镜在众多星系中寻找到360多个类太阳系,这些恒星周围也有行星旋转,只是数量不同而已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行星绕行轨道混乱,有的离恒星较近速度极快,有的行星比木星还大几倍,有的行星飞向太空,又迅速返回 。目前尚未找到与太阳系相同的恒星 。太阳系有8大行星,它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很有趣 。事实上太阳系的形成与其他恒星形成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最初是大量星云凝聚在一起,由于引力使星云聚合,由小变大并旋转,在吸附周围物质过程中体积越变越大,最后引力将中心的氢原子点燃,发生聚变发光,一颗恒星就这样诞生了 。行星又是怎么演变的?一直困扰众多天文学家 。直至前几年美国发射的天空飞船上,一位叫唐?佩利特的科学家在空间站做试验,他将糖、盐粉末放在充气的透明塑料袋,观察这些粉末在失重状态下反映,是不是四处悬浮飘散,令科学家惊奇的是,糖、盐粉末并未悬浮飘散,而是相互聚合,有成团的趋势 。这一发现揭示了行星为什么在太阳周围形成行星的奥秘 。太阳形成后,她的周围仍然存在大量宇宙尘埃,各种元素粒子,这些粒子相互聚合形成岩石,由石子到石块,再到大的固态物体,这些亿万个物体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的形状不同天体 。当这些天体直径小于800公里时,它们的形状是有棱有角的多面体,当直径超过800公里以上时,随着吸附的物质越来越多,在自转和公转和引力作用下,天体由多面体逐渐变成球形天体,成为太阳众多行星的一个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亿年之久 。当年太阳周围仍然有100多个比较大的小行星,这些行星形成八大行星前,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那场面非常惊险惨烈 。一个行星撞上水星发生爆炸,将水星外壳撞成无数的形状不等的碎片抛向太空;地球也未能幸免,有一颗比地球小的行星撞上地球,因为撞击的角度不正不斜,恰到好处地撞在45角的地方,将地球的部分外壳撞破,但地球仍然存在,地壳和行星碎片飞向太空,若干年后这些碎片在引力作用下聚合成今天的月球;行星之间这种撞击时常发生,在太阳系是司空见惯的天体现象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两大类:岩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气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原来的九大行星冥王星本身不具备行星的条件,质量小,是柯伊伯带的一颗比较大的天体,它的轨道不太规矩,因此被除名 。太阳系内的几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岩态行星,为什么它们靠近太阳先形成呢?天文学家经研究认为,岩态行星经受得住太阳热量炙烤,所以先形成 。气态行星距太阳距离远,接收太阳热量较少,所以在距太阳较远的地方形成 。天王星、海王星体积比较小,由冰块、尘埃和气体混合而成,它们为什么远离太阳而在土星外的轨道运用呢?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经过分析,原来是木星、土星体积过于大,其引力也非常强大,尤其是土星、木星在太阳同侧相近运行时,其引力叠加,天王星、海王星被土星、木星的强大引力连推带拽,将其推出近日轨道到土星外轨道运行,而且还有个奇怪现象,天王星、海王星的轨道有时在土星外侧互相交换,天王星有时在里面,有时又跑到海王星外面,过段时间又恢复正常,追根寻源都是木星、土星引力共振恶作剧 。也有一种理论,认为气态行星在外层空间先形成,后来鬼使神差运行到太阳系,被太阳引力俘获,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在分析太阳光谱时发现其表面有锂元素,由此科学家推断,在若干万年前,很可能在行星形成那段时间,有一个岩态行星冲进太阳怀抱,这个岩态行星正好有大量锂元素,在高温下有锂元素燃烧所至 。后来太阳系内的行星碰撞逐渐平静下来,每个行星都有比较正规的绕行轨道 。地球绕太阳1周为1年,每小时10.6万公里;水星绕太阳1周29天;土星29年,海天星164年 。海王星外是大小碎石组成的柯伊帕带,这里距太阳有50亿公里,光线很暗,温度很低 。再向外边延伸叫奥尔特云,这里几乎看不到太阳光,距离太阳有1光年的路程,可见非常之遥远 。虽然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比较稳定,但也不是没有危险降临 。据考证,6500万年前有颗小行星撞上地球,使地球70%的生物灭绝,如果此类灾变经常发生,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存在 。幸运的是地球外围有厐大的土星、木星,特别是木星保护,使地球免于受天外小行星撞击,木星在客观上成为地球的保镖 。1993年的苏梅利克彗星撞击木星,就是这种保护的实例演示,如果没有木星保护,苏梅利克彗星很可能与地球发生撞击,真要如此地球末日真的来临了 。地球距太阳不远不近,远处有木星,近处有月球保护,又有不多不少的水,所以地球是颗幸运行星 。银河系里有形形色色的太阳系 。科学家观测到距地球20光年的太空中有一个类太阳系,而整个宇宙中观测到的有420个行星,经过分析多数是像木星那样的气态行星,而且距恒星较近,要不就是距恒星太远,尚未发现一个是岩态行星 。有个名叫葛利斯581的行星,是地球的2倍大,距恒星远近适中,但距离我们很遥远,无法预知这颗行星上是否有水和生命存在 。其他行星大气有的是甲烷,有的是氮气,没有一个与地球的条件相同 。太阳系跟其他恒星一样,有诞生、成长,必然也会走向毁灭 。据推算,50亿年后太阳内的氢、氦燃料将耗尽,高温使太阳体积膨胀变成红巨星,太阳内核蜕变成一颗白矮星,形状有地球大小 。内太阳系的岩态行星,如火星仍然绕白矮星运行,也发光,引力极大,但每时刻给行星的能量大大减少,太阳系内将变暗 。也许由于太阳质量的缩小,引力不足控制尚存的几颗行星,出现轨道错乱,也许会发生火星撞地球、撞木星的壮观场面,无论是不是发生行星再次碰撞,太阳系的毁灭是自然规律,无法逃避 。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全集 宇宙如何运行,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五季

文章插图
宇宙是怎么运行的?宇宙的运动规律与和谐似乎已成为万古不变的信条?从古希腊时期起,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进而指出,人类生活的宇宙正是由于这种和谐才演化至今并且秩序井然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和谐,天体才应该是球形的,其运动也应该是圆周运动?16世纪,哥白尼经过自己的观测,否定了传统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以太阳为中心的这种宇宙模型既符合天体运动的规律,又体现了一种“美妙的和谐”?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也非常推崇毕达哥拉斯的美学原则,把天体运动同音乐的音阶联系起来?牛顿从力学上对天体运动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对运动的变化提出了更科学的解释,而且还指导天文学家发现了海王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体现出宇宙的秩序是如此和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