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你不好好说话,我就不理你)

今早,洗漱完下楼,我着急去上班,其实还带着点懒,不想帮他穿鞋,就让他自己穿,随手塞了一双鞋给他,一双松紧口的鞋。
对于一个实足年龄只有三岁的孩子,手部力量还不够,这双鞋对他来说有些困难,但他还是尝试着去穿了。
迅速脱掉了脚上的鞋,赤脚站在地下,一直脚半伸进鞋里,满眼求助的望着我。
看着他赤脚站地,一肚子火气,噼里啪啦一阵吼(其实是担心他赤脚会感冒):“谁让你鞋子都脱掉的啊,不知道脱一只穿一只的啊!怎么就不知道呢,啊!”
突然他来了一句:“你不好好说话,我就不理你!”
回想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训练他,遇到事情不要用哭来解决,用嘴巴好好的说出来。
是的,他已经在学习用说话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比如:“请妈妈帮我穿衣服”。
我帮他穿衣服时,还会加上一句:“我说请,妈妈就会帮我穿衣服。”
这是他在肯定好好表达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且通过好好表达尝到了甜头。
而今早的这句话也足以说明,他已经将好好表达消化吸收了。
但看看我,这个教育他要好好表达的人,竟然被反教育了。
今早的结局,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跟儿子承认:“对,你说到对,妈妈也要好好说话。”
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孩子在陪我们成长。

是孩子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毫不厌烦的陪着我们,陪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值得看的书,里面的内容都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加以案例说明,非常的实用。
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去书中寻找建议。
这本书里的“对不合理要说‘不’”和“当孩子哭闹时,大人不能一味让步”让我找到了孩子从乖乖宝变成无理取闹的讨厌鬼的原因。
自身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强调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小时候不能得到满足,会造成心理阴影,影响他一生。
但是,我走上了一个极端,什么要求都满足。
家里人提出异议,我坚持我的理论,袒护着儿子。
在我的助长下,渐渐长大、有自己思想的儿子,变得无理取闹,动不动就哭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一哭一闹,我就无条件投降,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久而久之,他对哭闹这个利器使用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我变得心力交瘁。
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要求,是父母的爱与责任;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是父母的爱与责任。
分享一段网络上看来的《让你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直接描述问题:
说了多少遍,上厕所要关灯,你知道这样多浪费电?
厕所灯没关。
多么简单的一句“灯没光”,为什么生为父母的我们要说的那么复杂呢!
因为我们焦虑,内心已经认为孩子会不听,会做不好。
从现在开始,试试跟孩子简单的陈述事件吧。
比如:提醒玩具没收拾,将:我说了多少遍,玩具玩好了要收起来,你怎么就是不听呢,下次别玩了!换成:玩具没回家,她会想爸爸妈妈的!
以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肯定感同身受,会很乐意送玩具回家的。
给予替代方案:
你画墙上,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才是用来画的(递给孩子大白纸)
孩子或许没有意识到墙不可以画画,那么在他第一次在墙上画时,告诉他墙不可以用来画,在纸上可以画,并给他提供纸张,而不是粗暴的恐吓。
平时遇到孩子做错了,我们可以指出不对的地方,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说话的语气方式当然需要注意,让孩子能够接受。
比方:喜欢跪在椅子上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告诉他们:“椅子不是用来跪的,是用来坐的。”这样是不是比:“你坐不坐下来,不做下来我就打断你的腿”更有效呢。
换个更有趣的说法:
快张嘴
火车要进山洞喽……轰轰轰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命令式的语言,我们成人有时都不能接受,何况孩子,所以,需要我们多花些心思,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
比如:吃面条时,“钓鱼喽”孩子会很配合的张开嘴;偷懒不想走路时,“妈妈的小尾巴呢?”孩子听了会很乐意的追上了做个小尾巴。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思考。
孩子的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而是父母与孩子一起的成长。
我们的不断改变,是对孩子最负责的爱!












【儿子说(你不好好说话,我就不理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