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北京智源通报“抄袭门”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请辞,大模型团队重组换血

学术|北京智源通报“抄袭门”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请辞,大模型团队重组换血
文章图片

【学术|北京智源通报“抄袭门”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请辞,大模型团队重组换血】(图片来源:state.gov)
时隔三个月后的今天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 , 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对涉嫌抄袭的 AI 大模型综述研究给出了调查和处理结果 。
钛媒体App 7月18日消息 , 智源研究院上周五(15日)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 “A Roadmap for Big Model” 综述报告问题调查和处理的通报》 。
通报显示 , 综述报告10处被质疑片段中 , 2处属于抄袭 , 4处引用不规范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智源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员未对该文章进行有效审查 , 应负失察责任 。属抄袭内容的两名作者已向原作者致歉 , 并得到原作者谅解 , 履行了应该承担的相关学术责任 。同时 , 安排第一作者完成从arXiv撤稿 。
另外 , 智源研究院决定重组“智源研究院大模型研究中心” , 上述相关责任人均已主动离职 。
学术|北京智源通报“抄袭门”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请辞,大模型团队重组换血
文章图片

这一问题事件起源于今年4月13日 。
以智源研究院团队牵头 , 由国内外多家高校和企业共19个机构100位科研作者署名 , 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的综述研究论文报告《关于“大模型”的路线图》(A Roadmap for Big Model)被质疑抄袭了多篇论文内容 , 引发国内外学者和社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当日 , 智源研究院确认部分文章存在问题后 , 发布致歉信并立即组织内部进行全面调查 , 而且还启动邀请第三方专家开展独立审查 , 并进行相关追责 。(详见钛媒体App前文:《百位国内AI大牛参与的论文严重抄袭 , 组织方北京智源致歉并启动全面审查》)
4月14日 , 智源研究院理事会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作为第三方开展独立调查 , 还就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手册条款的理解和抄袭严重程度的认定 , 通过邮件咨询了IEEE学术出版规范负责人的意见 。
经过三个月CCF调查报告和IEEE专家反馈 , 智源研究院与16篇文章的通讯作者进行了沟通 , 对于存在问题文章的作者责任进行了核查与认定 。
7月15日 , 智源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抄袭门”事件的最新进展通报 。
对于组织失察责任认定 , 通报中指出 , 智源研究院大模型研究中心作为组织单位 , 对综述报告撰写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缺少充分考虑 , 未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相关问题出现 , 对整个事件负有监督失察责任 。作为综述报告的第一作者 , 智源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员未严格按照学术出版规范的流程执行 , 在未与其他作者确认的情况下 , 于2022年3月26日将综述报告上传至arXiv , 负有主要组织责任 。
对于抄袭和引用不规范的责任认定 , 通报中称 , 综述报告10处被质疑片段中 , 2处属于抄袭 , 4处片段属于引用不规范 , 其他被质疑部分属于规范引用 。
智源研究院在通报中表示 , 质疑事件发生后 , 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文界定》标准并参照《IEEE出版物服务和产品委员会操作手册》对抄袭的认定指南 , 从严要求 , 安排可能存在问题文章的作者向原作者进行了书面致歉 , 均已得到原作者反馈和谅解 。同时 , 安排第一作者完成从arXiv撤稿 。上述的抄袭和引用不规范的调查结论也已通知所有作者并获得确认 。对照相关操作手册对抄袭行为的处罚措施 , 智源研究院和相关责任人已经从严履行了应该承担的相关学术责任 。
学术|北京智源通报“抄袭门”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请辞,大模型团队重组换血
文章图片

2018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 , 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 北京成立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通报中称 , 除上述智源研究院相关责任人外 , 综述报告其他所有作者没有抄袭及学术不端行为 。
智源研究院强调 , 针对此次事件发现的论文发表流程中的风险漏洞 , 该院已经整改了论文发表流程 , 并修订完善了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制度 。后续 , 智源研究院计划与学界和业界合作 , 制定更严谨的文献引用规范 , 开发论文和代码开源检测工具和系统 , 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作者|林志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