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创业别碰生鲜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蓝洞商业,作者|郭朝飞生鲜之于创业者,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赛道 。刚需、高频、高复购,再辅之于电商模式,好像就能做成一家巨无霸,赚得盆满钵满 。
但,这是一个误区 。
2019年,每日优鲜CFO王珺有过一番计算与预测:生鲜的在线份额一万亿,前置仓模式分得6000亿,其中的领先者能拿到40%~50%,也就是3000亿的销售额 。
「这就是每日优鲜想做的 。我们希望用5到7年时间,通过3000亿的销售额,成为在社区三公里这个范围内的下一个超级平台 。依托着适合社区三公里环境内的消费品品类,依托着这里面最难做的易损品来差异化,做出我们和京东、阿里的区别,成为中国下一个超级平台 。」王珺说 。
一定程度上,王珺代表了一众生鲜创业者的心声 。
2021年6月,每日优鲜迎来高光时刻,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市值32亿美元 。然而,一年后其却面临退市风险,2022年4月以来,每日优鲜股价持续走低,目前仍在1美元以下,市值只剩下七千多万美元 。
从B2C、O2O到前置仓、线上线下一体化、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尚未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至今没能打破高成本、高损耗、低毛利的魔咒,盈利遥遥无期 。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大量创业者试图通过互联网模式改造生鲜行业,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公司倒下,易果生鲜、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十荟团……
早在2015年,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上的一组数据就被反复引用:2015年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有数据显示,2016~2017年有14家生鲜电商倒闭 。至今,这些数字仍然没有多大改观 。
无论是昔日的「前置仓明星」、近日连续关城的每日优鲜,还是「老三团」之一、已经退场的十荟团,亦或是生鲜电商「前辈」、终成「阿里弃子」的易果生鲜,都在证明一个残酷的现实:
生鲜,是一门巨头的生意 。创业别碰生鲜 。
险境考验每日优鲜正在急剧收缩 。
今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每日优鲜3天关闭了9个城市的业务,仅剩下北京、上海、天津、廊坊四个城市的站点,其中廊坊只剩一个前置仓 。要知道,2019年顶峰时期的每日优鲜进入了全国20个城市,前置仓超过1500个 。
创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主打前置仓模式,其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的冷链物流体系,所谓社区配送中心就是前置仓,前置仓辐射半径为周边3公里,可实现1小时送达 。
彼时,生鲜电商多是B2C、O2O模式,前者如阿里的天猫生鲜、京东的生鲜事业部,后者如天天果园等,还包括易果生鲜、本来生活等一众生鲜创业公司,这些可谓是生鲜电商的第一代,主要依托PC成长起来 。
每日优鲜等公司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是生鲜电商的第二波浪潮 。
在早期,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的观点是,每日优鲜的任务是把前置仓做得足够远,形成规模、供应链、物流的密度优势 。从商业层面来看,做店太慢,达到一定量级的前置仓可以形成规模化集结的切入点,对于店面的商业模式就是一种高维打击 。
徐正少年得志,15岁被中科大录取,后进入联想,一度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 。联想涉足农业,成立佳沃集团,徐正被选中,负责水果事业部,开始从科技互联网进入生鲜领域 。
创业后,徐正与每日优鲜吸引了资本的注意,上市前其累计融资超过10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老虎环球基金、华创资本等 。
虽然每日优鲜一度宣称在北京区域实现盈利,但整个公司一直处于大规模亏损中 。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亿元、29.1亿元与16.5亿元 。
截至目前,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仍未发布 。
