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剧本杀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引入“电影院线”利好了谁?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商业评论近日,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
这意味着,年轻人追捧的社交新宠剧本杀,将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在监管规范化约束下,迎来新一轮的变局与挑战 。
无数从业者们,该如何迎变?
当剧本杀做起“电影院线模式”“剧本杀是个马太效应极其明显的行业”,七一工作室创始人王子瑄对首席商业评论表示,自去年以来,他们推出的一款本子《月光下的持刀者》,登上美团好评剧本榜,排名第16,玩家有近万人,还有20多万人在平台上标记“想玩”,虽然疫情叠加大环境变化,不少剧本杀门店纷纷关店、转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不少作品逆势而起成为黑马 。
文章图片
剧本杀不是个好做的生意,经历过前两年的粗放发展,不少乱象正在加剧人们对剧本杀的偏见,尤其是这两年,软色情、暴力、灵异等内容元素,以及抄袭、盗版等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曾多次发文严厉点名,个别剧本杀宣扬暴力、灵异等低俗内容 。
王子瑄与首席商业评论谈到剧本杀所处困境时认为,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尤其是过去的市场交易模式流行买断制,即一锤子买卖,门店交一次钱,就买断了剧本的销售权,从此销量好坏再与内容制作方无关 。
这对门店来说更像是开盲盒,不知道哪个剧本能爆,风险极高,同时,内容发行方只顾着赶紧卖出作品,倒逼店家加速上新,剧本质量很难把握,最终玩家复购率降低,从上至下形成恶性循环,这也让行业变成了营销导向,加速劣质本子流向市场 。
这也催生了行业的无序发展,太多人只是抱着赚快钱的想法,这也有了烂本、盗版横行等乱象,甚至有些门店用着盗版的剧本,花高价买锡箔纸印刷,体验做的比正版还好 。
然而,玩家无从知道店家是否侵权,再加上市面上大部分本子处于非正规出版物的模糊地带,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即使内容制作方被侵权,也是维权举证艰难,让不少人苦不堪言 。
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像影视一样线上化、数字化,让利益分配更透明,类似的思路也有互联网人提出过,但变成现实的人寥寥无几 。
七一工作室便是首家提出“电影院线模式”概念的工作室,之所以叫做电影院线模式,王子瑄是想降低大众的理解成本,“与电影院线一样,我们在技术上研发了一套底层系统,将我们自己的剧本、合作门店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剧本销售都是官方合作渠道,是可控的,不给盗版小店可乘之机 。”
今年来,七一工作室也是首家开始应用“分账+限定”模式的平台 。分账,即通过销售量进行分账收益,让上游内容制作工作室的利益分成与下游门店销售额直接挂钩,限定,则是规定剧本销售数量,缩小保护范围,如此可保证内容制作方的收益 。
双向选择相互信任的逻辑跑通以后,也能打破以往“门店收益100元,落到内容制作方只有2元”的困境 。
【投稿|剧本杀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引入“电影院线”利好了谁?】与此同时,七一工作室投入几十万的成本用来建设电影院线小程序、剧本小程序,此举也是行业首创,王子瑄解释,并不是将剧本内容简单复制到线上,而是从内容设计、技术手段等方面以小程序形式呈现,这样一来,既能带给玩家差异化的惊喜体验,也能降低被盗版的可能性 。
具体来看,其创新体现在两点,首先是内容上,工作室会将剧本内容的某些关键环节放在小程序上,线上内容可以随时变化,相比传统的纸质道具更加灵活多元,增加游玩的惊喜感 。再或者,玩家玩到某个互动环节时,必须要打开官方小程序才能解锁下一步,如果是盗版门店,就会缺少这一部分,大大降低可玩性 。
其次是流程创新,比如七一工作室今年的新本《星空美术馆》,开发出的小程序就是一张门票系统,相当于玩家在世界的载体,且每一个本都会做类似的创作,有的本在开玩之前,会专门设置针对玩家的心理测试小程序,看他适合什么角色从而更好辅助玩家投入推理 。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院线模式、小程序等创新,关键是对线下体验的补充和提高,所有创新的基础是保留完整的线下体验 。毕竟剧本杀的灵魂在于线下社交,一旦脱离线下,剧本杀就失去了一大半的游玩乐趣,这也是过去几年不少纯线上剧本杀机构黯然出局的原因 。
剧本杀作为一个由创作者-发行商-平台/实体店-消费者组成的新兴产业,上下游的利益分配、技术手段、底层系统还处在初级阶段,以上则是七一工作室所做的创新探索,“相信这种模式以后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瞄准细分无人区领域,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毕竟越难走的路,人越少 。
如何加强剧本原创性?同样,在做精品这条路上,竞争并不算激烈 。
曾经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剧本变成批量制造,据虎嗅报道,某些剧本杀工作室会在网上先找一个经典的故事大纲,再分给数位兼职写手疯狂输出,根据剧本分发平台“黑探有品”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剧本创作者为4000-5000人,主要由玩家进阶、网文转行、影视编剧等组成,而大多数作者以兼职为主 。
