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XR风头再起,“三年定律”没完没了?

投稿|XR风头再起,“三年定律”没完没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 , 作者 | 佘凯文
今年VR翻红 , 上一次风光还是在2019年 , 彼时Facebook也就是如今的Meta发售了第一代Oculus Quest , 引得华为、苹果、微软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下场 , 围绕VR/AR加大布局 。
更早之前的2016年则被称为“VR元年” , 更准确来说应该是“VR走进公众视野的元年” , 当年VR+演唱会、VR+影视被资本推到了风口浪尖 , 同样也是消费级产品集中发布的一年 , 从Oculus 到HTC再到索尼 , 都推出了让世人耳目一新的穿戴设备 。
“三年一火”仿佛成为了VR/AR行业的某种规律 , 不过 , 如今火的不光是VR还有XR(包含AR、VR、MR在内的扩展现实技术) 。今年赛道的火热 , 当然也离不开行业内的推波助澜 , 从去年“元宇宙”概念的兴起 , 到Pico在国内的走俏 , 再到老罗宣布投身AR事业等等都在为行业不断拾柴 , 然而这股劲头在今年又能持续多久呢?
风起XR , 又一个巨头战场如果评选2022年上半年十大最热门赛道 , XR绝对是其中之一 , 特别是作为衔接元宇宙概念的链接设备 , XR产业进入高速期 。
X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 打造一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 , 是VR、A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 。其包含硬件、软件、内容以及应用四大产业链环节 , 其中每个环节又存在多个子环节 , 形成了整套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
政策上 , XR同样被寄予厚望 , 《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列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七大重点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合肥、成都等多个城市都已明确了元宇宙领域的发展方向 。
应用上 , XR已经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 , 当下最主要的还是应用于C端消费级 , 目前包括游戏、影视娱乐等等 , 而在制造业、零售业、医疗、教育等B端场景 , XR也开始出现广泛布局 。
如此盛会当然也就少不了科技巨头们的身影 。“新入局”的像腾讯 , 日前腾讯控股向其员工宣布正式成立“扩展现实”部门 , 为什么要打个引号 , 是因为其实腾讯早在2014年就曾入局了VR赛道 , 投资了AltspaceVR , 此后更是发布过“腾讯VR计划” , 还和HTC联手举办过Vive开发者大赛 , 只是之后不了了之 。今年投资嗅觉敏锐的腾讯再次入场 , 足以说明赛道热度 。
去年开始 , 国内另一大厂阿里也开始涉及相关业务 , 设立了XR实验室 , 并在全球范围内相继投资了MagicLeap、Nreal等XR业务公司 , 还成立了相关子公司 。
至于华为、苹果、谷歌、Meta们就更不用说了 。例如华为 , 相比苹果、Meta在单个层面有着突出的优势 , 华为如今在XR领域的布局可谓四面出击 。从消费级的硬件产品“Huawei VR Glass” , 到“XRKit”场景化的AR解决方案的框架软件 , 再到7月1日刚刚公布的全新VR交互电子设备专利(据悉华为XR专利储备已过万) , 都在展现华为XR业务上的野心 。
当然对于XR赛道有兴趣的绝对不止有这些科技巨头们 , 当前只是国内已经或正在进入赛道的玩家就涵盖智能手机品牌、家电品牌、流媒体甚至服装品牌、乃至于不少房地产商也早已打起了XR的主意 , 例如AR看房、AR导航、VR营销等相关内容都早已被大众熟知 。
显然 , 随着新的产品、应用、场景正在不断加速落地 , XR领域的一场“跨维度”战争已经打响 。
卡位消费级市场 , 国产品牌挑大梁今年国内的这场XR热潮 , 与过去的那两次又有些不一样 , 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以XR为背景的技术迭代中 , 中国玩家不再只是国外大牌的背景板 , 特别是在消费级领域 , 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市场教育的主力军 。
【投稿|XR风头再起,“三年定律”没完没了?】最主要 , 在这之中不仅仅只有前面提到的华为、阿里、腾讯 , 这些大牌 , 更有一批XR领域的原生玩家正在冒头 , 譬如在字节跳动加持下大热的Pico , 又比如前不久刚刚拿到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的大朋VR , 以及在今年618期间被买爆的Rokid AR智能眼镜等等 。
在带火XR及相关产品的同时 , 这些国产品牌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他们的XR战略 。例如Pico成立于2015年 , 在当年就推出过虚拟现实头盔与PicoVR虚拟现实APP , 2017年也推出过手机盒子产品PicoU和头手6DoF一体机“Pico Neo VR” , 2020推出第二代6DoF一体机Pico Neo 2 , 但在市场端一直没能引起多大反响 , 直到去年被字节跳动收购 , 让Pico及市场都见识到什么叫做“钞能力”和流量优势 。
在字节的加持下 , 各路营销不断 , 生态方面也不断加码 , VR演唱会、“3D大片重燃计划”等一系列项目让消费者认识并接受Pico , 仅今年618 Pico Neo3全系开门红24小时销售额突破千万 , 销售额相较去年618首日 , 同比增加200% , 此外线下门店同样火爆异常 。
