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数学美学和文学美学的比较---《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罗丹的名言几乎无人不知:世界无处不美,缺乏的是人们发现美的眼睛。美学是广泛的,同样,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自古以来,希腊人便把几何学的黄金分割视为美学奥秘并推广全世界。而今天,小至基因的双螺旋,再到量子光学的自动优化路径,甚至再到宇宙的未知奇点,数学就是上帝缔造世界的模型,工具。
【(拆书)数学美学和文学美学的比较---《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而与数学的理性之美,结构之美相对,文学在漫长的潜移默化中奠造了人类社会,和社会的人。她以广泛美学作为依托,以或朦胧,或冷峻的笔法,为人类塑造无数的镜像世界,这些非绝对镜像世界映射在人的意识中,又塑造起人的思维结构,种种感性的,超自然的美源于缔造生活的数学,又具备超脱数学的形式。仿佛同源与美学又异流于形式。所以,在这里我们讨论数学美学和文学美学的比较。
本文基于《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加以讨论数学美学和文学美学的比较。由于角度和篇幅的局限性,这里,我们只略微讨论莎士比亚和牛顿,以及这两位在各自的领域内都达到了人类成就顶峰的巨人背后成就-----文学成就和数学成就所分别代表的美学。
关于文学,关于莎士比亚
在中国,若问谁是古今第一文豪,怕是众说纷纭;中东暂且不论;而在西方,恐怕培根,米尔顿,格雷,拜伦,华兹华斯,柯勒里奇,雪莱,都无法掠莎士比亚的锋芒-----要想让“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入人心一时,少说也要有一千万人同时读过;而要让其成为千古论题,需是代代万万人拜读。他用一支笔,就可以解剖人性,讴歌情感,反思权谋….入木三分。炉火纯青的笔法仅用一句对话就可以让读者品味爱情的酸甜。而悲剧,黑兹里特对这些悲剧的概括是:
《李尔王》表现了深厚强烈的感情;《麦克白》表现了行动的敏捷和想象的奔放;《奥赛罗》表现了情感的渐进和急剧变更;《汉姆雷特》表现了思想和感情微妙的发展。如果说天才的力量在这些剧本中的每一个剧本里都表现出来,是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的话,那么它们的变化多端也绝不逊色。它们好像是出自同一头脑中的不同创造,它们之间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关联。这种特征和创造性,的确是真理和天性的必然结果。艾略特曾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作过极为敏感的分析,他说:这是一部为成熟演员和成熟观众写的戏剧,乳臭未干的少男少女们,不管他们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不能领悟到这些中年恋人的感情……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生活的同一侧面将英雄和可怜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马洛似乎也能使他的人物形象同样的高贵。德莱顿后期的剧本中,其主题也几乎是同样的。但只有莎士比亚能使他们不但高贵而且还有人类的软弱,没有人类的软弱就没有悲剧的可怕和伟大。
艾略特把莎士比亚概括为:
…莎士比亚事业的发展是如此令人惊异,像《汉姆雷特》一样,它可以触动绝大部分人的心灵最深处的情感,并诱发出无比丰富的想象。把莎士比亚的工作和某一自然规律相对应的话,就像彗星向地球靠近然后又渐渐地离开。莎士比亚也是渐渐地离开人们的视野,直到消失在他个人的神秘世界之中。
这是数学所力之不及的领域,就像是积分的瑕点,数的极限临界,在开覆盖里所不能窥探的子集。而整个数域空间,叫做美学。
关于数学,关于牛顿
必须说明,牛顿首先是个数学家,然后才是一个物理学家。颇具戏剧性,这位有序世界的揭露者恰恰用一生诠释了一种只能用文学才能诠释的非常态美学。当他揭开绝对时空观的序幕,将世界量化成数和点在脑海里做数学游戏,甚至在科学的海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拾贝壳,我们只能在脑间回荡起这两句拉丁箴言:
Simplex sigillum veri.
Pulchritudo splendor Veritatis.
终究还是美,没有美学,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比较数学和文学美学
请允许我引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莎士比亚完全超越了文学。”换句话说,文学的尽头将超越文学。同样,雪莱“以英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准确性和精细性描绘了自然的作用机制。”也可以说明,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她们因为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美学中交相辉映的双子星。
因为艺术和数学都追求一个不可捉摸的东西——美,但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同的创造模式,这一点可以说使我苦思而不得其解。那么,美是什么呢?在一篇极为动人的文章《精确科学中美的意义》中,海森堡给美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恰当的。海森堡的定义可追溯到古代,他说:“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思考再三,我认为这个定义揭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 “美” 的本质。 它同样适用于 《李尔王》、《卡农》和《原理》。
最后,请允许我用《卡农》结束命题,作为最科学最严谨的音乐,她一般有多个声部,声部之间有着严格的规律,每一个声部必须相隔一定时间严格模仿前面的声部,它们追逐交响,但从不重叠,直到最后一个小节,最后一个和弦,才能真正融为一处。她告诉我们,最严谨最科学的音乐也可以由最丰富最激烈的情感。对于美学这支不息的卡农,数学和文学未尝不是她的绝妙声部。
子夜2014年4月14日
--------------------------------------------------------------------------------------------------------------------------------------------------------------------------------
《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p30
《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p37
《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p39
《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p100
《协奏,交响与独自沉迷》主角自白
----END----
推荐阅读
- 机器手和福尔摩斯开数学趴()
-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优化应用
- 投稿|对话造型师,揭秘《梦华录》美学
- 湘潭大学数学院前往卫星村开展农企合作的调研
- python数学建模之Matplotlib|python数学建模之Matplotlib 实现图片绘制
- 数学基础|矩阵的普通乘积、Hadamard 积、Kronecker 积及其性质
- 数模学习|【数学建模学习笔记【集训十天】之第六天】
- 数模学习|【数学建模学习笔记【集训十天】之第五天】
- 中考数学(“悦”卷四大法宝要记牢!)
- pytorch如何计算平方_Pytorch深度学习入门--2.Tensor数学操作及线性代数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