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HEIN「闯关」青春期:中国学徒与叛逆者

投稿|SHEIN「闯关」青春期:中国学徒与叛逆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蓝洞商业 , 作者 | 蓝洞商业、贾紫璇 , 编辑 | 焦丽莎 
「SHEIN是什么?不知道 , 没有在上面买过东西 。」
「没听过 , 有独立的App吗?」
「我以前都是上Buyee , 上淘宝转运 , 有点贵 。现在直接上SHEIN 。」
「一条裙子才不到20美元 , 我和SHEIN锁了 。」
这是「蓝洞商业」采访国内和海外的年轻女孩时 , 听到的对于SHEIN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
这家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神秘的跨境电商公司 , 并未把业务放在国内 , 而且极其低调 。无论是关于SHEIN , 还是SHEIN的创始人 , 几乎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 , 甚至百度百科上 , 许仰天的人物经历也只有:希音公司创始人 。
在《晚点 LatePost》报道中 , 有投资人表示 , 等听说SHEIN的时候 , 早已过了自己能投的阶段 。其在2020年一度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的百亿美金公司」 。
但是SHEIN在海外的火爆程度 , 已经不允许其低调 。2020年之后 , SHEIN开始被动「活跃」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 。
从北美起家 , 如今SHEIN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南美、印度、东南亚等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 , 在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三个平台粉丝数共计近3亿 , 其中Instagram上关于SHEIN的帖子超过550万条 。
线上的疯抢已成常态 , 线下快闪店也是「一衣难求」 。2021年9月 , SHEIN在美国迈阿密尝试快闪店 。开店前线上预约人数超过3000 , 当天所有商品两小时售罄 。
全球消费疲软 , SHEIN依然逆势增长 。2020年销售业绩同比增长250% , 2021年销售额高达1000亿元 , 增长89% 。2022年1月 , SHEIN的App下载量超越亚马逊;4月据媒体报道 , SHEIN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后 , 估值将达到千亿美元 , 红杉资本、IDG资本、顺为资本都站在其身后 。
跟兰亭集势学「站群」运营 , SHEIN转头做起了独立品牌;效仿ZARA的「多快好省」 , SHEIN建立了柔性供应链新标杆 。几乎在隐形的状态下 , SHEIN已经长成了巨头相 。
但当下 , SHEIN远未到达安全区 。
强大的身躯和品牌影响力之下 , SHEIN很难再将自己隐藏起来 , 而是被放到放大镜下 。其产品质量、物流时效与售后服务成了低价之殇;用工超时与环境污染也成了品牌的掣肘 。环顾四周 , 还有字节跳动与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虎视眈眈 , 想要体内复制一个SHEIN 。
即便如此 , SHEIN似乎也并不想走到聚光灯下 。正处青春期叛逆的SHEIN , 未来最大的对手是它自己 。
01 造自己的浪许仰天被更多人关注到 , 是他的名字出现在了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U40青年企业家榜单中 。
此前十多年的神秘 , 或许跟许仰天最初创业的业务形态「并不性感」有关 。
2008年 , 许仰天创办了SHEIN的前身:南京点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营业务就是向海外出售家居用品、3C电子、服装等 , 订单平均价格14美元 。许仰天采取买手模式 , 将批发商的商品拍成照片发到南京点唯上 , 有了订单再去拿货、发货 。 
投稿|SHEIN「闯关」青春期:中国学徒与叛逆者
文章图片

三年后 , 许仰天带着初创团队另起炉灶 , 拿下SheInside.com的域名 , 建起独立站 , 做起了跨境女装电商 。
