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是一个人的战争

本不想写下带有矫情色彩的文字,但孩子走出校门见到我,一下子扑到我的怀中,委屈地放声大哭的情景始终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试图用各自其他的方式,但适得其反。

上高一的孩子与上初中时相比,明显要忙碌劳累得多。可能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缘故,孩子对分数、成绩和排名特别的敏感。作为父母,看到孩子这种近乎执拗地追寻着自己的目标,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淡淡的苦涩。社会大趋势如此,有话语权而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但不能再推波助澜。所以,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们会仅可能的直白或含蓄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希望孩子能够理智地处理好生活与学习与人生的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目标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的道理。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论我们如何劝诫和引导,孩子依然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方向竭尽全力,甚至是超负荷地抗争着。
毕竟智力和精神的劳作不同于体力劳动——只要多付出一点就可能有明显的成效。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相较于初中,其量性比和质性比有天壤之别。正是这样,很多时候会出现付出与收获严重背离的情况。这不,时光飞逝,在饱受煎熬中,孩子迎来了阶段性的局部联考。对孩子来说,这是自己进入高中以后所进行的比较正式的首场秀,所以对其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全力以赴地对待所追求的目标,以实现自己的心理期许时,常常失落广大。当孩子战战兢兢地完成考试后,以孩子自己的话说“整个人都不好了”。如坐针毡的等待之后,结果果不其然地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远。看着孩子泪流满面的悲伤,听着孩子似自言自语的言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都找不到方向”,作为父亲,也是老师的自己,内心似打翻了五味瓶。
从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孩子是认真的;从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上,孩子的方向是明确的。作为学生来说,有了这两点,虽然称不上优秀,但起码是合格的。而现实的残酷,让孩子在不该承受的年龄过早、过多地承受了痛苦与打击,品尝了其中的味道。在历史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满眼含泪地重新出发。对孩子来说,不论我们用何种语言安慰,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化解遭受的委屈,回到事件的本身,所有的东西只能由自己慢慢地调适和消解。面对前方漫漫长路,不能因为跌倒了就趴在地上不起来。看着孩子的坚持,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在内心慢慢地祺福。
学习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精神耕耘,不是简单的体力劳作。既然这样,不当以急于求成的心理去评估。立竿见影是为超能者准备的盛宴。对普通人而言,当以慢工出细活的思维精耕于自己的事情。面对脚下的路,挪动了脚步就意味着离所要抵达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如果驻足,只能永远停留在起点。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听起来此话带有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色彩,但面对无法掌控的现实时,有些时候还只能用这种思想为自己进行开脱。“尽吾力而无悔”,明确了目标,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去追寻。至于什么样的结果绝非自己所能够左右。行走在追梦的路上,只有目标了这些,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够轻装上阵。
哲学家说:“思想问题是诱发一切问题的根源。”从现实层面审视不无道理。当把思想的包袱卸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在讲求团队建设和合作意识的当下,学习关涉到学习的东西、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的辅助者多种元素。在这个复杂的有机体中,如果不能把各个元素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它们和谐运转,整个链条就可能发生错位,甚至脱节。而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必须用脑髓思考,用智慧去协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历史和现实,很多人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能够成为翘楚和凤麟,除了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大一部分是善于和巧于借助外物和外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况之言,用在当下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是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说,置身在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除了要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只有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认识真实的自我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
【孩子,学习不是一个人的战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时时向身边的人求教,才能减轻跋涉过程中的辛劳。当然,外在环境的创设和条件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天之中,除了吃饭和休息,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有的设想都只能变成一纸空谈。想为而不能为是一种痛苦。不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层面,还是从个体的角度,只有内因和外因和谐共振,才能弹奏出优美的音符。家长、学校和老师面对勤学苦读的孩子、学生,我们应该扮演减压器的角色,尽可能尝试为他们减压,而不是增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