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几次不够积极主动的思考

事件一:CEO开学典礼的邮件收到了以后,没有仔细看每一项内容,只是通过提示的重点快速浏览了下,也没有耐心去看流程图。组长在群里发任务卡,然后小伙伴们讨论当时也没顾得上参加,爬楼爬的也不认真,又错过了重要的细节。导致不知道开学典礼的地点,流程。

根因分析:觉得看邮件费神,又觉得开学典礼这事没什么重要,所以就不是很重视,也没有划定一段固定的时间来认真看邮件和组内讨论;跟群里的伙伴好像没什么共同点,不太想聊天;工作忙。
信念改变:利用管理者思维PORT模型分析一下,俱乐部要搞一个开学典礼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大家对课程有个模糊的认识,了解优秀学员的学习经验分享,以及让班里的同学们都相互熟悉起来。那么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想想这本质的东西是对自己很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值得认真做。过去的经历是财富还是包袱取决于自己,那么与别人的相遇是财富还是包袱仍旧取决于自己,如果我把大家都当成是生命中的贵人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感恩,帮助和见贤思齐。
下一步行动:下次我要在决定自己的做法之前先思考目的,再决定如何做;认定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把小伙伴当成是生命中的贵人。
事件二:组长在群里发布自己的预习课程计划,包括了预习内容,预习感想输出,完成时间,以及展示方式。我看了他的预习计划之后就就直接复制过来使用了他的框架,修改了计划内容,但是展示方式那一栏,我的感想输出是以文章的形式,由于他当时的输出是笔记,所以采用屏幕截图的方式来展示,我就懒得改展示方式,心想到时候把文章发到群里就可以啦,反正也没人细看我的预习计划的每一项。
根因分析:我认为小组内的关系挺淡薄的,估计我写什么都没人细看,只要自己做了就好,(没想到采懿却看到了还认真的批评了我,我很感动,因为我当过助教,我知道听之任之是最容易的,而关注和督促是比较辛苦的,所以这也是这篇文章成形的原因之一)。
信念改变:人们都是用自己的信念系统构成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看与他人的关系的,所以看到的东西是自己内心世界在外部的映射而已,我觉得关系淡薄是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将是一起陪伴度过4个月课程的同学,是缘分也是机会,说不定我可以和大家之中的某些人成为很好的朋友呢?认识不同类型的朋友也是很棒的一件事啊,如果我的世界里全是跟我一样的人多单调啊。另外,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就直观的体现在做事上,通过做事的方式来觉察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及时的修正。
下一步行动:我要关注组内小伙伴,认真看他们的文章,给他们评论,做个积极温暖的人~
事件三:注册了为知笔记,但是仍不知道作业发布的地址和链接。
自我感受:觉得印象笔记挺好用的,不理解为什么要用为知笔记,因此不想用;迟早会知道作业发布地址的。
根因分析:不适应使用新工具;不重视作业的提交,不够重视这门课。
信念改变:为了组织更好的为我们建立井井有条的学习秩序,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所以要遵守规则使用为知笔记;作业的提交是为了尽量督促我们学习,帮助我们进步的,很有用,所以要认真写作业并提交;可能这门课等的太久了或者还不够贵或者还不能到体会高效的个人成长带来的好处,所以要学习和观察体会。
下一步行动:认真使用为知笔记;按时提交作业,并随时记录重要通知的发布以免遗漏;每天记录感悟,实践体会课程效果。
其它想说的话
【关于这几次不够积极主动的思考】想想当初抢报名,认真填表,分身术训练营的全力以赴以及后来的助教工作,一路走来终于进了CEO课程班。是不是前面太用力的把进CEO课程班当成了目标,所以现在目标已完成,就想休息了?进课程班是目标之一,其背后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高效的个人成长,所以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包括组里的伙伴,导师,助教和班里的伙伴,大家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要把这段学习经历变成我人生中的财富。感恩感谢见贤思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