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企业出海掘金,外面风景真的好吗?

投稿|中国企业出海掘金,外面风景真的好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探客深科技,作者 | 阅夜
国内各行各业的“出海”热情持续高涨 。
5月,网易宣布成立首家美国游戏工作室Jackalope Games,在随后的一季报电话会上,网易CEO丁磊表示,网易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和海外游戏开发 。财报数据显示,网易游戏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已超过10%,未来公司希望海外市场占比能达到40-50% 。
4月,宁德时代官宣其国际化最新进展,公司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获得8GWh电芯生产许可——这也是宁德时代在德国的第一家电池厂 。
消费电子方面,安克创新持续发力,在其4月公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4%,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25亿元 。
跨境电商方面,SHEIN的神话还在延续,“下载量超越亚马逊”“千亿差不多估值”“冲击IPO”等 。
再来看服务商们的表现,2021年汇量科技全年营收达到7.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4% 。
今年上半年,国内51家生物创新药企紧锣密鼓“出海” 。他们有的将申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审批,作为进入全球市场的第一步 。
今年1月,长城汽车收购了通用汽车旗下的印度工厂,加上去年其收购的奔驰巴西工厂以及建立的俄罗斯和泰国工厂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完成在欧亚和南美市场的布局 。
毫无疑问,出海已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必选项 。
在这轰轰烈烈的浪潮之下,到底藏着怎样波澜壮阔的新图景?出海之路是否真的如眼前人们所看到的这般迷人?
01 “旧大陆”开新花全球疫情之下,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挺过危机,也并非所有企业只有危机 。
2022年4月,SHEIN被传进行了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估计高达千亿美元 。这一估值相当于两个拼多多,甚至比京东还要高一些 。同一时间,SHEIN冲击IPO的传闻也应声而起 。
中国消费者几乎没听过、却在国外红透半边天的SHEIN,它是如何缔造这一神话的?
公开资料显示,SHEIN是一家跨境电商独立站,目前已经成长为行业“标杆”企业 。它类似京东,以自营为主,同时也允许第三方平台入驻 。
自2021年亚马逊针对中国卖家实施大规模“封店”后,不少跨境电商都转向了独立站 。一直以独立站模式经营的SHEIN走到台前 。去年5月17日,SHEIN app的下载量超过亚马逊;2021年全年,SHEIN App下载数为3200次,仅次于亚马逊的4000万次(eMarketer ) 。
在此之后,SHEIN迅速出圈 。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出海”的迷人之处 。
但事实上,“出海”并非新鲜事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企业从当初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为“出海”起点,到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位列全球第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早已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拓展 。
全球化一直是中国商业文化的标志,不仅可以彰显中国企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更是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必经之路 。如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企业,它们在走出国门,从一家中国企业,慢慢被全球消费者所熟悉,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
而从早期的制造业、工业,到如今的游戏、文化、云服务,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也在“旧大陆”上开出了新的花 。
02 制造业的“先驱”意义2001年11月10日,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按下加速键 。不过,在当时,出海企业更多还是以海尔、TCL为代表的制造企业 。
当时中国企业所处的局面,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的话说,叫做“两头在外”,即产品研发和销售消费都在国外,国内企业更多是做加工制造 。中国也被称为“世界工厂” 。
一代人的隐忍与努力,附着在那些物美价廉,以国别而非品牌定义的广东小家电、华强北电子产品上,更躲在那一张张made in China的标签背后 。但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出口是他们全球化初期最普遍的生存模式,也是通往海外的必经之路 。
即使强大如海尔,其在最初的出海也并非坦途 。直到2003年,海尔品牌在日本东京银座首次点亮广告牌 。东京银座,是日本最高地价的标志街区,点亮东京银座,是海尔立于日本家电品牌之林的标志,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的证明 。
事实上,TCL和海尔的发展路径各有不同 。比如海尔通过与日本本土企业三洋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在日本站稳脚跟 。而TCL则是以820万欧元买下德国施耐德电器 。对于这一出海战略,李东生的看法至今有借鉴意义:当时欧盟给七家中国彩电企业的年度配额为40万台,而施耐德在欧洲的年销量是41万台 。这也意味着,在完成收购后,TCL既能绕过贸易壁垒,又能扩大在成熟市场的份额 。
到了2004年,TCL一口气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同年,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 。
【投稿|中国企业出海掘金,外面风景真的好吗?】这两起被业界称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入2.0时代 。
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二十年间,国内工业产出接近全球的30%,但中国市场在全球只点18%,这也意味着有12%的工业产出必须要走向全球市场 。
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使得经济全球一体化更加深入人心 。同一时期,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全球化”写入公司的最新战略之中 。
