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酱油粉丝!

来!酱油粉丝!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806朱葛瑄
我自小挑食,挑香菇过分张扬的气味,挑茄子自骨头里散发的软脾气。而我却偏爱豆腐和排骨面。
“你爸也爱吃豆腐和排骨面。”妈妈吃饭时说。
当年老爸每回家的第一顿,非面不吃。灌饱了海风的油腻,长久无面汤洗礼,老爸早已食指大动,滋溜溜地扫荡了面汤,管他烫不烫呢!老爸也因此烫出了胃病。
“瑄,盛粉丝!”早饭是老爸主厨,没有老妈的管束,他会折腾出什么来呢?一开厨房门,烟雾缭绕下,锅里躺着三样颜色:细细切碎的青菜叶;白花花的粉丝;酱油色的汤,还在冒泡。
我本想抗拒又不得不赶紧夹出一团粉丝,“粉丝要趁热吃!”老爸却只是叉腰站在一旁,“汤要干的。”
【来!酱油粉丝!】双眼还是迷迷糊糊的,我们父子就坐在桌对面赶着咽下一口又一口粉丝。我不大习惯如此简单的一顿饭,但其咸淡适宜的口味,热乎乎的温度,着着实实在第一次就征服了我的味蕾。
“我在你这个年纪,常跟我爸去田里。来不及吃饭了,就把粉丝泡热水里就酱油吃。“老爸还嘴含着一口粉丝,不时赞叹着这道美味在时间沉淀后还是如此迷人舌尖。“我最爱吃的是酱油粉丝,只是你妈不让我做给你吃。”
至今回忆起那天早晨的对话,已是从前我和老爸之间难得的单独对话。几年前他还是名船员,我们一家引以为豪的船长;身为父亲,却不能常常回家陪孩子。我对这个男人常抱有陌生感——离开时往往还较疏的皱纹,半年后回家似乎又密了一分。妈妈则常在一有机会就催我打电话;而我只好放下手中计划着要做的,去提起沉甸甸的手机;手机对面常是老爸疲惫的声音:晚上要出航,现在在指挥室准备着,下次再说吧。
我想象着,坐在田间的幼时的爸爸手捧铝制的盒子,和着酱油色的汤水吞咽着软绵绵的粉丝;想像着他在船上来不及就餐,在指挥室端着饭碗,大口吃着酱油粉丝——管他烫不烫呢!
每每在餐桌坐下,妈妈也常向我提及:“这道菜你也喜欢啊,你爸也喜欢。”被指做多的莫非豆腐和排骨面了。我和老爸天生就有联系,不只是长得像,原来舌尖爱好也一样。然而爸爸不能常回家。餐桌上只有妈妈东施效颦的软塌塌的排骨面寄托的安慰。酱油粉丝这类奇葩美味,只能等我与爸爸独处的时候才能享受了。
用那双疲劳的大手在泡一碗酱油粉丝给儿子的机会,爸爸哪能放弃呢?似乎连“最美味”的排骨面都黯淡无光了。

点评团:
裘冉:按我理解,酱油粉丝就等价于“和父亲独处的机会”,很有深意。而整篇文章看上去有点散乱。我觉得你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又因为太多了,反而突出不了原有的深意,如果抓住其中一点来写,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方哲卿:其实”酱油粉丝”也是父亲童年的情结,甚至反映了两代人的情结。对于段的联系可以更溜。其实可以把篇幅拉长,把一件件事穿起来,就是一片真正的大作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