7月1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对外披露,2021年次日达的某些交易存在可疑,比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未披露的关系、不同客户或供应商共享相同的联系信息、或缺乏支持性物流信息 。
审查发现,由于次日达个别员工的不当行为,影响了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数据确认 。经初步评估,上述行为对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的影响约为10%,但未对公司报告的利润和资产负债情况产生影响 。
即便如此,据每日优鲜预计,2021年公司净亏损超过37亿元 。
显然,随着规模扩大,每日优鲜并没有解决其履约与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 。事实上,行业内对前置仓模式一直都有质疑 。
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曾直斥「前置仓模式是个伪命题」 。他认为,前置仓无法解决客单价、损耗与毛利率的问题 。「前置仓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不烧钱、不去补贴,无法获得流量与用户粘性,但持续以低于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商品来获得流量,我认为不是长久的 。」
甚至,同为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也对此模式存在疑虑 。今年2月,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自己并不认为前置仓模式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或者是终极模式 。
每日优鲜已处于险境 。7月14日,其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后者将认购每日优鲜价值2亿元的B类普通股 。对于烧钱的前置仓来说,这并不能解决太多问题,徐正面临巨大考验 。
每日优鲜也在摸索其他业务,比如智慧菜场、零售云,此前也做过社区团购,那是一个更险恶的江湖,惨烈程度更甚于前置仓 。
站在自己的反面2019年8月30日,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与「你我您」完成合并,借此十荟团成为社区团购领域的头部玩家 。
十荟团创始人兼CEO陈郢在全员信中宣称,整合之后,十荟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每月5亿元,覆盖超过50个城市 。每个月有200万用户在平台购买4000万件商品,有6万个团长提供营销和履约服务 。
社区团购模式发端于2018年 。在陈郢看来,这是一个极好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同时有两大突破式创新 。其一是引入社交关系,降低用户拉新和留存的成本;其二是最后一公里物流众包给团长,极大降低了电商的履约成本 。
下沉市场、新用户与流量,这是互联网巨头无法忽视与放弃的,加上疫情,很快阿里、美团、京东、滴滴、拼多多等公司加入战场 。
更多资本亦加入战团 。十荟团前后完成7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是最为重要的投资人,4次投资,其他投资机构还包括DST Global、鼎晖投资、华创资本、GGV纪源资本等 。
与十荟团、同程生活并称老三团的「兴盛优选」则拿到了更多的钱,其融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仅2021年2月的一笔融资金融就高达30亿美元 。兴盛优选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腾讯、京东、红杉资本、淡马锡等 。
巨头与资本集聚,在互联网领域上演多次的戏码再次出现,补贴、烧钱、抢人、抢地盘 。社区团购的血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等 。
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等社区团购平台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十荟团等四家企业分别被处以150万元罚款;5月,十荟团再次被处以150万元顶格罚款,并责令十荟团平台江苏区域停业整顿3日 。
5个月后,陈郢通过内部信反思,「更多玩家和资本涌入社区团购赛道,掀起补贴战扰乱了整个业态的发展节奏 。为应对竞争,我们也阶段性地放弃可盈利性的增长,把目光聚焦到开疆扩土上 。」
颇为讽刺的是,在十荟团与你我您合并时,他还提醒公司上下,互联网行业惯常通过烧钱获取用户和市场份额的做法,在社区团购不适用 。快速烧钱、高举高打的做法是错误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
