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死亡恐惧症
死亡恐惧症是一种神经恐惧症 。神经性恐惧(Neurophobia),指的是不利或病态,常因内心情绪体验偏差、现实环境的持续或反复刺激等引起 。导致皮质雨皮质下皮层神经相互作用的紊乱 。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包括本文中的死亡等自然现象;恐惧常由幻觉、妄想、妄想引起,疾病在深度幻觉中强烈发生 。惊恐发作时,除了精神极度紧张外,还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慌、气短、尿频、四肢颤抖、出汗等 。恐惧经常与焦虑和其他症状混合在一起 。比如死亡恐惧症,更多表现为对这种未来遭遇的焦虑,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死亡恐惧症的常见治疗方法:1 。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休克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对不适部位的症状进行分级,通过想象或给予合理的现实刺激来寻求症状的缓解 。暴露休克法是指将患者直接、持续地暴露在引起恐惧的场景或内容中,最大限度地“充分暴露”患者,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这种方法应该谨慎使用 。2.服用抗焦虑药物,主要服用阿普唑仑、丁螺环酮等药物,以及氟丙咪嗪、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物 。
文章插图
怎样能战胜快死亡时的恐惧心理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害怕不存在的东西 。——他们也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探讨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它能比探索一部作品更有效地触及灵魂的秘密通道 。根据英国神学家詹姆斯里德的说法,“许多恐惧来自于我们对所生活的世界的不理解,以及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 。”“为了实现完整的人生,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控制恐惧的力量 。”现代社会,恐惧越来越厉害地折磨着我们,到了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地步 。这让我想起了19世纪英国诗人、散文家梅尔齐说过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宇宙对人类友好吗?”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困扰着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让人感受到世界的无常 。就是因为人的有限和渺小,与深不可测的宇宙和世界相比,差距太大,让人对很多不可理解的东西产生恐惧 。比如,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天真地认为“四”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会给他们带来不祥,可见人在世事无常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 。还有很多具体的东西,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让人不得不恐惧 。比如苦难,或者说精神创伤,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且不说人类历史上血腥黑暗的段落,就是现在,思想贫乏,情感颓废,爱情走向欲望,高尚的精神退出世俗生活,暴力日益增加,核威胁无处不在,等等,都把人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这个乱世,不是人类可以轻易承受的 。尼采预言的“超人”并没有诞生,但现代人却背负着“超人”所能承受的重担,这也是他们恐惧和绝望的原因 。让我们回忆一下古典神话中的阿特拉斯!他可以把世界扛在肩上,走在北非海岸的阿特拉斯山上 。他这样做没有任何困难,因为他是阿特拉斯!但是,如果他把世界放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马上就会被压垮,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承受不了这个负担 。精神也是如此 。文艺复兴之后,人被确立为宇宙的中心,终极存在,人开始为自己的生存负责 。这就像把阿特拉斯肩上的世界放在人的肩膀上,最终会被压垮 。人们必须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就像犹太人必须为杀害拿撒勒人耶稣付出集中营的代价一样 。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在付出代价 。一次次存在的挫折,把生存的严峻性摆在了大家面前 。在弗洛伊德的时代,人类所遭受的只是性的挫败 。现在,变成了生存的挫败感,更加严重 。也许悲剧就是这样开始的: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人根本无法为自己承担一切 。现在回想古代圣人跪在上帝面前祈祷的情形 。他们可以向至高者倾诉心中所有的烦恼、痛苦和不幸 。伤心的眼泪可以流向他,难以承受的生活负担可以托付给他 。他们多幸福啊!然而在20世纪,人类选择了自我承诺的道路,于是抛弃了神圣的信仰 。除了自怜,谁能安慰我们?当我读到梵高写给爱人的信时,我觉得这个孤独的画家是如此需要爱和安慰 。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比加索一生都在用立体主义绘画,把人抽象成线条和方块 。但他把妻子和情人画得充满人性,说明毕加索希望在这些情人的画像中找到慰藉 。弗洛伊德在一封写给恋人的信中说:“小公主,请你来到我身边,非理性地爱我!”