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拿着锤子找钉子,云从科技何时能盈利?

投稿|拿着锤子找钉子,云从科技何时能盈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拿着锤子找钉子,云从科技何时能盈利?】文|公司研究室 , 作者|曲奇
继商汤科技之后 , 云从科技成为“AI四小龙”第二家上市的公司 。
和商汤科技类似 , 成立多年的云从科技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化模式 。有人称 , 国内AI创业公司属于“拿着锤子找钉子” , 定制化的产品难以进行简单的复制给下一个客户使用 , 每年投入的高额研发费用还可能打了水漂 。
成立7年至今仍亏损的云从科技 , 真能如招股书中所说 , 在2025年实现盈利?
01、IPO募资额缩水20亿
“AI四小龙”第二家上市的公司终于敲定了 。
5月18日 , 云从科技正式在科创板启动申购 。据新浪科技报道 , 云从科技拟定于5月底登陆科创板上市 , 时间或定于5月25日至5月30日之间 。
云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价格为15.37元/股 , 股票发行总数约为1.12亿股 , 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5.18% 。
按照发行价估算 , 云从科技的募资额仅为17.28亿 , 与招股书中披露的37.5亿相比 , 整体募资额少了20亿 。此外 , 云从科技的整体市值也只有百亿出头 。
无论是募资额还是市值 , 均无法与云从科技过往几年在一级市场的融资表现相比 。
云从科技从2015年成立之初 , 就是一家头顶明星光环的公司 。创始人周曦 , 因自小成绩优异被称为“神童” , 从中科大本硕毕业后 , 周曦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 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 。
读博期间 , 周曦拿到六次世界智能识别大赛冠军 , 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 被引用上千次 。学术做得好 , 博士毕业后 , 周曦又以中科院“百人计划”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专家的身份回国 。
和商汤科技相似 , 云从科技也是一家学术光环很强的公司 , 这也是云从科技从千百家AI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吸引到投资人的优势 。天眼查显示 , 自2015年成立以来 , 云从科技总共进行过11轮融资 , 融资总额超53亿 。
2020年5月 , 云从科技C轮融资拿到18亿投资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云从科技的投后估值或超250亿 。但需要注意的是 , C轮之后 , 云从科技已经两年没有在一级市场拿到融资了 。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曾说 , 资本可以接受公司亏损 , 但是无法接受公司不上市 。云从科技一直在为上市努力 , 但上市路可谓一波三折 。
C轮融资后 , 云从科技很快被纳入了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 。2020年8月 , 云从科技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 同年12月递交招股书 , 随后又一次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更为戏剧的是 , 经历证监会问询后 , 2021年3月底 , 云从科技因财务资料过期 , 上市申请被中止审核 。
云从科技成立7年 , 上市之路几经周折 , IPO募资额和市值均纷纷缩水 , 但也终于要看见曙光了 。
02、AI盈利难3年亏损20亿作为“AI四小龙”中第二家上市的公司 , 云从科技对资本算是有了交代 。只可惜 , 2022年以来 , 科创板大幅回调 , 新股破发已不稀奇 。或许是市场行情的不景气 , 让云从科技最终决定下调募资额及发行价 , 以保证一个体面的IPO 。
这种举措的背后 , 或许源于云从科技底气不足 。云从科技至今都未能实现盈利 , 这多少会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
AI公司盈利难是行业的痛点 , “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 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2020年这样说道 。
两年过去 , 国内AI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并没有提升 , 绝大多数公司仍旧陷于亏损的泥潭中 。
有AI行业从业者分析 , 目前绝大多数的AI创业公司都属于“拿着锤子找钉子”起家的 。初创核心团队技术上过硬 , 但由于行业专家不足 , 缺少目标行业或者对行业理解不深刻 , 导致产品难以落地 。此外 , 技术大牛们虽然有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梦想 , 但缺少完备的商业化思维方式 , 无法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创造利润 。
有技术但并不太懂商业 , 云从科技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
云从科技早年将业务对准银行面部识别系统 , 当时为了拿下一个银行项目 , 云从科技的团队曾憋了几天写出一个完善详细的PPT方案参与竞标 , 结果银行拿着PPT说:从来没有供应商给他们写过十几页的方案 , 最少都是300页起 。
面对亏损的困境 , 至少从数据上看 , 云从科技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
2019年到2021年 , 云从科技收入分别为8.07亿、7.55亿、10.76亿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0亿、-8.13亿、-6.32亿 , 3年亏损20.85亿 。
为了提高投资者信心 , 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预测 , 2022年到2025年 , 公司收入规模预计为16.82亿、25.01亿、32.27亿和40.11亿 , 年复合增长率33.60% 。云从科技还表示 ,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毛利率的提升 , 预计公司可于2025年实现盈利 。
云从科技用了7年时间 , 都没找到公司盈利的模式 , 再给3年时间 , 云从科技就能实现盈利?
03、商业模式差产品难复制云从科技变现难的一个原因是 , 公司的产品无法大规模复制 。
云从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业务 , 分别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21年 ,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9.34亿 , 占比87.28% 。
投稿|拿着锤子找钉子,云从科技何时能盈利?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方案有很大区别 , 后者仅需授权和简单的框架修改 , 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产品;前者则需安装调试或定制开发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产品不具有普适性 , 无法简单拷贝给下一个客户使用 。
哪怕一个产品非常好 , 如果不具备可复制性 , 也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由于需要投入高昂的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 , 导致这项业务的毛利率显著偏低 。2021年 ,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31.34% , 明显拉低了云从科技整体毛利率 。
投稿|拿着锤子找钉子,云从科技何时能盈利?
文章图片

此外 , AI又是一个需要投入高研发费用的行业 , 2019年到2021年 , 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 4.54亿、5.78亿、5.34亿 , 收入占比分别为56%、77%、50% 。
但投入的研发费用并不是都会转化为成果 。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 , 2020 年 , 由于芯片设计成果未达预期 , 且EDA软件和生产流片遭遇限制 , 公司终止了“人工智能SOC芯片研制及结合高准确度人脸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 。这就意味着 , 该项目的研发费用白白打了水漂 。
2019年到2021年 , 云从科技的毛利率根本就无法覆盖研发费用率 , 再加上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 年年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
更为可怕的是 , 云从科技不仅没有利润 , 更没有现金流 。
2019年到2021年 , 云从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6亿、-4.62亿、-5.47亿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的主要原因是 , 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 人员支出及采购金额相对于销售回款而言较大 。
此外 , 由于云从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以G端客户为主 , 政府客户的优点在于订单量大 , 但缺点则是交付时间长、回款慢 , 这对于研发投入极高、日出斗金的AI公司来说 , 并不是一件好事 。
2019年末到2021年末 , 云从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8亿、5.23亿、4.20亿 ,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69%和39% 。2019年到2021年 , 云从科技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15次/年、1.95次/年和1.71次/年 , 回款周期逐年增长 。
近3年 , 云从科技的收入虽然在增长 , 但亏损、经营现金流以及应收款周期都没有得到改善 。上市只能暂时缓解云从科技的现金流压力 , 要想让公司跑起来 , 云从科技还需要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