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豪掷8888万到只剩88人,央视标王卖身未果,创始人之子另立山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快消 , 作者 | 李珂快消行业知名“烂尾楼”——太子奶 , 终于迎来重组的最新消息 。
01 二度卖身 , 股东弃权近日 , 乳业龙头三元股份公告称 , 公司近日收到通知 , 法院将对新华联持有的湖南太子奶40%股权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 , 三元股份作为湖南太子奶股东 , 享有优先购买权 。不过 , 经综合考虑 , 三元股份本次拟放弃优先购买权 , 且不参与本次拍卖 。
文章图片
工商信息显示 , 三元控股是湖南太子奶的大股东 , 持有湖南太子奶60%股权 , 新华联则持有湖南太子奶40%股权 。而持有湖南太子奶40%股权的新华联 , 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旅游、化工与材料、矿业与石油、金融与投资等 。
评估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末 , 太子奶申报的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为2.33亿元 , 评估价为为3.22亿元 , 增值率为38.47% , 申报的负债总额账面价值为920.17万元 , 净资产2.23亿元 , 评估值为3.13亿元 , 增值率为40.05% 。
公告还显示 , 2022年1至3月 , 湖南太子奶实现营收约515.6万元 , 实现的净利润约为-426.2万元 。湖南太子奶的净资产约为2.19亿元 , 资产总额约为2.31亿元 , 负债总额约为1148.7万元 。
据了解 , 太子奶的主要资产是位于株洲天元区栗雨湖工业园内的四宗土地 , 均为工业用地 , 占地面积19.97万平方米 , 有产权证房屋建筑面积11.10万平方米 , 无产权证房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 合计房屋建筑面积11.16万平方米 。目前 , 生产区约10000平方米厂房处于对外租赁 , 其余厂房均处于未使用的闲置状态 。
该报告同时披露了太子奶厂区的现状 , 大部分设备购置于2006年左右 , 因在2010至2011年破产重整期间没有进行有效保养 , 已不能使用 , 同时在建工程(设备)一直未建成使用 , 已全部处于待报废状态 。
由于设备老化 , 生产线跑冒滴漏严重 , 导致无法组织生产 , 2020年8月至今 , 太子奶生产区就没有再生产 , 生产设备处于停用状态 , 全线产品只得委托在外加工 。另据介绍 , 太子奶现有员工88人 , 现无在生产区恢复生产的计划 , 现存生产设备也将逐步处置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并非太子奶首次被挂出拍卖 。2021年7月 , 新华联所持太子奶的全部股权就被挂出 , 评估价同样为1.25亿元 , 但起拍价为1.06亿元 。拍卖平台显示 , 这次拍卖因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来函而中止 , 直到此次再次被挂出拍卖 。
02 昔日标王 , 荣光不再曾几何时 , 李途纯和太子奶可谓风光无限 。
1998年 , 曾靠卖挂历赚了一百万的李途纯 , 揣着1万元路费和筹借来的20万保证金 , 纯用分期付款方式以8888万元价格拿下了央视食品饮料类的年度“标王” , 博得了雪片般纷至沓来的订单 。据了解 , 这8888万元的广告投入其实早已经超过了当时“太子奶”的总资产 , 如果“预期中”的销量跟不上 , 太子奶可能直接破产 。
胆子越来越大的李途纯搞出了 “无成本生产 , 零风险经营”模式 。即以太子奶为载体 , 向社会融资维持运转和增长 。太子奶不仅“赊账”买原料和设备、外出招待用餐、建设豪华厂房 , 连职工食堂的食材包括猪肉蔬菜 , 都赊账 。
“只有应付款 , 没有应收款”的畸形业务模式 , 让太子奶业务形同空转 。但靠着标王等一系列操作积累的声誉 , 仍有经销商源源不断地打款支持太子奶 , 当然 , 这也和太子奶“ 打款越多、拿货越多 , 现金折扣就越高”的政策有关 。
没有买卖 , 只有不断消耗 , 直到太子奶的资金链崩裂 。数十亿来自经销商、银行、供应商的欠款让太子奶走入死胡同 。
公开信息显示 , 太子奶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 利润超过5亿元 , 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 , 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但到了2008年 ,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 , 太子奶出现资金链紧张 , 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
2009年2月 , 湖南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并接管太子奶;随后的2010年6月12日 , 李途纯被株洲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拘留;再后来太子奶最终走上了破产重组之路 , 李本人也因此入狱15个月之久 。
2011年 , 三元食品发布公告称 , 公司与新华联控股组成联合体并与新华联控股指定方、以不高于7.2亿元的金额参与“太子奶株洲三公司”的破产重整 。
三元股份收购太子奶时曾表示 , 太子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 , 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基础 , 太子奶所具备的生产规模与可持续生产能力 , 都是整合后快速崛起的良好基础 , 公司参与重整 , 有助于扩大在乳酸菌领域的市场份额 , 有利于强化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