这说明弗洛伊德渴望在爱情中得到安慰,但他说出这样的话是很可怕的 。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的终极目标 。理论上他不相信爱情的存在 。因为他是人,有一种渴望真爱的原始本质,会诅咒弗洛伊德以性为中心的思想 。当他说出“请非理性地爱我”这几个字的时候,他内心的震撼大概可以用恐惧颤抖来形容 。梵高、毕加索、弗洛伊德的例子指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人与自我是分离的,也就是存在与本质的分离 。就像卡夫卡说的,我说的和我想的不一样,我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 。这些分离的事实让梵高、毕加索、卡夫卡、弗洛伊德等人深深陷入恐惧和绝望之中 。他们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更有甚者,每个人所处的文化情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茧,他把自己禁锢在其中 。这种茧导致人不仅无法与他人顺利沟通,还会与自己的沟通产生疏离感 。交流的不可能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人格之间的交流)的一个结果是,每个人的自我都变成了孤独的自我 。孤独,真实
孤独 。我想起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整部影片充满的是按照像机快门的声音,几乎没有什么对白,即便那几个模特儿非理性的表演场面,也没有任何交流的暗示,最后,在网球场上,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孤独地打着网球,没有对手,这时,镜头不断地拉远,画面中的人不断缩小,直到剩下一个空旷的球场 。这部电影与安东尼奥尼的另一部影片《红色沙漠》一样,充分表达出了现代人的孤独、冷漠、毫无交流与慰藉的空洞的景象 。同一时期的电影大师费里尼、英格玛·伯格曼,几乎都在表达这一主题,以揭示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 。人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艺术家的视野中,里面一定包含着艺术家对世界、对人自身的深深的恐惧 。鲍斯威尔说:“没有比恐惧更让人苦恼的情绪了;恐惧使我们痛苦不堪,并使我们在自己眼中也可鄙到了极点 。”蒙田则说:“恐惧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憎,也更难以忍受 。”在这里,恐惧意味着尊严的丧失 。当卡夫卡在《地洞》这部小说中写到那只小动物竖起耳朵紧张地谛听着地洞外的动静时,他已走到了孤独与恐惧的深渊 。英格玛·伯格曼在1962年拍完了著名影片《沉默》,并说他发现了一个重要事实:神已经不在,现在这个世界只有沉默 。在这个事实面前,伯格曼非常恐惧 。事后他对采访人员说,他是一边听着巴赫的音乐,一边写完《沉默》这个剧本的 。我想,伯格曼是在用巴赫的音乐来抵挡他内心的恐惧 。让我们再回想一下科波拉的著名影片《现代启示录》吧,“我”行走在仿佛永远走不完的河流上,越来越对将要面临的事实感到恐惧,当“我”见到那个隐藏在森林中拒绝作战的军官(马龙·白兰度饰)时,恐惧驱使“我”举刀向那个军官砍去,想以此来解除内心压力,这时,画面上只有军官在血泊中痛苦地翻滚,以及他低沉的、绝望的叫声:“恐惧!恐惧!”这里面,科波拉让我们看到战争把人性伤害到了什么程度 。恐惧,它比害怕更深刻 。害怕是面对一个具体对象的,恐惧与焦虑一样,可能是没有具体对象,无边无际的 。肉体遭到攻击(如一只老虎朝你扑来)会害怕,精神的伤害却产生恐惧,最终带进绝望 。害怕是现在的,恐惧则可以针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而发生 。那么,恐惧是如何发生的呢?或者说,人为什么会恐惧?一只猪晚上要被杀了,中午它照样可以很快乐地进食,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在于人会为未来的事而忧虑 。未来如果没有安全,没有因慰藉带来的幸福,没有人格与人格之间的交流,人就无法为自身的存在找到合适的位置 。他一旦跨出存在的本位,任何的事物都可能给他带来威胁 。没有了更大有保护者,自身又不可靠,慰藉从何而来呢?人把自己抬高到了宇宙的中心位置,却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在这种严重的生存境遇面前,恐惧是在所难免的了 。在探查恐惧发生的原因以先,我首先要说到恐惧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恐惧有许多种面貌,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形式:一、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有所恐惧;二、对“不存在”这件事感到恐惧;三、对死亡的恐惧 。也许我们还可以想出一些恐惧的其他形式,但以上的三种实际上涵括了绝大多数的恐惧类型 。恐惧的强度也有不一样,有的较弱,有的强烈到足以导致绝望的地步,有的则在这二者之间 。许多现代人经历了这种可怕的黑暗,并由此发出绝望的哲学,而恐惧又说以颤栗为心理特征的,他表明人承受了过于他们所能承受的东西,以致心理行动了安全感,失去了依靠 。在存在的威胁面前,人是需要一个更大的保护者的 。人为什么会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感到恐惧呢?原因在于,自从每个人的自我成了一个茧,把自己与他人之间封闭起来之后,人就无法再了解自身 之外的存在,他漠视神圣的存在,了不再想象人存在中的完美性 。事实上,人自身的存在是开放性的,他渴望与更高的存在联合在一起,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所以,东方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有“神人相调”的启示 。