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优酷的“失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价值星球Planet , 作者 | 沙拉酱 , 编辑 | 唐飞【投稿|优酷的“失误”】7月22日 , 澎湃新闻报道 , 有用户发现在购买了优酷会员后 , 想将剧集投放在电视上观看则需要额外购买酷喵会员 , 无法直接投屏 。虽然这个举措并不构成侵权 , 却引来消费者的“诟病” 。网友们纷纷表示“我购买的是视频产品 , 用什么设备观看是我的权利 , 二次收费真是荒谬 。”也有更激动的网友直接表示“吃相难看 , 绝不入坑” 。
话题#优酷回应投屏收费#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 问题#你认为优酷这样的收费模式合理吗?也在知乎上引来超过117万的围观 。
而就在前几日 , 长视频与短视频合作的消息也曾引发热议 。
7月19日消息 , 抖音与爱奇艺宣布达成合作 , 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 。其中 , 爱奇艺奖项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 , 包括“迷雾剧场”在内的诸多优质剧目 , 用于短视频创作 。
消息当日 , 腾讯也传来和快手合作的消息 。消息称 , “腾讯视频也正在跟快手谈判二创的战略合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 , “双方合作的诚意很足 , 目前已处于接近达成阶段 , 估计很快也会官宣 。”
不过 , 这条消息很快就被腾讯辟谣 。7月19日中午 , 腾讯视频官方微博发文称关于与快手就二创合作的消息为不实谣言 。
就在大家都“热热闹闹”的时候 , 优酷却“静悄悄” 。
事实上 , 据澎湃新闻报道 , 一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采访人员透露 , 抖音最开始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优酷 , 优酷相关负责人起初答应“可以谈” , 但后来未能成行 。最后 , 抖音选择和爱奇艺合作 。价值星球就此事向优酷相关负责人求证 , 截至发稿前 , 优酷方未给予回应 。
在业务上沉默的优酷却以这样的方式被推上风口浪尖 , 不免让人唏嘘 。
优酷为何弄丢民心?别看优酷今天被拉出来“群嘲” , 早年间优酷可是中国长视频的龙头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2013年3月 , 优酷移动端日视频播放量达到1.5亿 , 流量季度环比增长50% , 日独立访问用户高达2000万 , 人均日访问时长70分钟 , 月度覆盖用户达到1亿 。
参考2021年第一季度B站的数据 , 其用户日均停留时长是95分钟 , 可以想象在2013年能让用户每天停留超过一个小时的优酷无疑是“受宠”的 。
然而 , 如今的优酷为何从“万人迷”变成了“万人弃”呢?
“我从2019年左右就不用优酷了 , 此前我还算是比较忠实的粉丝 , 几乎每天的浏览时长都超过一个小时 。”网友小宇对价值星球说道 。“要说放弃的理由 , 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 但一点点的小事让我的使用感不断下降 , 到了最后弃用的地步 。”
小宇举例说道 , 比如当年的优酷如果不是会员的话放视频很卡、最流畅的清晰度只能到720p , 而且下载的视频也不能离线播放 , “还有 , 广告似乎‘永无止尽’ 。”
而在优酷原地踏步的时候 , 其他的视频平台却在崛起 , “2019年,B站的影视资源已经逐渐成熟 , 而且优酷早期放弃的UGC似乎也被B站渐渐‘捡起来’ , 加之短视频的‘诱惑’ , 我几乎再也没有用过优酷 , 现在优酷已经彻底被我卸载了 。”小宇说道 。
被其他视频平台吸引走的不止是用户 , 还有创作者 。
“多年前我在优酷上做游戏视频 , 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游戏‘up主’ 。不过后来 , UGC战略开始被优酷抛弃 。”菲菲回忆道 。
最开始 , 是优酷主页的个人自我介绍功能下线 , 然后主页背景自定义功能也下线了 。再之后 , 我的主页留言板粉丝给我的所有留言都被“下线” , 几万条留言忽然就没了 。再再后来连视频简介也不能发了 , 完全失去了创作氛围感 。
而相比早前的优酷用户 , 更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不选择优酷的原因似乎更加简单粗暴 。
“因为优酷没有爆剧啊 。”00后网友一鸣直白地说 。“我对视频平台毫无忠诚度可言 , 谁的剧好看我就买谁的会员 , 而且我几乎只有在看剧的时候买一个月 , 等下有一个爆款剧的时候我再掏钱 。”
文章图片
图源:老虎证券
据老虎证券的数据显示 , 从月活规模上看 , 视频行业格局从传统的“3+2+N”转向新时期的“2+3+N”格局 。
其中 , 头部平台为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 背靠百度和腾讯 , 具有丰富的片源 , 对内容投入了较高的成本 , 能够持续的吸引和留住用户 。其月活规模数超过5亿 , 而日活跃用户数在9000万到1亿左右 。
原本第一梯队的优酷用户规模有所衰减 , 跟第二梯队的芒果TV和哔哩哔哩接近 , 月活规模在2亿左右 , 日活跃用户数在4500万上下 。
优酷的“错位时空”一鸣似乎道出了这届网友选择长视频平台的逻辑——内容驱动 。而正如一鸣所言 , 优酷看剧的眼光 , 似乎也有待提升...