当时 , 还没有更名为SHEIN的许仰天团队 , 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谷歌中国四大创始人之一郭去疾创办的跨境电商品牌「兰亭集势」 。
兰亭集势旗下有许多小网站 , 包括 toyinthebox、dropinthebox、onlyts、快乐盒子等 。这样的多站点运营模式 , 被称为「站群」模式 , 即用建站工具快速建立许多网站 , 每个网站只销售一类商品 , 并在Google或者Facebook上做测品 。一旦某个网站被Google或Facebook禁止 , 就换下一个网站 。一旦某个品类失败了 , 也会立刻换其他品类 。
SheInside一边学习兰亭集势的「站群」模式 , 建立多个小网站 , 一边由许仰天在Google上不断做流量优化测试 。
故事的转折 , 发生在2012年 。就在那一年 , 许仰天预判「站群」模式不是长久之计 。用户体验差 , 灰色手段多 , 不具品牌效应 。
在许仰天为数不多的采访中 , 曾有一篇名为《走快一点、做精一点、想远一点 ——看80后「行动派」如何开辟在线服装外贸蓝海》的文章 。他提到:「做品牌 , 一定要找专业的人 , 用专业的方式经营 。从市场上随便找一批便宜畅销的货 , 随便用什么方式卖出去 , 这种野蛮生长的路子越来越行不通了 。」
之后 , 许仰天将公司更名为SHEIN , 深耕品牌独立站 。
网红营销 , 是SHEIN早期获取流量的重要方式 。曾经做跨境电商推广的小琪对「蓝洞商业」说:「以前做跨境电商时 , SHEIN在Google、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推广案例 , 经常会被我们拿来当做优秀案例学习 。」
当时 , SHEIN抓住了图片社交网络Pinterest的红利期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 2013—2014年 , Pinterest是SHEIN的第一流量来源 。Pinterest用户主要是女性 , 比较像小红书 , 适合女装用户 。
此外 , SHEIN还采用了AB Test测试 。利用投放广告的方式 , 把用户引到网站后 , SHEIN会对产品进行批量测试 , 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数据对产品受欢迎度进行判断 。
可以说 , SHEIN是较早使用推荐算法的公司 , 网站上有根据用户选择来推荐「you may like」(你可能喜欢)的模块 。如今 , 负责个性化推荐的团队已经有几百人规模 。
时间来到2013年 , 「师傅」兰亭集势的营销成本从2009年的21%提高到28.8%;SHEIN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5万 , 复购率40% , 公司员工已有100人 。
也是在这一年 , SHEIN完成了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又完成3亿元B轮融资 。SHEIN开始「造自己的浪」 。
02 7<14快时尚巨头ZARA , 是SHEIN的第二个「师傅」 。
传统服装行业从设计制作到门店 , 往往需要三个月 。而ZARA不需要做市场预判 , 而是派设计师到各大秀场、品牌服装门店去「学习」、拍照、找灵感 , 然后将这些流行元素设计成衣 。
但ZARA不会将所有款式都大规模生产 , 只是做款式试水 。利用全球7000家门店搜集到的客户需求和销售数据 , 结合流行元素 , 制成成衣 , 投放在市场 , 等待反馈效果 。每款服装通常会生产1500-3000件 , 效果好的大规模生产 , 效果不好的直接淘汰 。
如此 , 依靠西班牙总部周边的大量工厂 , ZARA将成衣上架周期缩短到14天 。
但是 , SHEIN只需要7天 。快时尚行业的竞争点有二 , 其一是SKU的更新 , 其二是供应链的效率 。这两点曾是ZARA引以为傲的优势 , SHEIN「以强打强」 , 正在从中国学徒变成挑战者 。
同样是靠设计师组合流行元素 , 并进行款式试水 , SHEIN做得比ZARA更极致 , 这依赖于SHEIN内部的IT系统 。
准确来说 , 这套系统是SHEIN为其设计师团队提供的「核武器」 ,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流行元素收集 , 另一部分是设计辅助 。
前者利用Google Trends Finder和网页爬虫工具 , 采集各大服装网站和品牌流行数据 , 并扩充到自己的元素库内 , 供设计师使用;后者帮助设计师做线上SaaS化工作 , 设计师在公司设定好的范围内 , 在线作画 。
