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痛苦带来教益
欲壑难填不可怕,可怕的是,再深的欲壑,真有人能自己一揪一揪填上它。标题据说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第一次听别人说之后,就会在每一次我低落的时候想到这句话。我短暂人生中几次能够超越自己预期,大多是在心绪极端苦闷压抑,埋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中实现的。
——王潇
我对自己有太多不满。我有太多#想要而不得#。我时常分析自己,分析目标,对自己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作一些回顾,厘清思绪,留下痕迹。
这次我做到了什么:
- 换岗,得到了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是了却了所有遗憾,只需安心突破加速成长。
- 转行,到了成长性行业和公司
- 工资double有余,福利超出预期
- 公司及其自由宽松,幸福感很强
- 想了几年到北京生活,终于实现了
>> 积累要趁早 关键是坚持
有人说我们此时的所在是一连串的选择。我同意,不过我更喜欢用积累这个词。我们生命中很多微不足道的选择甚至让人感觉不到“选择”这个词含有的重要分量,但它们的确非常重要。选择积累什么,选择什么时间开始,选择每一分钟的积累。积累是存量的变化,选择更像单点突破。要知道没有积累,是没有机会单点突破的。
学习和能力都是积累,财富和人格也是积累。
如果有一天,我觉得我所积累的,让我有能力去做更多的选择,我就达到我想要的自由状态了。
这一次得到的工作机会,完全是因为我这一年来每天坚持下来的学习和输出。一年前,我还只是做着无关紧要万金油的工作,焦虑紧张又无可奈何,对职业生涯充满种种遗憾。然后我开始了扎根在理财论坛的学习,作为一个总结癖分享自己的投资记录和感悟,渐渐被关注,被给予机会做一些社区运营和财经内容运营相关的基础工作。我入职第一天,我的新同事就说,“啊,你就是简七的 niki。”
这再平凡不过,仅仅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故事。
积累的关键在于坚持。这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在人们身上验证。罗曼·罗兰在《克里斯多夫》里说,习惯可以拯救一个人。贝克汉姆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傅聪从8岁开始每天11小时练习钢琴。我坚持一年尚能如此,更何况那些十年如一日的人。
坚持对于已经做到了它的人并不难,但对那些从未从坚持中得到极大正反馈的人来说确实难于上青天。人们总是喜欢说自己是“三分钟热度”。如果你真想做什么事,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下来。
去年在家里的时候,我会每天6点停止手里工作,在公司看半个小时excel,7点到家,7点半吃完饭,8点开始一天的学习。我家里是6点吃饭,所以我几乎每天回家都是一桌子的人在等我。我母亲偶尔会表达强烈的不满。我一直都说,工作忙,回来不了那么早。但真实的情况是,我的工作可以6点到家。可是吃饭对于我来说没那么重要,好吃好喝并不再给我太多的满足感。我更不喜欢花很多时间在饭桌上闲聊。我每天求知若渴的想要填充我的大脑,完成我的学习清单。这种想法只要不说出来就不会显得过于“异类”。
连续半年多每天半小时的excel学习,让我得到了职业的晋升,更甚至在我换工作时,拿到了去另一个大公司数据分析师的面试机会。
>>正面的心态 清晰的目标
现在我真的相信,只要我想做的就没有做不到的。(越努力越幸运。)我有一套目标制定和追踪体系。它不完善,说简单一点就是制定目标,分解,执行,反馈调整。我列了5个层次的目标,涵盖五大方面。细分为每个月的任务,每天回顾。
目标远大遥远,但是小任务却很容易就达到。基石还是在于积累和坚持。
正面的心态也是去年培养的。曾经我的信念仅仅是,我这辈子不做点什么不服气。但是现在我有了一个,相对来说,更加客观积极的心态。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做的我会尽量去做,不能做的我也要去试一试。(兰迪·波许:请记住,阻挡你的障碍必有其原因。这道墙并不是为了阻止我们,这道墙让我们有机会展现自己有多想达到这目标。这道墙是为了阻止那些不够渴望的人,它们是为了阻挡那些不够热爱的人而存在的。)
我曾经做过很多不那么好的决策,我有过那么灰暗的日子,但我折腾了下来,最后上天还是给了我一个满足的结果。倘若我不那么傻逼的犯过错,或者有能力中途矫正了错误,我现在不会这么满足。正所谓,要久作不死。(Always zuo never die。)
我知道我们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但总是总是有我们可以改变的事。如果不去尝试,可能我也根本不会知道,原来我可以走那么远。
来北京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想升级自己的环境,所谓的“走出舒适圈”。“舒适圈”可能对我来说不太合适,因为恰好呆在自己原来安稳的环境对我来说是极度不舒适的。完成自我升级的我想找一个能够跟我更匹配的环境。
到了北京之后,我认识了一个北大的老师,我在清华食堂吃了顿饭,老师给了我很多可以参考读MFA的资料。我认识了几个优秀的校友,见过几个 ceo 创始人高管云云,认识了我现在的导师,然后我参加 GMIC 的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这些是原来的我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他们对我来说已经很平凡。另外值得庆幸的是这份工作的额外属性,不仅让我可以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面工作,还能让我开开心心的在上班时间接触我喜欢的东西。
如果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就永远无法离开原来的地方,也就不配拥有前方的一切。