古代中国人强调“人”必须与“天”相统一、协调、一致、和睦,所谓“参天地,赞育化”,但中国思想中并没有哪一个神圣实在与“天”相对应,“天”显得非常空洞,最终就把“天人合一”理解成了“自然的人化”,结果是“人”,而不是“天”;西方思想中的“天”就是神,基督,赐生命的圣灵,“神人相调”是指三一神的神性与它所救赎的人性在时间里相遇,但不产生第三性,是神人二性,以“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为代表,其最终的合一是合一于“天”(神)——“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 。如今,在这个渎神的物质主义时代,东西方都不再崇尚“天”了,而是热烈地去追求属地的事物,人的存在彻底地向神圣存在关闭 。这种存在的闭抑性使得人像戴上了眼罩一样,开始用人的立场来认识人自己 。结果,现代人越认识自身的人性,就越发现它难以辩认,毫无内涵,于是开始对人的“不具人格的”事物产生恐惧,他们的恐惧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现代的艺术家们越想认识人,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就越没有地位的原因 。其实,古希腊的名言“认识你自己”的本来意思是“记住:你将死去!”可是,现代人理解错了这句话 。有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小孩通常很害怕被单独留在黑暗而“不具人格”的房间里,人怎样安慰他都无济于事,但在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国家,父母会对孩子说说:“不必怕,因为神也在这里 。”这是个简单而奇妙的真理,因着有位格的、无限大的、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是真实存在的,同样有人格的人就不必再惧怕“不具人格”的东西了 。许多的心理学家,都用这个办法,实用主义式地表现出相伴信“神存在”的模样,却能对患病者有某种程度的帮助 。卡尔·荣格就经常告诉他的病患者,在一切生活中要“好像”神是存在一样,就可以对付心理上的恐惧 。在荣格去世的前八天,他在采访人员对他的最后一次访问中谈到他所认为的神是;“凡是从我外面切入我意志的东西,或是由我的集体潜意识中涌现的东西 。”他的建议是,姑且把它称作“神”,并且向“他”投降,为什么荣格用这种方式能够治愈许多人呢?因为神的存在消弥了人心里那种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恐惧,它太真实了 。第二种基本的恐惧是针对“不存在”这件事而言的 。为什么今天会有许多人对“不存在”感到恐惧呢?既然它不存在,又用什么来引发人的恐惧呢?因为现代人普遍不知道万物的起源和终结,也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变幻莫测的学说以及存在本身,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并且,现代人大多相信万物、世界、人都是在偶然和机缘中产生的,这样就否定了必然和主宰,自然会带进认识上的混乱 。既然一切都是偶然而成的,那每件事就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存在的可能在一个瞬间会变成不存在,不存在的也可能在另外一个瞬间变为存在的,这哪里还会有安全感呢?存在也因为缺乏一个不动的根基,毫无意义可言,人自然就会对“不存在”感到恐惧了 。第三种基本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最明显的,也是最具摧毁性的 。“记住:你将死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死是那样的不容置疑 。奥古斯丁说:“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死是确定的 。”死的权势将注销一切生者的意义: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在死,准备死,最终无一例外地进到死的怀抱中 。既然我注定要死去,而且死不由我主宰,它随时都可能临到我,那我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对死亡的恐惧实际上就是对生之意义的质疑,它几乎是困惑所有哲人最根本的问题 。那种像苏格拉底那样将死当作一种福乐来期待的人必竟太少了,因这它需要的是为真理献身的勇气 。柏拉图的思想就是起源于苏格拉底的不妥协之死 。对苏格拉底来说,与真理的对话——言说“道”(逻各斯)——能使他无视死亡的某种可怕本质,甚至当掌管鸩毒的人告诫苏格拉底尽量少说话,否则毒性会发作较慢,须服食二至三份时,苏格拉底在回答说,且准备鸩酒,“不妨二至三份” 。苏格拉底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可是,今时代的人已经失去了对“道”的追寻,他还能够用什么来抵挡这一恐惧呢?恐惧意味着一种威胁,时间对我们的威胁,以及自我的缺陷所带来的自我威胁,这与罪有关,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创世纪》一书中,亚当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他就承受了神的诅咒:“你必定死!”这里表明人的堕落是堕落到了时间的制约里面,死即意味着时间对人构成限制 。时间的威胁还不仅在于它将终结我们的一生,更可怕的是,它还可能提前用一种强暴的方式来执行这种终结,如疾病、灾祸等 。因着每个人里面都有一个渴望无限、达到永远的愿望(生儿育女、著书立说就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使得人都希望死迟一点到来,事实上人又无力做到这一点,对死亡的恐惧就产生了,因为它是一个随时都可能来敲门的不速之客 。恐惧死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无力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负责 。人的良知渴望公义、圣洁,而在人肉体里又没有良善,活在罪中,人就有了一种为义自责的痛苦 。因着人无法带着自己圣洁的一知动面对死亡,恐惧死实际上就是恐惧死后有审判 。如何才能缓解恐惧并获得控制恐惧的力量呢?