IT系统带来的结果是 , SHEIN在用人成本和设计生产效率上优于ZARA 。倚赖这套系统 , SHEIN选择的设计师 , 大多来自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大专毕业生 , 工作年限仅为1-2年 , 坐在电脑前就能有产出「设计」 。
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统计 , SHEIN一名设计师的生产效率 , 是ZARA一名设计师的2-3倍 。但人力成本和差旅成本 , 又都显著低于ZARA 。
搭建起如今的「王炸」柔性供应链 , SHEIN花了不少的功夫 。
2014年年底 , SHEIN在海外已经小有名气 , 每月的订单量可以达到2000—3000万 。这些货源都来自于著名的服装产业链集中区: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 。
一个个小档口背后 , 都有自己的小型服装加工厂 , 也具有一定的「扒款」技能 , 售卖的衣服颇为流行 。当时的许仰天 , 就是将这些衣服拍照发在网站上 , 有了订单就去档口拿货 , 类似于无货源模式销售 。
但高订单、出货少 , 成了一个「凡尔赛的烦恼」 。许仰天决定去攻下这些小工厂 , 为自己的品牌供货 。但由于每个款式试水数量小 , 工厂开模成本高 , 没有工厂愿意接SHEIN的订单 。
无奈之下 , SHEIN只能加大对工厂订单的补贴力度 。后来在接触中 , 许仰天意外发现了小工厂们的痛点:回款周期长 , 品牌方拖欠款严重 。
许仰天做出了打破行业规则的举动 , 在与厂家合作时 , 不仅会及时打款 , 有些订单还会提前付款 。对于一些急需款项来扩张规模的工厂 , SHEIN还会给予应急贷款 , 像极了苹果公司扶持供应商的方式 。
SHEIN因此收获了大批忠实的供应商 , 自此建立起了「进可攻 , 退可守」的柔性大后方 , 也有了「小单快返」的优势 。
这些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小作坊 , 是跨境电商品牌们毛细血管般的存在 。据《第一财经》报道 , 广州十三行地区平均每0.1平方公里就有超过6000家服装商铺 , 一万多名业主和数不尽的工人 。
在这些工厂里 , SHEIN还配置了数字化供应链系统:SCM 。不仅将SHEIN的订单任务、截止日期、已完成和未完成内容进行详尽记录 , 工厂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 还能为工厂记录工作任务与效率 。
至此 , SHEIN完成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 , 也是其强有力的竞争堡垒 。2021年6月 , SHEIN每天的SKU可以达到5000—6000款 , 且只有10%的产品遭遇滞销 , 低于ZARA 5% 。
据外媒CNBC报道 , Daxue咨询公司分析师Allison Malmsten认为 , SHEIN建立起了实时零售的新规范 , 被称作「超快时尚」 。
SHEIN高调喊出口号 , 在2022年结束之前 , 销售额要赶超ZARA 。
供应链上的高效 , 也给SHEIN带来了价格优势 。据「蓝洞商业」观察 , 淘宝上 , ZARA女装的平均价格在200元左右 , 约30美元 。而SHEIN上 , 10-15美元价格的衣服比比皆是 , 淘宝上代购SHEIN的女装没有超过百元的 , 有些单品甚至不到20元 。
ZARA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苏美达与SHEIN总部同在南京 , 但直至2020年 , 其业务员才第一次听说SHEIN 。而早在2019年 , SHEIN的销售额就已经超出苏美达四倍之多 。
以这样的速度来看 , SHEIN在2022年结束前销售额超越ZARA是极有可能的 。
03 多面埋伏创业14年的许仰天 , 早已凭实力撕下了「学徒」的标签;如今的SHEIN也从单一的女装跨境电商 , 成长为了集合男装、童装、饰品、美妆、家居、宠物等的综合性跨境电商 。除了巨头们虎视眈眈 , SHEIN最大的挑战 , 就是自己 。
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系统让其插上成长的翅膀 , 但忽视产品质量、物流与服务也会让「会飞的魔法」消失 。
2016年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与SHEIN签订投资意向书后 , 让老婆在SHEIN下单了5件衣服 , 等了29天才收到 , 其中3件严重缩水 。卫哲发给许仰天并调侃自己「是不是中了头彩」 , 但许仰天告诉他 , 「你不是中头彩 , 这就是平均水平」 。
为此 , 卫哲放弃了投资SHEIN 。