周围有人会发出,“马甲线好难练,我不可能做到”,“晚上回家就真的什么都不想做了,只想有个规律的工作,并不求别的”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只要听着就好,别往心里去。我也不是因为有过人的优势和背景才做到的,我也不是因为有好的工作好的资历才做到的。在我原来的岗位上,仍然有人重复我曾经的生活。想太多而做得太少,或者想过之后又觉得自己在做梦的人太多了。活得消极,没有勇气,那就要承受这一切。
>>不满现状 做点什么
对于职场的迷茫也许能够贯穿很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庆幸的是,现在的我,一方面是因为真的经历了高浓度的迷茫波折,另一方面是机缘巧合能够看到一些书听到一些言论,加之我自己要强的性格,综合之下,是可以用朋友说的“心中有光,眼中有路”来形容我自己现在的状态。
常见的问题有,“公司不好工作不好,但我没勇气走”,以及“我知道公司很好工作很好,但我就是提不起精神”。
我的经验告诉我,公司和工作的好坏跟个人的表现往往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个行业前十的外企,有非常完善的人事和管理制度,所有事情在规范之中有条不紊。同事们都很上进,上进到哪怕高中都没毕业也会发英语邮件。(虽然当时不觉得很赞,但真的后来再也没见过这样卓越的同事了。)但那时候,我是一个职场新人,但我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工作和学习的状态,拿着颇具竞争力的薪酬,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还老是看不惯这个那个。
我的第二家公司,是个民营企业。公司在黄金时期急速发展壮大,管理体制跟不上但又需要有力的管理,于是就导致了流程繁琐人浮于事,工作沟通成本极大,对员工欠缺人性关怀。但我在这家公司,成为了组长,调动到总部,并且完成了我的职业转型前积累,找到了我希望为之积累终身的事业。
也许惨一点才更让人希望突出重围。可以说,我在第二家公司完成了职业人的初级试炼,清晰的知道了自己工作成就的来源,这种状态不会再因外界改变。
当确定自己不满意工作的时候,首要的是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积累下一份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管有没有下定决心要走。有的能力是相通的,比如行政能力、管理能力和岗位的专业技能,哪怕没有方向,也可以先试着学习一门新的理论或者技术。也许它们能帮助你在现有的岗位上找到突破口(比如我学了excel之后我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受到肯定),也可能成为你与新世界的桥梁(后来我发现我要转行,那么把自己包装成数据分析师可以完成平稳的过渡),甚至因为出色得到新的工作机会。
我建议不管是培养爱好、习得技能还是兼职增收,一开始都去找一些没有报酬的事情做。还记得富爸爸里面那个“免费工作”的建议吗?有报酬的事情,我们会不自觉的去计较付出和获得的对比,但如果没有利益,反而能去考虑如何做得更好。如果还能坚持到最后,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直到自己心中有底,换工作就不是那么纠结的事。很多时候纠结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出去能做什么。一旦有所积累,这件事就变得格外简单。投简历、面试、拿到offer,做优劣对比再选出最心仪的结果。
>>还是追求自由
自我保障体系表层是一种稳定,而内核是一种自由,这自由可以让她在安全感与新鲜感之中权衡,可以在权衡之后选择拥抱未知和一切的可能性。自由的前提一定是,得其法。这种法,不仅是心智和品德内涵,还有世俗的物质的普世智慧。
——王潇
没有世俗基础的自由,与完全建立在社会价值观上的功利同样是低等的。尽管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卓越,但不妨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比现在的自己过得更好。无论是怎样一种价值观的选择,我仍然觉得建立完善的自我保障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保障体系,除了清晰的自我界限,稳定无公害的价值观,还有实现价值选择的现实路径。你得认真考虑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根基。
在这一年当中,给我最深刻感悟的,除了各式各样活生生榜样,不得不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查理·芒格。这两个人道德情操尚能达到至善至美,还能拥有现世智慧,通过修为或者勤勉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共勉。
2015.4 旧文。
相关阅读
年后考虑换工作?一篇文章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求解梦想与职业选择焦虑
【唯有痛苦带来教益】为什么都这么累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好结果?
推荐阅读
- golang版本管理gvm
- 喵喵机Max(这个小工具,能给学生党们带来很多便利)
- 科研人生|CellPress | 蛋白设计所带来的行业革命
- Reno3|Reno3 Pro携手骁龙765G芯片来袭,或将带来更好的5G体验
- 使用|使用 NgRX Store Module 给 Angular 应用开发带来的收益
-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 ExtJs上传文件
- 新改变带来新收获
- 人物头像教材
- 【计算讲谈社】第六讲|三星堆奇幻之旅(只有云计算才能带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