我想,首要的是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及不足,从而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而不是草率地把自己看作终极,以为自己能够承担一切 。真正的情形是,人被置身于一个他自己无法左右的世界中,再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从恐惧的茧中突破出来,他必须承认人不是自己生存,他必须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比自己更大的存在者,只有这位更大的生存者来守护人的生存,人活着的意义才能得到证实,我们也才能以此来克服对“不具人格的东西”,对“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 。这个事实将变得越来越尖锐,因为人类在世纪末已经来到了一个极其脆弱的境地,他对自己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年代里那种自信了,或者说,历史上许多残酷的事实业已证明,人类在失去了一个更大的存在者的守护时,是有可能变得像动物一样野蛮和为所欲为的 。在这种情形趟,人感到恐惧并不奇怪,而要彻底消除一个人内心里的恐惧与不安,除非使这个人成为另一个世界的公民——永恒世界的公民 。这个世界将给他新的更有价值的力量,给他信心,给他勇气,使他成功地从恐惧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这的确是一个秘密,我愿意再次引用詹姆士·里德的话:“正是在这个永恒的世界中,基督发现了无畏的秘密 。他知道不管是自然的灾害,还是人类的残酷,都不能触及到他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永恒世界里面的事情 。在这个永恒的世界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会受到水与火的威胁,因为水与火的威力永远也达不到这个领域 。”而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似乎说得更为明白:“真正的恐惧来自信念;虚假的恐惧来自疑虑 。真正的恐惧是伴随着希望的,因为它来源于信念,而且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神怀着恐惧 。前者怕失去神,后者怕找到神 。”确实,终极意义上的恐惧,不是简单的害怕,也不是一种情绪,它关涉着我们生存的本源,只要有存在感的人,只要不愿苟活的人,只要还没有终止思索的人,迟早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它是那么的真实而不容回避 。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说,人相对他自己已经完全彻底成问题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开端,就在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估计,而我开始正视和探查自己所面临的恐惧及其基本形式,也许可以说明我正在摆脱恐惧折磨的途中 。参考资料:http://art.westcn.com/wlws/jmww/xieyoushun/34.htm
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死亡恐惧症属于神经行恐怖症之一种 。神经性恐怖症,之指面临不利或发病原因往往是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皮质雨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 。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包括本文中的死亡等自然现象;恐惧往往由幻觉、错觉及妄想引起,病在深度幻觉中强烈发作 。恐怖症发作时,除精神极度紧张外,还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悸、气急、尿意频频、四肢颤抖、汗流不止等;恐怖往往与焦虑等症状混合在一起,比如死亡恐惧症更多地表现为对这一自身将来遭遇地焦虑,以至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死亡恐惧症地常见疗法:1、行为疗法,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冲击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包括肌肉松弛训练,评定不适部分予以粑症状等级化、通过想象或给予合理地现实刺激以谋求症状减轻;暴露冲击法是指直接持续地让患者接触引起恐惧地情景或内容,最大程度地“充分暴露”给患者,以驱除患者恐惧心理,此法宜慎用 。2、服用抗焦虑药,主要服用阿普唑伦、丁螺环酮等药物,以及氟米帕明、阿米替林等抗抑郁剂 。
文章插图
你有过死亡的恐惧吗?你是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恐惧中最根本的一项 。由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而且与日俱曾的恐惧,想要驱除它是相当困难的 。死亡是绝对无法逃避的 。而且无论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死亡仍是个谜,因为我们对死亡没有经验 。想要对死亡的性质做一完整且明确的回答是不可能的,而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产生恐惧感,又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事实上,对死亡的恐惧比任何其他力量更会使你停止努力 。当一个人一直处在人必死亡的阴影下时,很容易会感到所有的行动都是徒劳无益的,而且所有的努力也都没有意义 。这种想法却忽略了一项基本事实:你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有价值的,整个世界是以你为中心在运行,你的行动会造成远超过于你目前状况的正面效果 。即使你的生命即将终止,但你所爱的人,以及那些你不认识的人的生命却未结束,你对于人类的普遍幸福应有义务性的认识 。让我告诉你我克服恐惧死亡的方法 。我曾经注意过生命,死亡以及世界的性质 。我发现最后只有二种可能的结论:无论死亡是一种长眠,或是生活在另一种更高境界的经验,我们都不必对它感到害怕,因为这都是不可逃避的结果 。只要你了解这一点,便可驱除对死亡的恐惧 。你不必去讨论它,也不必去想它,你只要知道有一天你将会面对它,而且你也无法为它做任何事,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避免,就干脆接受此一事实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 。整天去担心无法控制的事情 。
