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需要的框架性思维方法

你可能也需要的框架性思维方法
文章图片
框架 框架性思维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整体和框架,再根据框架来深入理解事物。看起来比较抽象,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般情况下,我们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阅读文章和书籍,那么就以阅读的几个例子来说明框架性方法的应用。

昨晚听了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一书的10年读者见面会的网上直播,内容很精彩,估计后面会有文本内容开放出来,本文只对直播内容的框架做一个分析。
  • 先用刚刚发生的事情做引子,比如新生大学宕机,网易云课堂的意外等;
  • 引出当天分享的主题,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
  • 按照时间先后分享3个例子,高考失败、2008创业失败、天使投资失败;
  • 最后给出一些经验和结论以及2017年的目标,最后有一个抽奖环节。
由于分享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内容要比较聚焦,只专注一个主题,李笑来的分享采用非了常经典的内容框架。从听众的角度,如果在听的过程中,能同步建构了这样一个非常基础的框架,那么在获取相关信息时就会非常的高效,高效的原因是『框架信息相当于在零碎信息片段之间建立起了比较稳固的关系』,而人对关系的记忆和理解是更长久有效的。
最近大火的AR/VR领域,如果你希望能全貌的了解AR这个主题的基本框架,该怎么入手呢?我们来看一本关于增强现实的经典学术书籍《Understanding Augmented Reality》,目录如下:
  • CHAPTER 1: What is augmented reality?
  • CHAPTER 2: Augmented reality concepts
  • CHAPTER 3: Augmented reality hardware
  • CHAPTER 4: Augmented reality software
  • CHAPTER 5: Content is Key!-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 CHAPTER 6: Interaction in Augmented reality
  • CHAPTER 7: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 CHAPTER 8: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
  • CHAPTER 9: The future of Augmented reality
这本书的框架是采用了几乎所有学术书籍的典型框架:先介绍了主题定义,然后介绍相关概念,接着是主题相关的上下文、软硬件,给出主题的关键模块,最后是主题的应用和未来的展望。有了这个框架,基本上对该主题就会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在遇到新的相关信息时,可以不断的充实到这个主题的框架中。
一般在做一个新领域的调研,常见做法就是:首先建立一个这样的框架,然后主动的搜索信息和知识点,不断的丰富框架内容,最后形成一份相对完善的调研报告。这里的核心点有两个:一个是建立框架,一个是主动搜索信息。这两点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方法。
硕士以上的同学应该都有过发表论文的经验,普通同学如果比较关注信息的源头或者一些前沿信息时,阅读学术论文一般是必须的。学术论文更是八股文一般的框架,这里选一篇字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2015年的最佳论文来说明。
文章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Yvette Graham发表的『Improving Evaluation of Machine Translation Quality Estimation』(改进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第一部分是简介,主要说明本文的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相关工作,主要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尤其是前人所用方法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为详细阐述自己提出的新方法;接着是对新方法的评估和是实验结果,必须要有对比实验;最后是结论和未来工作展望,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从框架上来说,很八股,很固化,也很高效。当你熟练掌握这个框架之后,你在阅读某一特定领域的论文时,由于论文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效率更高的获取信息,同时也了解了相应领域研究方法的演变、进化和来龙去脉。
另外,这里顺便说一个常识,对于那些没有在当前科研体系内,平地一声雷,突然冒出来一个人号称解决了某一个领域的超级难题,或者推进了人类认知边界的一大步,从概率上说,这类成果99.999%是不靠谱的。包括所谓的民间科学家甚至一些大学教授,比如郭英森5年前预言了引力波,比如韩春雨发表的基因编辑技术等。
备受学习大神Scott H. Young(曾一年内完成MIT本科4年的课程,有关他的学习方法可以参考他的博客和出的一本书,Learn More,Study Less,有中文版)推崇的费曼技巧学习法,其实质就是对一个概念建立起相应的框架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讲明白,才能算作真正的掌握。
框架思维方法不仅在阅读获取信息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演讲、写作等信息输出方面也同样如此。
比如准备写作一篇文章时,常规做法是,一旦定下来一个主题,把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用简单的词、短句快速的搭建起框架,之后在不断的丰富具体信息,最后在做修辞和文字上的微调。框架的合理性和完备性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和能够传达信息的效率。
最后说一点个人体验,当一个人静坐的时候,尝试从俯瞰的视角看看自己,类似上帝视角,就更能理解自我的所思、所行,其实就是在肉体之外,建立一个自我认知的框架,可以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哪里需要强化,哪些需要改进。
【你可能也需要的框架性思维方法】每个人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自我认知框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