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 , @sheinofficial账号下方控诉最多的就是物流和客服问题:
「我的订单无法取消 , 也没有收到货物 , 不想再来SHEIN买东西了 。」
「我来自摩洛哥 , 5月5日下的订单 , 到现在(6月8日)还没收到 。」
「收不到货物 , 线上客服都是机器人 , 根本没有人解决问题 。」
在SHEIN的商品质量评分中 , 也是两极分化 。给出差评的用户多被SHEIN的低价吸引;重视产品质量的人群 , 抱怨无法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 。
SHEIN走的就是超低价路线 , 在利润微薄的前提下 , 商品质量无法保证是意料之中 。
但被高频淘汰的衣服与非环保材质的外包装 , 使SHEIN在海外长期面临环境友好的问题 , 如今SHEIN也在寻求解决方案 。
2022年6月7日 , SHEIN与Or基金会创建了一个生产者责任延伸基金(EPR) 。专门关注服装行业的生态问题 , 解决处理全球二手服装贸易市场的服装废弃物 。
同时 , 低利润下导致的超时劳动 , 也一直被诟病 。
「蓝洞商业」发现 , 社交媒体上有多位网友控诉SHEIN用工超时 。一位来自墨西哥的网友在Facebook上留言:「SHEIN在劳动中剥削人们 , 是奴隶品牌 。」
SHEIN的开发订单周期是5天 , 工厂要如期交货 , 却不会付出更多成本招更多员工 , 只是无限度压榨已有劳动力 。
小琪告诉「蓝洞商业」:「不仅是工厂员工 , 连SHEIN的办公室员工也开始像国内互联网公司一样卷 。」
除了内部问题 , SHEIN在外部也面临着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巨头的虎视眈眈 。
倚靠着珠江三角洲柔性供应链的强大力量 , 字节跳动按照SHEIN的路数 , 也做起了快时尚女装生意 。
2021年2月 , 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入股服装柔性供应链服务公司飞榴科技 , 该公司一直是SHEIN的供应商之一 , 还曾获得 SHEIN「2021年度最佳供应商」称号 。
2021年先后推出TikTok Shopping、Fanno;同年11月 , 上线了女装独立站Dmonstudio 。Dmonstudio从SHEIN挖来近100名骨干 , 从网页风格到Logo设计 , 都与SHEIN如出一辙 。但不同的是 , Dmonstudio主打「high-quality prouducts」(高品质商品) , 每件商品价格在30美元左右 。
虽然今年2月 , 字节跳动关停了Dmonstudio , 但其旗下跨境电商平台Fanno依然在发力服装品类 , 背靠TikTok强大流量 。更有消息称 , 字节跳动已经在广州布局跨境电商业务 。
字节跳动想学SHEIN做跨境电商 , 供应链依然是关键 。
从设计、打板、采购、生产到上架 , SHEIN花了10年时间搭建的供应链 , 字节跳动想要「抄近路」——互联网化 , 即投资能够为供应链管理提供SaaS和ERP服务的供应商 , 如辛巴达、秒优科技等 。这些供应商利用数字化科技 , 将传统供应链流程分段拆解 , 并利用物联网和排单系统跨厂协同完成生产与制作 。当然 , 结果还有待考证 。
此外 , SHEIN必然绕不开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全球速卖通、Lazada等 。
据界面报道 , 相关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 , Lazada全年订单量强劲增长 , 增速达到60% , 是阿里体系内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 。今年3月 , Lazada的月度活跃卖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 突破100万 。
国内店家与供应商依靠平台销往海外 , 也使得全球速卖通在B端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亚马逊和eBay 。
同时 , 阿里巴巴还在Shopify建立与SHEIN相同的自营模式跨境电商站Allylikes , 在多个维度对SHEIN「围追堵截」 。
【投稿|SHEIN「闯关」青春期:中国学徒与叛逆者】虽然短时间内 , 阿里巴巴与字节跳动的新动作还无法与SHEIN抗衡 , 但他们发力跨境电商的心意显露无疑 , 毕竟海外市场已然是他们的「心头好」 。另一边 , 对于SHEIN来说 , 留给它的难题还有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