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中)》(转载)

【《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中)》(转载)】你们会问:“不是也有预言吗?”预言的人只是有点预知功能,他只能在宏观上预见到。


比如,中国过去的《推背图》预言房子满街跑。他用预知功能看到出来的汽车、火车都跟房子差不多,有窗户有门,就说成房子满街跑。他就不懂得那是汽车,汽车怎么造的就更不知道了。一练功出现预知功能,感觉到有这个情况了,预知到了宏观的、大概的现实。怎么做的、叫什么都不能知道。还说什么灯头冲下,那是指电灯,那时点的灯灯头都冲上。他就感觉着了,但是怎么回事情不知道。我们把这些问题认真想一想,就能把过去的所谓仙人们的实质想着了。我们不象有人讲过去的神仙了不得,能预知未来的都是神仙。

人类在向前发展,他们有了点功能,有那些功能还算不上圣贤、鼻祖。过去的前贤后圣都是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的人物,他在那个时代立起来了,他立得很原则,别人怎么去解释都行,把它说多高都行。把话说得具体就容易让别人否定。说原则点、模棱两可,就谁也摸不着边,这样的话,放一万年也可以立住,圣人往往就是这样。因为他说的话模棱两可,不给你确定讲,让你摸不着头脑,将来谁看都觉得行。这就成了圣人了。

象老子,现在都说他了不得,国际上成立了老子道德研究会,他的话你怎么解释都行。老子说自己没有执着,没执着可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其实谁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执着一点。老子有时讲兵法,你按兵法去做就成了执着兵法了,他说我这是搞治理国家的。按黄老无为之法去治理国家,把它用到政治上来,你也得执着它。练气功的,练丹道功,按照丹道那套去练,也得执着于丹道。你要做事情就得执着于一点,你要不做事情,就哪儿也甭着。智能气功对执着是这么看的。

其实人类本来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从不知到认识一点,再多认识,慢慢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就不那么执着了。所以我们不要定住于已有的认识,不要拒绝新事物,对于真的东西也不要执着。科学知识是真的,但还在前进、变化,能这么去认识去做就不是执着了。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现在人由于智能还都处于常态智能状况中,常态智能会不断向前发展。常态智能只能认识事物的局部特性,超常智能是认识事物的整体特性。你光把常态智能接收的信息,即眼睛看到的、耳朵听的、各种感觉器官接触的东西固定起来了,认为它就是真实的东西,以此否定或不相信超常智能,这也是偏执。

如前面讲常态智能认识事物,是各种感觉器官分别接受事物的某一局部信息,所以是一块一块的,好多块块,你固执哪一个都不对。把常态智能接收进来的东西加在一块成个整的,再和超常智能一比,它也是偏的。超常智能一下就是整的,里边没块块。常态智能认识了好多块块,它还有好多没认识的,随着科学再发展,一块一块地再增加,但一块一块之间总会有些缝缝,不会完全,只能是对事物的认识接近整体了,跟超常智能认识的整体事物更接近了,但不相等。

所以用常态智能认识事物,对事物的认识,对人和外界事物的作用都是局部的,这样就使得我们和外界事物的联系局限到常态智能里边来了,对整体性不了解、不认识,这就是个偏。

整个的人类历史到现在为止,都是逐步发展常态智能的过程,常态智能越发展,在我们脑子意元体里边超常智能就越受到抑制。意元体是个整的,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都有,常态智能不断发展,发展得越厉害,超常智能整体性就越受到孤立。因为超常智能本来是个整的,你把常态智能接收的东西固定在超常智能里面,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在这些固定的东西之间是空的,你固定得越多、越死,超常智能越受抑制。

但以后常态智能发展、发展,里面固定的东西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很小了,有这么一天,它里边一放松,常态智能在里边冲一下子,冲开了,都通起来了,就到了超常智能里边去了,这就是儒家说的“豁然贯通”。意元体里固定了具体的东西,具体的多到一定程度,如果里头还不放松,里边具体的越多就越紧,超常智能就越没有。如果多到一定程度,自己会放松了,里面固定物之间的边沿本来离得很近了,一放松,连上了,整体出来了。

所以从常态智能往下走,也能走到超常智能。不过得有个窍门,里面的东西不能老那么固住。东西多到一定程度,里面要放松,脑子要想着多到一定程度就要变成整体了。这就象中国搞圆周率那样,是用分割法来计算的。先是一个四方形,在里面画的角越来越多,角非常多了,每一个角的边线距离非常小了,不就接近圆了吗?从常态智能变到超常智能里边去,就是这个意思。智能气功就是这么个观点:从常态智能可以变到超常智能去,但是如果自己不想去变,固执常态智能,那就是个偏执。

现在的人习惯囿于常态智能。看一个人,就只是看这个人的形体,脑子里就没有“人周围还有气”这个概念。看树也是这个样子,“树周围还有气”,脑子里没这个概念,它就不那样起反映。如果经常想到注意周围还有气,气和有形之体连着,那么很快就能发生变化。为什么要带着同学看气?原来谁也不知道手周围有气,开始眯着眼看,再睁眼看,就看到气了。


《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