比如 , 拿大火的《司藤》置换《你是我的城池堡垒》 , 结果前者大火后优酷失去了独播权;分销现象级剧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给爱奇艺和腾讯 , 带来大量流量的分流;就连当年大火的《来自星星的你》也被业界传出当年最先找到优酷 , 然而被优酷“擦肩而过” 。而后来优酷花重金买下的《奶酪陷阱》却被诟病烂尾 。
如果说 , 选剧眼光是个玄学 , 那么优酷反其道而行的战略决策则是另一个“失误” 。
2014年 , 优酷正在如火如荼的那一年也是国内内容竞争逐渐激烈的一年 。后来者爱奇艺买下大火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并且开始自制当年火热的综艺《奇葩说》 。腾讯视频则向好莱坞影片下手 , 大量买入好莱坞电影 , 并且引进全球现象级美剧《权力的游戏》 。
而2014年 , 优酷依然在坚持其用户生产内容的UGC策略 。
并且 , 2013年日活达到2000万人后 , 优酷开始推出广告业务 , 在其广告业务的新闻稿中 , 称其“引领行业快速、稳健地步入移动端视频营销元年 。”诚然 , 在种草、短视频等KOL广告崛起之前 , 展示广告从2013-2018年经历了高速增长的五年 。
然而 , 这五年也是长短视频和各大娱乐内容崛起的五年 。优酷在内容没有更强吸引力的同时 , 却较早的开始了贴片广告 , 造成了竞争的劣势 。
但似乎讽刺的是 , 如今抖音、小红书、B站等依赖用户创作内容平台的崛起对长视频造成巨大冲击 , 而这项战略正是优酷为了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斗争”放弃的 。
优酷似乎在长短视频的较量中 , 出现了令人惋惜的“错位” 。
减速的营收投屏收费并不是优酷近日来唯一的“收割”手段 。
就在上月 , 优酷宣布 , 于6月21日零点调整会员价格 , 月卡调至30元、季卡78元、年卡258元 , 88VIP不受影响 。
据公开报道称 , 这是优酷继2017年上调会员价后 , 时隔五年的首次提价 。不过 , 从去年开始长视频平台会员价均有提升——去年12月 , 爱奇艺月卡涨至30元 , 季卡涨至78元;今年4月 , 腾讯视频季卡涨至78元 , 年卡涨至258元 。因此 , 这次优酷的涨价也似乎不是意料之外 。
不过 , 涨价背后是优酷增收与盈利的压力 。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 , 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自然年) , 阿里巴巴数字媒体与娱乐板块的收入分别为80.47亿元、80.73亿元、80.81亿元、81.13亿元和80.05亿元 。环比几乎没有增幅 , 且在2022年第一季度反而有环比1.33%的降幅 。
从同比增幅来看 , 与去年同期相比 , 除了主旋律剧集《山海情》和短暂爆款《山河令》推出的2021年一二季度有超过10%的同比增幅 , 直至今年第一季度 , 这部分业务同比增幅几乎为零 。
文章图片
增收不利的情况下 , 盈利也是优酷面临的难题 , 据公开消息称 , 优酷仍在亏损状态 。
但没有好内容做基础 , 只是增收会员费 , 可能短期内能够通过提升毛利润而收窄亏损 , 却并非利好长期的持久之计 。
正如一览科技合伙人王磊所言 , “所有内容型产品的本质都是全网用户的注意力竞争 。”
短视频崛起之前 , 长视频是用户的不二之选 , 但随着选择的提升 , 用户的注意力也被分散 。长视频本身就需要更久的时间和注意力 , 如果内容质量不能“完胜” , 必定会被“抛弃” 。
这不只是优酷 , 更是整个长视频平台面临的问题 。
也许从用户的选择中不难看出 , 长视频野蛮生长的时代早已过去 , 没有好的内容 , 任何操作长远来看 , 可能都是“失误”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小宇、菲菲、一鸣均为化名 。
参考资料:
[1]《优酷4月底上线移动广告贴片系统》 , 中广互联
[2]《优酷手机会员不能投屏 , 视频会员费还要涨多高?》 , 财智头条
[3]《阿里发布2022Q4财报: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4% 亏损收窄》 , TechWeb
[4]《投屏要另外收钱?优酷被网友怼上热搜!回应来了》 , 澎湃新闻
[5]《抖音牵手爱奇艺:获长视频授权用于短视频创作 , 曾跟优酷谈过》 , 澎湃新闻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 , 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 ,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推荐阅读
- 投稿|中国潮玩,“潮”起海外 | 钛客说
- 投稿|创业别碰生鲜
- 花海、骑马、星空帐篷…千岛湖的N种玩法,你居然一个都不知道!()
- 入门任务13
- 投资就是对速度和力量的判断
- 【孩子的驼背问题该怎么纠正呢(】——谢永破茧成蝶个人原创日记第119篇)
- 直播|直播不是K12转型的终点
- 神经网络|技术 | 变形卷积核、可分离卷积(卷积神经网络中十大拍案叫绝的操作)
- 大话CNN经典模型(GoogLeNet(从Inception v1到v4的演进))
- linux|ROS中catkin_make的OpenCV冲突的解决(踩坑小记,报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