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九)(共一集)2006/6/3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21-326-01问:许多人都有怕黑、怕医院、怕死,甚至看到坟墓都会吓得发抖的心态,请问这是什麼缘故?如何才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答: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有几个人不怕死?太少了,包括学佛的人也不例外 。要怎样才能够把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消除,只有一个方法,对於生死这桩事情的真相,你要搞清楚、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能化解了 。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现在连外国人都在研究,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人不会死,死的是什麼?身体,身体有生死,身体不是自己!所以外国人现在承认有灵魂,灵魂是自己 。灵魂他又去找个身体,这个身体年岁老了,不好用,就不要了,丢掉,再去找一个,再换个身体 。我讲经,前两天停下来,我去找什麼?今天碰到这个问题,我去找这些东西,现在外国人研究这个东西材料很丰富 。我让同学们给我在美国买到六十多册,专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情 。但是我只想找中文的译本,我这两天去找,找到二十本,还有一些,书店现在缺货,我已经给他订下来 。大概中文的译本有三十几本,英文东西多,我们现在翻译的是一半还不到,很值得做参考 。可是他们,要用佛法来说,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认为、肯定人有灵魂,灵魂是自己,这在佛法里不承认的 。佛法里,灵魂还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什麼?真正自己是自性,那才是真正自己 。说灵魂是自己,比承认肉身那是进步太多了 。所以一定要认识,佛家讲的真如、本性,那是自己 。你看大乘教常讲,学佛学什麼?把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就成功了 。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那是自己 。而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真正自己在哪里?当然在身体,没有离开身体 。离开身体,你到哪里去找?真正自己就住在这个身体里头 。《楞严经》上讲得非常清楚,是什麼?是本性,什麼是本性?在眼睛叫见性,在耳朵叫闻性,所以在六根就随著六根的名字,叫六种性 。实际这六性是一个性,一个性在哪个地方产生什麼作用 。这个东西要用比喻,诸位就好了解 。譬如说我们的本性就像电,电大家知道,你看在萤光幕上,它就变成彩色;你们打电话,它就变成声音 。但是统统都是一个电,在各种不同的器具上,它就起不同的作用 。我们眼耳鼻舌身这六个不同的器具、不同的器官,电流在哪个器官就产生什麼作用 。在眼它就能看,在耳就能听,在鼻就能嗅,在舌就能尝,它起这个作用,这是自己 。所以佛法称之为本性、真性,这是自己,不是灵魂 。灵魂是怎麼回事?灵魂还是本性,是本性在迷的状态,迷惑颠倒的状态 。真性的作用它永远不迷的,为什麼?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我们就叫他做佛,他就是佛,他就是菩萨 。他还起心动念,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如果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他不执著,他就是阿罗汉 。如果统统都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有,他是六道凡夫 。这个我们在讲席里头报告很多次 。所以同修要晓得,这是真正的自己,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是真正的我 。身体就像衣服一样,衣服坏掉的时候,你们晓得马上就换一件 。所以身体可以常常换的,无量劫来不知道换多少次,这有什麼可怕?有什麼恐怖?所以说黑不要怕,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怕 。医院是真可怕,死不怕,医院太可怕 。所以生病,我劝大家不要去医院,不要去找医生,不要去吃药,「山西小院」那套非常管用,你学那套就行了 。实在要找医生找中医,不要找西医,千万不要进医院,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现在的,我们只是有这麼一个观念,也就是从外国这些著书的人,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医生,都是心理医生、精神科的医生 。他们都通灵,有许多用催眠治疗的方法,直接跟灵媒、灵界沟通,所以得到很多的资讯 。你说病人他的病因,会到过去生中找,过去再到过去找 。有一个病人,这个心理医生给他治疗,深度催眠,好像他可以能够回到他八十世以前,四千多年,八十世以前,那个地方得的病因 。找到之后跟他讲,他明白了,他的恐惧就消除了,那个病就很容易治好 。所以实在讲,病是什麼?病是分别执著,只要放下分别执著,人就很轻松、就很愉快,病就很好治 。坚固的执著是非常的麻烦,这个要知道 。人要常常保持很好的情绪,真的远离一切妄想 。对於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要看得太重,应当要放下 。人生在世,实在讲,你每天吃饱,可以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够了,比释迦牟尼佛日子好过多了,是不是?如果再要奢求的话,你就会生病,你的欲望超过你的需要,病就来了 。如果是我的欲望跟我的实际需要完全相应,这人不会生病 。