不过 , 经历了重大震荡之后 , 太子奶原有的渠道、网络、客情和供应链已残缺不全 , 三元食品的注入也不能帮它修复 , 在如今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 太子奶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了 。
财报显示 , 太子奶营业收入自2016年起开始下降 , 从1.82亿元降至1亿元以下 , 且降幅扩大 , 到2021年 , 营收已不足2000万元 。净利润方面 , 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 , 太子奶仅2015年盈利5万元、2019年盈利5058万元 , 其他年度均为亏损状态 , 亏损总额达到2.38亿元 。
【投稿|从豪掷8888万到只剩88人,央视标王卖身未果,创始人之子另立山头】而当下对有限购买权的放弃也进一步说明了 , 时至今日 , 三元股份终究未能得偿所愿 。
03 同一赛道 , 另起山头值得注意的是 , 在三元股份公布太子奶拍卖“窘境”的同一天 , 另一家上市企业的公告 , 却宣告了李途纯家族的另一种“归来” 。
据上市公司桂林莱茵生物公告 , 公司现与中国千亿乳酸菌市场开拓者太子奶原创始团队子承乳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并签署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协议 , 共同打造纯天然减糖、零糖乳酸菌升级换代新产品 。
文章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 , 湖南子承乳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由太子奶股东及核心团队共同成立 , 拥有30年乳业生产经营销售经验 , 董事长为李途纯之子李帅 。目前 , 传统乳企巨头先后进入低温酸奶赛道 , 但同时 , 促销走量、低增利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子承乳业早在品牌发展的初期 , 就通过科研创新 , 开辟了健康零糖赛道实现差异化操作 。
据李帅透露 , 公司与莱茵生物签订纯天然代糖的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独家代理权 。依托于线下几千经销商 , 线上网红渠道销售加上大客户定点配送 , 预计今年内其天然零糖产品销量将达到十亿以上 , 其中纯天然代糖需求将达到两亿元以上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再次入局乳酸菌行业前 , 李帅曾用汽水来“练兵” , 也曾收获一定程度的成功 。
据长沙晚报报道 , 2021年初 , 李帅和他的团队准确抓住消费者文化回归、怀旧青春心态 , 创立了“老长沙汽水” 。该产品一经推出 , 迅速打入长沙地区六成以上的餐饮企业 , 获得业内的不小关注 。报道还指出 , 来自西北的冰峰花了三年多时间才进入长沙市场 , 却被李帅团队仅用3个月的时间“反攻”下来 。
业内观点认为 , 汽水在餐饮渠道的快速铺开 , 反映出原太子奶团队在大本营市场仍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正是这些昔日的经销商和老员工 , 用一双腿、一口长沙话 , 把长沙地区的7000多家餐饮企业一家家“拿下” 。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 , 目前 , 李帅领衔的子承乳业已开发出双乳双蛋白六款系列产品 。同时 , 原太子奶遍布全国各地的7000余家经销商中 , 已代理了3000个市县市场 。
在李帅看来 , 近年来 , 虽然国内传统乳品行业涌现出了众多品牌企业;但在乳酸菌领域 , 很多企业的产品依然照抄太子奶的配方、模仿包装 , 甚至连广告语都是几百亿、几千亿益生菌 。因此 , 我国乳酸菌领域仍有大机会 。
业内观点认为 , 从消费趋势看 , 乳酸菌饮品或许已经进入又一个高速增长期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 , 2015-2019年间 , 中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2% , 大陆乳酸菌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增至492.4亿 。在乳酸菌市场上 , 以养乐多和味全为代表的低温型饮品发展较早 , 市场份额约占6成;但常温饮品具有更大的销售半径 , 能够满足更多消费场景 , 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
一业内人士表示 , 酸奶市场仅有大企业涉足 , 小企业还未敢进入;但乳酸菌饮料市场却大相径庭 , 大量企业相继涌入乳酸菌行业 , 市场上的乳酸菌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此外 , 由于低温产品难以渗透到低线城市 , 这也为常温乳酸菌攻占下沉市场提供了机遇 。对于子承乳业这样拥有现成团队和渠道的中小型乳企而言 , 可以说是一个利好 。
虽然重整路上的“太子奶”仍未逃脱宿命 , 但业内不妨给“太子”多一点关注 。
推荐阅读
- 投稿|恒生科技指数已现强劲反弹,港股下半年走势如何?
- 投稿|中产精致生活“三件套”:骑行、露营与飞盘
- 投稿|陌生人社交的尽头是微信
- 投稿|谁为30元一杯的“机制茶”买单?
- 投稿|裁员、出海两不误,腾讯的勇敢者游戏
- 投稿|动力电池:车企们的新角斗场
- 投稿|大厂暗战线上演唱会,靠情怀赚吆喝?
- 投稿|头部教培公司转型素质教育,当前做了什么新产品
-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老青年
- 书女·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