剧本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衡量一个剧本杀是否好玩,50%靠本子质量,50%靠队友 。一个好的剧本杀不仅要保证故事完整性,还要想办法设置互动环节,创造沉浸感,剧情推动每一个参与者玩下去 。
因此相比狼人杀,剧本杀独特之处在于社交属性,这也是线上无法做到的 。不少剧本杀资深爱好者表示,他们喜欢的是剧本杀的悬疑推理感,在抽丝剥茧推测谁是凶手的过程中,靠的是队友的言论、面部表情、微动作等,这些沉浸感的追求会倒逼店铺采购宏大世界观、复杂叙事的剧本 。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在中国年轻消费者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高居第三位,紧随电影、运动健身之后 。
剧本杀的受众主要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如今Z世代的整体素质较高,分辨能力强,她们对剧本品质有着严苛的评价标准,对盗版也有抵触意识,这也倒逼剧本制作方要在内容上花心思 。就在几天前,文旅部下发一个通知,表示改动剧本需要报备,而且节假日之外不能接待未成年人,种种都在考验着剧本发行方的写本和选本能力,促进行业更加规范化 。
如何保证原创本子的质量?以七一工作室为例,他们对剧本的筛选要求很高,自己内容团队搭建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创作模型,内部有作者,有策划,也会对外征集外部作者寻求长期合作,比如去年收到了500个投稿作品,最后只选中2个,团队每一个人也会反复测试,对选中的本子修改十余遍,作者不断修改打磨,需要讲究沉浸感的细节,也会反复改进从而保证消费者的体验 。
如何能让玩家留下深刻印象?如何让玩家向朋友推荐作品?剧本店为什么要买等等问题,也是七一工作室在选本前考虑的诸多因素,由此,在剧本内容、游戏机制、推理手法、气氛营造等方面苦下功夫,保证原创内容的品质感和差异化 。
《月光下的持刀者》就是千里挑一的作品,团队花了7个月的时间打磨剧本,从4月初的测试稿开始,一周一改一测,持续到7月底,共测试和修改了12轮,这也符合一般优质剧本作品的创作周期,目前工作室的发行速度是每年1-2个本子 。
据媒体报道,还有一些剧本杀工作室也会选择这样的创作结构来保证剧本质量,自产自销,也会对外签约少量外部作者,一部剧本由多人完成,有游戏策划也有小说写手,各司其职,原创精品的质量就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
可以看到,在源头上提高过审、提供优质内容供给,这也能降低店家选本难度,促进剧本杀行业向好的一面进化 。
剧本杀行业未来何处去?2020年,剧本杀已经经历5年时间的野蛮生长 。
2016年芒果TV推出《明星大侦探》真人秀综艺,这也被视为剧本杀在国内掀起热潮的开端 。此后两年,资本逐渐入场,并于2019年呈井喷式发展 。
到了这两年似乎呈现出了“疲态”,以2021年全年剧本推理展会数据为例,全国举办的剧本杀展会累计72场,下半年的展会举办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再叠加疫情影响,人们居家隔离成为常态化,自然会降低玩线下剧本杀的频率,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几年的疫情,30%-50%的剧本杀门店都已经关店 。
如何在窘境中转型破局,已经渐渐成为从业者的共识,随着国内相关监管政策逐渐落实、完善,以及用户对游戏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剧本杀这个行业也在加速整顿出清中 。
除了提高剧本质量、在气氛营造、场景搭建等方面,目前,也有不少创业者作出新的联动尝试,推动剧本杀行业创新发展 。比如有人瞄上年轻人迷上的飞盘、骑行、滑板等,结合剧本杀创造出全新的线下社交娱乐活动——露营+剧本杀、骑行+剧本杀等 。
无论外在形式怎么变,剧本内容始终是核心 。据《开菠萝财经》报道,还有剧本杀主理人开始尝试更多可操作性空间更大的实景剧本,比如在古镇、景区、影视营地等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实景剧本杀,现场沉浸感更强,这种注入新鲜血液的剧本杀,也能获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让剧本杀焕发出新生命 。
还有人则瞄上了培训赛道,开课做起多期剧本主持人、作者等培训,培养更专业的从业者,让这一新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
在王子瑄看来,他觉得行业面临短期的波折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家还在不在,比如北京之前一结束封控,一些剧本杀店立刻爆满 。“剧本杀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娱乐模式,就像电影形式的出现,是时代性的革命,而不是快起快落的风口 。”
抱着长期主义来做事,剧本杀依然大有可为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永远提升与保持原创内容质量,保持对内容的敬畏心,才能不在潮水褪去后裸泳 。“毕竟在我们这行,平庸就意味着失败 。”王子瑄说 。
推荐阅读
- 投稿|高瓴上半年成绩单:3天一出手,半数投向先进制造
- 投稿|比求职难更糟的,是被招聘套路了
- 投稿|海底捞分身“海外捞”
- 投稿|演员李国庆的失意网红路
- 投稿|左手吸储,右手放贷,度小满的流量生意经
- 投稿|认养一头牛,新消费的“信徒”or“叛徒”?
- 教育|教培“杀入”剧本杀
- 投稿|字节社交,再战一次
- 投稿|一代掌舵人离世,从负债5000万元到年销10亿,这个品牌走向何方?
- 投稿|亚马逊封号潮背后:中国卖家正在告别无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