文章插图
怎样才能克服害怕死亡的恐惧!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 ,那麽 ,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 。因为生存和死亡 ,是没有办法分割的; 出生时 ,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 。因此 ,生存并不麻烦可怜 ,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 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生与死 ,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 。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看法、 想法及立场 。这个主题 ,在近叁十年来 ,渐渐受到东、 西方人士的重视 ,有许多的学者 ,从哲学、 宗教、 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 。在西藏系统的佛教 ,谈到很多关於这类的问题 ,我大致上也看过一些 ,不过 ,我今天不是以西藏佛教的角度来讨论 ,而是以中国汉传系统佛教的立场 ,来谈谈生与死的尊严 。我不是一个研究生死学的学者专家 ,我只知道从佛法的观点 ,对佛法的认识 ,以及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来加以说明; 今天的这场演讲 ,我将它分为八个子题 。一、 由生命的无奈 ,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 ,转变为生命的可爱、 可贵与自我肯定 。有很多佛教徒 ,对生命的感受是负面的 ,认为生命是无奈的、 受罪的 ,是一种负担 ,这是不了解佛法的原因 。佛说: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 我们法身的慧命 ,就是要如何开悟? 如何成佛? 开悟成佛 ,一定要用我们这个色身 ,才能达成修行的目的; 色身就是肉体的生命 ,也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 ,才可以听到佛法、 修行佛法 。许多人认为修行 ,是要到佛国净土去修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菩萨要成佛 ,一定是在人间 ,不是以其他类别的众生形态成佛 。必须先要有人的身体之后 ,才能发心; 发菩萨心 ,修菩萨道 ,然后成佛 。因此 ,人的身体是最可爱的、 可贵的; 由凡夫成为菩萨 ,由菩萨到佛 ,都是在人间修成的 。二、 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生命若无尊严 ,何喜之有? 死亡若有尊严 ,何可悲哀?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 ,那麽 ,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 。因为生存和死亡 ,是没有办法分割的; 出生时 ,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 。因此 ,生存并不麻烦可怜 ,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 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如果生存、 生活得没有尊严 ,那死亡有什麽好可惜的? 生命又有什麽可喜的? 相反的 ,如果死亡得很有尊严 ,那死亡又有什麽可以悲哀的呢? 叁、 生命的尊严 ,是从活得有意义、 有价值、 有目标之中 ,来体验和显示 。人的生命 ,就是生与死的一个阶段和一个过程 。生命的尊严 ,可以从伦理的关系、 社会的角度、 历史的判断、 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信仰等 ,多方面来确立它的意义和目标 。然而 ,今天我不是从以上的角度来谈 ,而是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讨论生与死的尊严 。(一) 生命的意义 从佛教的立场看 ,生命它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 。过去许的愿 ,一定要实践承诺; 过去造的业 ,必须要受报 。因此 ,生命是因为因果的事实而存在 。(二)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并不是由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 来确立认定 ,而是自己负起责任 ,来完成你这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 ,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之生命 ,作最高、 最大的奉献 。每个人在世界上 ,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像父母、 夫妻、 儿女、 老师、 学生等 。因此 ,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尽自己的责任 ,充实自己 ,作不求回馈的奉献 。只是想如何的对他人有益 ,用物质的、 精神的种种能力 ,来奉献一个人、 二个人 ,乃至於许许多多的人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甚至於 ,对一个自然的环境 ,也要尽到保护的责任 ,也作奉献 ,这就是作自利与利人的工作 ,也是在行菩萨道 。