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第五
淨慧法師
優婆塞戒經 三種菩提品第五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種。一者聲聞菩提。二者緣覺菩提。三者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為佛者。何以故。聲聞辟支佛人不名為佛。若覺法性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覺法性。以何緣故不名為佛。若一切智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一切智。複以何故不名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諦。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提有三种,即声闻、缘觉和菩萨。为什么声闻缘觉不能称为佛?如觉法性为佛,那声闻缘觉是什么因缘,称为苦集灭道呢?
声闻缘觉也具足一切智,但是这个智有区别。小乘人修的一切智是四谛,即苦集灭道;缘觉的一切智是十二因缘,即独觉;共为世间智。菩萨的一切智是六度万行,即彼岸;为出世间智,功德不一样。
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種。一者從聞而得。二者從思惟得。三者從修而得。聲聞之人從聞得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從思惟已少分覺故名辟支佛。如來無師不依聞思。從修而得覺悟一切。是故名佛。
佛说,菩提有三种;一是从闻而得;二是从思而得;三是从修而得。声闻人从闻而得菩提,即听到菩提不能成佛,没发菩提心,只修到四果罗汉。佛是修证得的,不是听闻得。辟支佛人从思维得菩提,即觉菩提少分,不能成佛。辟支佛人从思维悟到十二因缘,没有去行六度万行。如来无师,不以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直至证得菩提。“如来无师”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无师自证,在菩提树下静坐的时候,悟得与法性通、报身通,才祖祖联芳化身成就。所以,佛可无师自证。我们必须依师而行,而且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只有成佛的时候才会无师自证。
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為佛。法性二種。一者總相。二者別相。聲聞之人總相知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同知總相不從聞故。名辟支佛。不名為佛。如來世尊總相別相一切覺了。不依聞思無師獨悟。從修而得故名為佛。善男子。如來世尊緣智具足。聲聞緣覺雖知四諦緣智不具。以是義故不得名佛。如來世尊緣智具足故得名佛。
佛说,法性有两种;一是总相;二是别相。总相是报身因缘与四谛,以报身成就为究竟。只知娑婆世界一总相,这就是声闻缘觉乘。别相是十方诸佛国土,各国土有所差别,不仅报身成就,而且要法性身和化身都成就;最后功德圆满,才有自己的佛国土。总相,别相无有差别,为一合相,这才是真正的成就。否则,光知总相成就于娑婆世界,不知别相成就是法身成就、化身成就于十方世界。声闻、缘觉知总相成就,不知别相成就,智慧不足。佛既知总相,又知别相,智慧具足。
善男子。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聲聞緣覺雖斷煩惱不斷習氣。如來能拔一切煩惱習氣根原。故名為佛。
佛说,如恒河水,有兔、马、象三种兽都想过河,兔子浮水而过,站不到底;马是半站底儿过河,想站底不实;而象过河,脚能站底。兔子和马比喻声闻缘觉,只能断烦恼,无世间诸漏;但自身习气之根不断,最大的习气是自我完善,独修其身;即自修自利、不能利他的习惯力还在。佛能拔除一切烦恼习气之根,广度众生,积无量功德;所以,象比喻菩萨,既能过河;又能站底。
善男子。疑有二種。一煩惱疑。二無記疑。二乘之人斷煩惱疑不斷無記。如來悉斷如是二疑。是故名佛。
佛说,人的疑惑有两种;一是烦恼疑;二是无记疑。烦恼疑是思维产生的疑惑,小乘人可以通过修定、空,将烦恼疑惑去掉;无记疑是烦恼疑的根,不通过思维反应出来,八万四千大劫定力消失后,因缘再会时,还会产生烦恼疑。如同说冬天大葱根枯叶黄心不死一样。无记疑要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破除,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就是要拔这个无明之根。
善男子。聲聞之人厭于多聞。緣覺之人厭於思惟。佛於是二心無疲厭。故名為佛。
佛说,声闻人厌于多闻,因为得少为足的习气在。如《妙法莲华经》中,五千比丘离席,不发菩提心。现在厌于多闻的人也有,出家、在家都有。一听说有人讲法,就说“我现在都不渴了,还让我喝水。”典型的“贡高我慢”。能得度吗?能得解脱吗?不用问,肯定不得解脱;没有谦下心。儒家都知道谦下,“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如儿子要给父母叩头,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报恩,同时也表示自己谦下和顺而成就孝道。声闻缘觉之人压抑思维,就像石头压草,观到十二因缘就为极限,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愿发菩提心,不知报佛恩而成就佛道。石头压草,草仍然生出来而烦恼不断。闻众生苦,而思维上无法救度;只有菩萨闻众生苦而不厌,能够救度。
善男子。譬如淨物置之淨器。表裏俱淨。聲聞緣覺智雖清淨。而器不淨。如來不爾智器俱淨。是故名佛。