03 智造业:时代洪流2015年,德国工业4.0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 。国务院发布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智能制造成为主攻方向 。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科技实力发展已进入提速期 。彼时,中国新增的专利仅是美国的几分之一,然而,到2022年,我国新增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多种互联网新技术糅合在一起,然后再创造出一个智能的体系用于生产,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在中国的工业智能浪潮中,有许多从事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服务的公司,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个世界大国,制造业都是强大的基础 。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基地和庞大的市场,这是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基石 。同时,也为智能制造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最重要的养分 。一个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洪流正在奔涌而来 。
工信部数字化赋能专家辛玉军曾表示,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出海有四大优势:一是成本优势,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二是集成应用创新优势,晋级快速迭代能力;三是定制化能力强;四是效率优势;
“2009年,我们基于中国制造和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最初的想法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美国 。”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回忆称,“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发现痛点非常明显,比如只有made in China,但没有品牌效应,产品品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
阳萌发现了市场的机遇,并很快选择了发展的路径,“这个路径不是要卖东西,而是要注册中国的品牌 。”安克创新应运而生 。经过11年的发展,安克创新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消费电子公司,产品覆盖手机充电、智能创新、无线音频三大类产品 。
不过,中国智造企业出海时,会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对当地市场需求的洞察、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习俗差价、与客户长期互动和建立信任相对更难,以及一些合规问题 。
安克创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中方管理人员+当地员工的组合拳 。“只有深入到当地,真正了解市场真正需求,才能研发和生产出适合当地的产品 。比如在美国,黑色的充电线很畅销,但在国内,白色更受欢迎 。到了日本,他们对于‘所见即所得’格外看重,因此,针对日本的商品包装会专门设计成透明的盒子 。”
04 数字经济时代出海形态日益多元化科技新航海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出海”迎来重大机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保持经济活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经济形态 。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智慧医疗等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中国的数字化经济出海,也从早期的互联网社交、视频、短视频、互联网工具等在内的数字化产品,逐步转向出海业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在海外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进而提升全球竞争力 。
以声网为例,其从2014年建立起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立足全球化服务,在硅谷和上海设有双总部,在班加罗尔、伦敦、东京等海外城市设有分布式协同团队 。
对于国内数字经济出海的优势,声网社交泛娱乐产品负责人李斯特认为:国内的场景和玩法丰富,要领先海外好多年,这也是出海的机会所在 。很多出海的企业喜欢copy from China的形式,“比如,公司有个菲律宾社交app客户kumu,他们将才艺直播、电商直播、直播答题、朋友圈以及聊天室功能进行了聚合,很快登顶了菲律宾社交之王 。”
对此,聚焦陌生人社交出海的赤子城有相似的观点:“比如赤子城刚到泰国推广MICO时,当地人对带有直播等多种功能的开放式社交产品了解甚少,需要从头进行市场教育 。为了找到更多合适的内容创作者,我们甚至要去和当地的娱乐公司谈,展示我们的产品 。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不过一旦建立起来就有了很高的壁垒 。”
05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六大挑战随着国内流量红利日趋见顶,不少企业看到了出海的新机遇 。无可厚非,企业想要获得增长,紧跟潮流与寻找新机遇是必经之路,但想要做好出海并不容易 。
当前,中国企业的出海正从量变走向质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从微笑曲线的底部(传统制造)向两端(服务与研发能力)拓展 。
这些企业一面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希望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之下,他们也从被动参与开始向主动推动的方向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出海对他们是一种必然 。
事实上,过去两个月里,「探客深科技」在与不少中国出海企业交流中发现,他们在出海过程中实际上遇到了不少共性问题 。
具体来讲,一是安全合规问题;二是技术和研发;三是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度问题;四是文化习俗差异;五是市场教育;当然还有政策风险问题 。
如何解决?
以文化习俗差异为例,赤子城认为,“每个市场不一样,我们的理念是尊重和关怀 。比如中东团队,我们为当地员工提供了祷告场所,陪他们度过当地节日;比如疫情期间,我们的海外员工甚至是员工家属的核酸检测费用都是公司来承担 。”
作为出海服务商,声网的建议是:“对于首次出海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建议选择靠谱、稳定、高效的技术服务商 。”
06 写在最后中国企业正在步入“全面出海”的新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势必共存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数字化时代,中国企业始于研发,终于品牌 。在此过程中,既需要技术突破,又需要合作共赢 。但毫无疑问的是,全球已迎来了“中国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