(叁) 生命的目标 这是需要有个大的方向 ,来作为自己永 的归宿 。必须将自己的所有 ,分享给他人 ,回向给一切众生 。同时 ,继续发愿 ,愿自己能够成长与消融 ,能够圆融与超越 ,永无止尽地奉献 。如果建立这样的目标 ,不论人生是长是短 ,都是极有尊严的 。四、 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 ,所以生存与死亡 ,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一) 生是权利 ,死也是权利; 生是责任 ,死也是责任 。活着的时候 ,接受它、 运用它; 结束的时候 ,接受它、 欢迎它 。我常常对癌症末期的病人说: 「不要等死、 怕死 ,多活一天、 一分、 一秒都是好的 ,珍惜活着的生命 。」 因为生存和死亡 ,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 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 ,必须要你死的时候 ,贪生也没有用 。(二) 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 ,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 ,死亡的人 ,可能是自己 ,也可能是亲友 ,这样的事 ,随时可能发生 ,这并不是让年轻人恐惧死亡 ,用死亡吓唬他们 ,而是要他们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 ,如此 ,才能帮助我们智慧的成长 。释迦牟尼佛在十多岁时 ,就发现人的生命过程 ,从生、 老、 病 ,到死亡的事实 ,因而促使他去修行、 去悟道 ,使他成长、 使他得到大智慧 ,进而拯救了全世界的人类 。(叁) 应该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的可贵 ,并且运用生命使自己成长 ,奉献他人 。至於什麽时候死亡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知道; 因此 ,知道它会来临 ,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 。在台湾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 ,他深信命理 ,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 ,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 ,到了那一年 ,他把工作辞去 ,财产分掉 ,等待死亡的来临 。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 ,於是很后悔的来问我说: 「师父啊! 我应该要死怎麽没死呢? 您知道什麽原因吗? 」 我说: 「也许你作好事积了德 ,改变了死亡的时间 。」 我又劝他说: 「不要怕死、 等死 ,活一天 ,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 ,不去管什麽时候会死 ,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 。」 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 。五、 生从何处来? 死往何处去?许多人从哲学上和宗教的信仰上 ,来建立生与死的理论和观念 ,也有人相信神通 ,用宿命通、 天眼通 ,看过去及未来; 这些 ,我只能说是人的一种希望、 一种看法和一种追求 ,但并不是可靠的 。中国的儒家学者主张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又云: 「生死由命」 或者是 「听天由命」 ,也就是说 ,生死是由命决定的 ,但是儒家并未说明命是什麽? 孔子曾说: 「未知生焉知死 。」 老子讲得很有道理: 「出生入死」 ,出生一定会入死; 又云: 「人之生 ,动之死地 。」 当人生的时候 ,死亡这条路已经开始在动了 ,因此 ,老子叫我们不必担心生与死的问题 ,只要 「尊道而贵德」 、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就是说 ,只要有道德 ,至於人的生死 ,让它自然即可 。西方的宗教 ,不相信人是有过去世的 ,他们说人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创造、 所赐予的 ,死亡时 ,也是应上帝的召唤回天国去 ,这也很好 ,一切由上帝支配 ,不必担心着生与死 ,这也算是快乐又幸运的事 。泛神论的哲学 ,是说生命来自於整体的神 ,死亡又回归於整体的神 。唯物论的哲学 ,则是生死都是物质现象 ,生如灯燃 ,死如灯灭 。而佛教徒是相信人有过去世的 ,但是 ,生从哪里来? 是否要借神通去知道呢? 不需要 ,因为过去的生命是无限的长 ,无法去追究一生一生再上一生 ,究竟是从哪里来? 我们只要好好的作最大的奉献、 最好的修行 ,其他的 ,该怎麽样就怎麽样 ,一切顺其自然 。六、 佛教徒的生死观 (一) 我们在这现世一个生死的阶段 ,只是在无穷的、 无限的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段落而已 。就像不断地在旅行 ,今天在纽约出现 ,明天不见了 ,接着又到了华盛顿、 芝加哥等地 ,每天在不同的地方 ,出现又消失; 生命也是一样 ,它是无始的事实 ,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结束 ,而是一期生命的过程告一段落 ,另一期的生命过程正在等待着去接受 。(二) 生命的生灭现象分为叁类: 刹那生灭 刹那 ,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中 。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以及心念等 ,都是经常在生起 ,经常在消失; 心理及生理 ,不断地新陈代谢 ,不断地变动 ,有生有死 ,有起有灭 。一期生灭 从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这个过程 ,一期或一个阶段的生与死 。