佛说,声闻缘觉智慧清净,但功德不具足,感召到天身不究竟,如同清水放在三界浊瓶里。自己清净了,放的容器不清净,把清净水又染污了。所以,四果罗汉和辟支佛八万四千大劫被染污掉。佛功德圆满,国土清净,如智器俱清净。
善男子。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
净有两种,一是智净,智慧清净,无杂染;二是行净,行做清净,不犯戒。声闻缘觉只有净智而无净行,行有障碍。如人初发菩提心,魔就让吃点苦头,而要救度的人又愚痴,还打你、骂你、辱你、欺你、恨你、怨你,发菩提心的人就会转道,不能进行。而佛智行具足,无有障碍,以苦为乐,以苦为良师益友。所以,能够把烦恼转掉。遇着障碍就转的人,小乘根基。说自己是菩萨,是大乘如何如何,那都是吹嘘,自吹自擂。
善男子。聲聞緣覺其行有邊。如來世尊其行無邊。是故名佛。
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其心量有边,即自了汉;其身有边,有神通但不能到达其它佛国土;度人有边,报身尽而度众生数尽。佛心量无边,十方国土任由往来;度众生无边;功德无边,过去现在未来圆通;时空无边,无处不现身;法无边,一毛端可现十方刹等。
善男子。如來世尊能於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
佛能用一念破坏掉智障和解脱障,佛无烦恼。所以,没有烦恼障和身障、智障。通俗一点说,小乘人有想不开的地方,想不明白的地方,有知见障和法障。佛的智慧已经到达彼岸无极限的程度,佛的一念可比喻一盏灯,立刻可破满屋的黑暗。解脱障可以说是法障,即障碍解脱的宇宙法则。因法则、果法则、因果律法则。佛具足智因、智果,可化无量亿因,可化无量亿果。所以,圆融无碍。而声闻缘觉做不到。
善男子。如來出言無二無謬亦無虛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具足因智時智相智。無有覆藏不須守護無能說過。悉知一切眾生煩惱。起結因緣滅結因緣。世間八法所不能汙。有大憐湣救拔苦惱。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滿足。
佛说,佛所说法,无有二语,没有谬误,真实不虚。因为,佛具足因智,即自智因。十方诸佛智因具足,观察众生因具足。佛具足时智,即在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里,十方诸佛度众生因缘都不受限制。佛具足相智,即化身无量亿观察众生相通达无碍,佛智对众生起心动念都知道。所以,说法不存在藏藏掖掖、遮遮盖盖的事。说法时不需他人守着、护着,一切无所畏、无所求。佛教化一切众生如何依法解因缘,依法修道,善行灭掉无量劫所结业习,脱离世间法则束缚和诸苦。佛对一切众生有大怜悯心,有这样的智慧和愿力,只要众生发心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
雲何身力具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見。其城縱廣滿十萬里。宮室百萬。諸天一千六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有六。夏三月時。釋提桓因欲往波利質多林中歡娛受樂。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羅缽那。具足七頭。帝釋發念象知即來。善見城中所有諸天。處其頭上旋行而往。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勝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萬八千。其力唯敵佛一節力。是故身力出勝一切眾生之力。世界無邊眾生亦爾。如來心力亦複無邊。是故如來獨得名佛。非二乘人名為佛也以是義故。名無上師。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師子龍王調禦示導。名大船師。名大醫師。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淨蓮花。無師獨覺。為諸眾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門。大婆羅門。寂靜持戒勤行精進。到於彼岸獲得解脫。善男子。聲聞緣覺雖有菩提都無是事。是故名佛。
佛的身力能超越一切众生的身之力、心之力、不可比拟力。佛的心力是智慧力超越一切声闻缘觉,无量无边。佛的菩提和声闻缘觉的菩提有差别,声闻缘觉都是有限菩提,不究竟菩提,对众生无有彼岸菩提。而佛的菩提,是彼岸菩提无极限。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分別如是三種菩提。是不為難。在家分別。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第五】出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不难,在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难,在家菩萨有多恶因缘缠绕,很难证悟到这些境界。
推荐阅读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戒武》
- 《管理的觉醒》13—过程控制最能体现管理者的智慧
- 红楼里的职场达人(一)
- cpp|cpp 模板函数,类模板(1)
- 0468夜读《中庸》
- 2019-03-22
- 《王牌特工》(直男看了都要炸裂的“五十度灰”)
- 11/70|11/70 《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 《靴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