又比如AR领域的Rokid , 相较于Pico的火热 , AR领域的市场声量还不是那么大 , 但Rokid在今年618期间依旧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 618期间天猫AR类目销量排行榜上 , Rokid推出的AR智能眼镜Rokid Air斩获TOP1 , 实现环比增长300%、京东AR智能眼镜GMV排行榜上 , Rokid Air更是斩获“量额”双TOP1 , 环比增长655%、同时还占据抖音XR设备销量排行榜第二名 , 环比增长达到了1579% 。
但不同于Pico , Rokid的出圈更多来自于对场景功能的开发 。他们在C端市场已经构建了观影、游戏、教育科普等诸多场景 , 并开始构建自己的场景生态 。比如在年初选择与钉钉合作 , 共同探索XR办公、内容和行业解决方案;前不久又与Cocos达成战略合作 , 从软件层、开发端共建AR高质量内容生态圈 。
当然 , Rokid的出圈也和它推出第一款进入消费市场的AR眼镜有着密切关系 , 在消费者体验过VR的惊喜后 , 肯定也想体验下AR的神奇 , 至少这也再次说明当前有部分消费者是愿意为XR买单的 。
此外 , 还有大朋VR、奇遇VR也都在不停收获自己的用户 , 与以往迷信国外大牌的不同 , 今年国内XR风潮之下是百花齐放的盛景 。毫无疑问 , XR赛道在C端市场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 “元宇宙”虚拟世界的构想引发从行业到用户的无限遐想 , 并已经开始解锁直播、购物、旅游等消费场景 。
不过 , 对于行业来说或许还不够 。
关于未来 , 行业在期待什么?近日 , IDC发布最新数据显示 , XR设备2021年全球出货量已历史性的突破千万台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8.7% , 但XR行业的未来究竟是怎么样 , 目前谁也说不准 , 技术上的难题能否解决?市场热度是否再次“跳票”?有媒体称之为“非稳态的大机遇” 。
目前市场对于XR整个行业的期待 , 除了对元宇宙社交、游戏等现有可见场景的期待外 , 最关注的无非是谁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
有人说是VR , 因为它是目前普及速度最快的XR交互设备 , 但也遭到了部分行业人士的否定 , 像老罗就认为VR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游戏机 , 下一代计算平台还得是AR 。无论如何 , 其实关于下一代计算平台之争 , 比拼的都是行业创造场景、服务场景的能力 。
从进度上来看 , 目前比较领先的还是入局较早的那些巨头们 , 像Meta今年就在中国台湾省设立了亚洲首座元宇宙XR基地 , 聚焦文化艺术、经济商业、社会公益等三大领域 , 打造XR产业生态系 。
华为则凭借AR技术与各大园区、城市展开深度合作 , 近年来更是打造出“智慧园区元宇宙”、“智能城市元宇宙”等相关场景 。
但就创新能力而言 , 国内一些“小玩家”其实并不输这些大厂 。例如 , 从上月Rokid举办的软件产品演示分享会上 , 就能看到从XR交互引擎、XR系统框架到XR创新应用、AI算法应等层面 , Rokid都有不俗的表现 。同样 , 透过Rokid当下的生态布局 , 无论是打造AR开发平台 , 还是扶持开发者们 , 也展现出这些“小玩家”们的决心 , 或者说在行业商业化还未完全成熟 , 市场归属不明确的当下 , 他们有信心与大佬们掰掰手腕 。
可以说 , 当前XR产业的竞争其实已经延伸至芯片及操作系统层面 , 但是这也是目前国产品牌的软肋所在 。有行业人士指出“现阶段 , XR行业像极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 , 从比硬件到生态再到系统、芯片 , 即便当下基本上所有玩家都还只停留在比硬件的最基础阶段 , 可系统与芯片问题已经成为不得不提前考虑的问题 。”
的确 , 像SoC主控芯片一定也是XR产品实现控制和处理的核心 , 甚至于相比智能手机还有更高要求 , 然而众所中高端XR芯片市场主要由高通占领 , 国产品牌替代还有距离 , 即便在国产主控芯片领域已经诞生了全志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等行业玩家 , 但性能差距仍在 , 最主要还是缺乏落地 。
在操作系统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 , 国内除了华为有自己的鸿蒙外 , 其他玩家在这方面仍缺少建树 , 只有极少数玩家开始着手进行这系统布局 , 如Rokid的YodaOS-XR 。
总的来说 , 国产品牌所面临的一方面是技术突破 , “卡脖子”事件不得不再次警惕 , 即便当下中国在VR/AR领域专利累计申请量世界第一 , 但在核心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较量上 , 吃过的亏还是太多 。
另一方面对于现阶段的国内赛道玩家来说 , 比较缺乏的可能还是“背书” , 让VR/AR设备成为ToC领域人人触手可及的普惠科技 , 他们还缺乏如苹果、微软、Meta一样的说服力 。
说白了XR或许将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成为改变未来的技术 , 能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 这或许就是最大的期待 。
7月10日 , 罗永浩官宣其新创业公司 Thin Red Line(细红线)的同时 , 还不忘调侃苹果AR 。他表示并不看好苹果做AR眼镜 , 因为平台革命的时候 , 新世界的霸主永远不是之前旧世界的霸主 。希望此次老罗能够一语成谶 , 国产消费级产品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 , XR或许是近几十年最后的机会了 。
结语在20世纪90年代初 , 钱学森在阅读文献时注意到了“Virtual Reality” , 将之命名为“灵境” 。也留下了这么一句话“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 。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 , 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 。”如今世界也正因这项技术而改变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