叁世生灭 无限的过去叁世 ,无穷的未来叁世 ,加上目前的现在叁世 。就以这一生的现阶段来说 ,前生、 未来及现在 ,就是叁世生命; 无限的过去未来现在; 过去的过去未来现在 ,未来的过去未来现在 ,现在的过去未来现在 。这样的观念和理论 ,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及安慰 ,也为我们带来在此生中 ,必须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不应当死的时候 ,去自杀是对过去不负责任 ,对不起这一生 ,甚至可能扰乱对未来的前途 。(叁) 生与死的升华现象 ,分为叁个类别 ,叁个段落: 凡夫众生的分段生死 分段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 ,一个过程一个过程 ,一生又一生; 从生到死 ,从死到生 ,这就是叁世生灭 。但是 ,凡夫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 ,只有生死 ,没有提升生命的意义和品质 。圣者的变易生死 变易生死 ,就是用佛法来修行、 来成长 ,帮助自己来提升生命的品质 。因此 ,慈悲和智慧的功德身在变 ,不断在净化; 由菩萨的阶段或者罗汉的果位 ,乃至到成佛的层次 ,一级一级 ,不断地提升 ,这叫做变易 。大涅盘的不生不死 前面讲的都是有生有死 ,到了成佛的果位 ,也就是大涅盘境界时 ,超越肉身 ,实证法身 ,绝对的不生也不死 ,并且能以种种身分 ,普遍地出现在所有众生的生死苦海之中 ,虽然还有生死的现象 ,但是 ,已经没有生死的执着、 烦恼及不安 。七、 如何面对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能有尊严? (一) 能生则必须求生 ,非死不可则当欢喜地接受; 感恩生存 ,也当感谢死亡 。以禅修者的立场来看 ,死亡可以分叁个层次或叁个态度: 随业生死 生和死 ,自己作不了主 ,迷迷糊糊由他生 ,由他死; 生死茫然 ,醉生梦死 。自主生死 清楚地知道生与死 ,活要好好的活 ,死要勇敢的死; 活得快乐 ,死得乾脆 。超越生死--虽然有生有死 ,对於已经解脱、 超越生死、 大悟彻底的人来讲 ,生不以贪为生 ,死不以怕为死; 生与死不仅仅相同 ,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二) 努力求生 ,生存时能使自己提升生命的品质 ,净化自己的心灵 。但不可求死 ,也不用怕死 ,对死亡要存有感谢的心 ,因为死亡能使自己放下此生千万种的责任 ,带着一生的功德 ,迎向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光明的生命旅程 。(叁) 生死的现象 ,犹如日出与日没 。日没时 ,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消失 ,而其本身永远不会消失; 日出时 ,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 ,而其本身永远高悬於太虚空中 。人的肉体虽然有生与死的现象 ,然而 ,人人本具之清净佛性 ,永远如日中天 。因此 ,死亡不是可怕、 可悲的 ,不必畏惧它; 而我们的未来 ,却是充满着希望 。(四) 死亡来到时 ,若能自主自知 ,当以喜悦的心 ,勇敢地面对死亡、 接受死亡 。对於自己一生的行为 ,不论是善、 是恶 ,都要感谢 ,那是历练的经验 ,应当无怨、 无悔、 无 、 无傲 。过去的已成过去 ,迎向光明的未来 ,此时最为重要 。往生时的心态 ,有六种因素 ,可以决定死亡后未来的前途: 随业 善业、 恶业 ,哪一种较重 ,就到哪个地方去 。随重 受完重业的果报 ,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 。随习 未作大善、 大恶 ,但有特殊强烈的习气 ,命终时 ,使随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 。随缘 哪一种因缘先成熟 ,距离你最近、 最亲 ,就到哪里去 。随念 临命终时的心念倾向 ,决定了去处 。随愿 当临命的心愿要怎麽样时 ,就决定死亡后到哪里去 。禅的修行者 ,是要修行到随念、 随愿 ,如果变成了随业、 随重、 随习、 随缘 ,那是非常可怜的 。(五) 临命终时的人 ,如果已陷入昏迷 ,失去自主自知的能力 ,亲友应当以虔诚安定的心 ,为他诵经、 持咒、 念佛菩萨圣号 ,或者在他旁边禅修 ,以定力和信力 ,帮助他的神识免於茫然 ,免於昏乱 ,而得到安定 ,迎向光明 ,这样才不会使亡者下堕而能超生 。(六) 切忌慌乱地用器械抢救 ,不可呼天抢地的哭喊 。死亡的尊严 ,不是让临终的人痛苦的走 ,不论是在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 ,对死亡的人有害无益; 重要的是 ,让他平安、 宁静、 祥和、 温馨的离开人间 。八、 平安的死亡 ,即是死亡的尊严死亡的尊严 ,馀下有许多的问题 ,那就是意外事件中死亡问题; 死亡后能否移动问题; 死刑及堕胎问题; 中阴身超度问题; 脑死及植物人的问题; 遗体器官捐赠问题; 自杀问题; 癌症末期 ,自然死亡及安乐死的问题; 生命与死亡的界定问题 。以上的每一个问题 ,均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都可以作一场大的演讲 ,今天因为时间有限 ,暂时将这些问题保留着 ,留待日后再向诸位分别解释 。不过死亡的原则不能违背平安与宁静 ,那便是重视死亡的尊严 。(一九九六年十月廿七日讲於纽约东初禅寺 ,姚世庄整理录音带成本文 。)
【如何面对恐惧 临死前如何克服恐惧,人临死前断气难受吗】
推荐阅读
- 声临其境影视网 灵境影院如何播放视频,西瓜影音声临其境
- 农业设施用地协议书范本 临时用地协议如何签,临时用地合同
- 农村井水长期不用能喝么 如何让井水是不咸的,燃气热水器为什么不让用井水
- 农村井水如何净化 井水如何过滤,水池过滤系统
- 印花税是什么 哪些印花税按照百分之八十,印花税税率千分之一有哪些
- 邻居吵架怎么劝 邻居吵架如何劝,两个人吵架了怎么劝他们
- 微信聊天如何恢复 聊天草稿如何找回,微信怎么找回聊天记录
- 用胶水贴在脸上的亮片怎么卸 亮片如何贴到脸上,儿童化妆贴在脸上的亮片
- 两个人怎么打双升 两人如何打升级牌,两副牌打升级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