然而,在资本与市场的裹挟之下,陈郢终是站在了自己的反面 。陈郢承认,因为此前的补贴战等扰动,公司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
2021年下半年,十荟团与阿里MMC在部分地区进行区域整合,十荟团开始关停合并 。2021年3月,阿里成立MMC群,整合了零售通的社区团购业务和盒马集市业务,彼时由阿里合伙人戴珊掌管 。然而,当年9月,淘宝买菜与盒马集市合并为淘菜菜,阿里将更多精力放在自身业务,十荟团逐渐被「放弃」 。
2022年3月,据界面报道,十荟团全国城市的所有业务均已关停,进入善后阶段,主要处理供应商货款的清算事宜,以及员工工资的结算赔付问题 。
十荟团的失败也与内部管理与运营不善有很大关系 。
《财经》描述过一个细节,十荟团一些区域业务员存在「刷单」行为 。补贴力度足够大,导致很多商品价格低于成本价,不少相关业务自己下单,把商品转卖给其他供应商,或者是熟悉的小超市 。甚至有的供应商先给十荟团发货,然后自己再下单买回来 。
十荟团的发迹与倒下,是社区团购创业者的典型缩影 。
发端者落幕易果生鲜的故事可谓是生鲜电商的前传 。
2005年,张晔与金光磊联合创业,建立易果生鲜,他们想通过互联网,让国内消费者吃上进口水果,价格更低并且更方便 。彼时,电商在中国兴起时间并不长,京东电商业务只有一年,阿里成立6年 。
最初的几年,易果发展并不快,2008年从上海扩展至北京市场,2009年扩展品类,增加了国产水果、蔬菜、水产等全品类生鲜,此前主要是进口水果 。
与阿里合作并接受其投资,是易果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
2013年,阿里开始做天猫生鲜 。天猫生鲜早期的一位中层曾向我回忆,双方合作是受美国车厘子在天猫生鲜热销启发,易果在天猫售卖榴莲开始的,这个尝试颠覆了易果的思维,也是易果和阿里战略合作的源头 。
也正是在那一年,易果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开始独家运营天猫超市生鲜 。此后,阿里及天猫又连续三轮投资易果,二者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
联合创始人金光磊接受36氪采访时曾解释,「2012年到2013年的时候,团队明显看到生鲜消费的势头有点起来了 。我们判断,如果再埋头做下去的话,只会是个小而美的生意,需要通过外部的资本来扩大规模 。同时,阿里在那个点上正在寻找生鲜方面的合作伙伴,也是把中国所有做生鲜的企业全部翻了个遍,最后大家走到了一起 。」
【投稿|创业别碰生鲜】生鲜行业的一位知情人士曾告诉我,2013年前后,天天果园与天猫合作也很顺畅,阿里向天天果园伸出过橄榄枝,但天天果园创始人、CEO王伟并没有接受 。
不过,后来京东投资了天天果园,但二者关系并不紧密 。
与阿里的绑定让易果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弊端是过于依赖阿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比如,2017年易果超过90%的订单来自天猫超市 。
前述人士评价张晔战略、沟通能力比较强,在与阿里的相处中,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适当的时候坚持自己,但如果对方有道理,身段也会柔软下来 。而易果的代价是独立性越来越弱 。
2015年,阿里开始孵化盒马鲜生,盒马的出现并走红逐渐改变了易果的命运 。2017年7月,马云与张勇一同出现在盒马门店,并堂食海鲜,盒马正式对外明确了其与阿里的关系 。第二年12月,盒马接手天猫超市的生鲜运营,易果转向B端,为盒马、大润发、天猫超市生鲜、饿了么等提供供应链、冷链物流方面的支持 。
在生鲜业务之外,易果先后推出冷链物流安鲜达与云象供应链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7年8月,天猫3亿美元的D轮融资,原本打算让易果用于安鲜达的建设上,以便加强天猫超市三公里半径的即时冷链配送能力,但易果却将融资挪用至全球生鲜采购的云象供应链中 。
此后,阿里与易果关系越来越差,逐渐失去阿里支持,易果无法独自支撑,逐渐在市场上没了声音 。
2020年10月,张晔向媒体证实,公司已经进入破产重组阶段 。
生鲜电商的发端者如此落幕,不胜唏嘘 。生鲜是巨头的试验田,是创业者的修罗场 。
推荐阅读
- 投稿|中国潮玩,“潮”起海外 | 钛客说
- 收市评论|7月25日A股分析:创业板指跌1.18%,风光储等赛道股集体下挫
- 投稿|从易果生鲜到每日优鲜,从盒马鲜生到多点DMALL
- 投稿|众筹、铸币,“跑团”套住00后
- 投稿|储能大爆发,只是昙花一现?
- 投稿|前有福特后有华为,长安汽车“依赖症”难治
- 投稿|微信视频号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带货上
- 投稿|离开绿皮火车后,德州扒鸡不香了?
- 投稿|郭广昌给世纪佳缘下了一剂猛药
- 投稿|中创新航闯进雷暴区:诉讼、利润、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