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邵亦波,中国电商之父的天才往事

投稿|邵亦波,中国电商之父的天才往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观潮新消费,作者 | 王叁,编辑 | 杜仲
运营23年后,昔日的“国内第一电商”悄然退场 。
近日,上海盈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告称,由于公司调整运营策略,决定停止易趣网络平台运营,关闭易趣网站 。
“2022年8月12日24:00前,易趣网将关闭网站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同时关闭易趣网用户注册、登录、充值功能,关闭网站服务器 。”
不同于大多数被时代淘汰的企业,易趣是被“自己人”淘汰的 。在那个连马云都需要仰望的天才创始人卖掉这家企业后,易趣就开始了长达19年的“告别礼” 。但易趣再也没等到下一个天才,中国电商行业同样没有 。
中国电商三巨头中,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55岁退休;刘强东30岁创办京东多媒体网,48岁半退休;黄峥35岁创办拼好货,40岁退休 。
但邵亦波26岁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29岁成为“中国电商之父”,30岁退隐江湖 。
正如马云所说:“他才是真正的天才,我的成功不过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他不是因为爱情放弃事业,整个中国电商早就被他拿下了 。”
01 少年天才1973年9月,邵亦波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母亲教的是语文,父亲教的是数学,从基因和启蒙教育两方面为他注入了数字方面的天赋 。
邵亦波从3岁起开始接触数学,通过扑克牌上的数字练习加减法,52张牌,全部相加等于364,12秒算完 。
数学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大脑的绝佳途径,因此父亲给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他精心收集了各种锻炼头脑的趣题,每天要邵亦波做几道,变着花样训练他的思维 。
父亲着重训练他三方面的能力:一是通过自己独创的加法强化训练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二是通过给孩子做各种有趣的应用题来开启孩子的分析能力;三是通过让孩子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来锻炼他的自学能力,比如说邵亦波就是从小看着比他高三届的姐姐的课本长大的 。
这并不是“填鸭式”或“鸡娃式”教育,而是经过复杂设计后的寓教于乐 。正如邵亦波回忆这段经历时所说:“我爸从我懂事起,给我的教育、督促,以及对我的精心设计,是我成长的关键 。”
小学五年级,邵亦波在上海市第一届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比赛中得了一等奖,随后,他考入了全国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 。
1986年11月,刚上初一的邵亦波代表华师大二附中参加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在云集150万全国少年数学精英的赛事中获得金牌奖,并正式开启了“获奖专业户”的中学生涯,多次获得全国性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被称为“大头神童” 。
1989年,16岁的邵亦波正在华师大二附中读高一 。某一天早读期间,他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以为又要报名某个数学竞赛,但班主任告诉他,上海交大的招生办想让他跳级去读大学 。
当天回家的路上,邵亦波的心情从兴奋很快过渡到冷静与紧张,踏进家门时,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只担心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好在父母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他们的目标与眼光都更加长远 。
人生没有如果,少年天才跳级进入大学最后伤仲永的故事没有发生在邵亦波身上,正如他本人所说:“不止数学,我其他科目的总分,也是全国重点中学第一名 。”
1991年,邵亦波两次参加美国高中数学邀请赛,在世界级赛事中再次脱颖而出,以两次满分的成绩获得特等奖 。同年,邵亦波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获得哈佛本科全额奖学金的中国人 。
1995年,邵亦波拿到物理与电子工程本科双学位,以“最高荣誉”从哈佛毕业,在当年1600名毕业生中,只有名列前12位的优秀生才能进入“荣誉会”,而邵亦波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学生 。
大学毕业时,美国有8所著名的物理研究院为他敞开了大门,并且都允诺他硕博连读,甚至有的研究院为他安排了拿过诺奖的导师 。但邵亦波放弃了继续研究学术的机会,而是进入了当时美国商业领域最为热门的咨询行业,加入了世界著名策略咨询公司波士顿 。
在波士顿公司工作的两年中,邵亦波经历了许多次惊心动魄的“商战”,与高层决策人士们一起参与、策划了多次大企业的收购、兼并计划,被评为“最优秀雇员”,凭借公司资助的9万美元再度进入哈佛进修MBA,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
1998年,重返哈佛的邵亦波遇到了鲍佳欣 。鲍佳欣在1995年曾以780分的GMAT(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成绩打破世界纪录,660分的托福成绩也是当时台湾的最高分 。从台大药学系毕业后,她进入哈佛肯尼迪学院 。
鲍佳欣在读研期间出版过《英文小魔女在USA》等多部作品,两人第一次见面正是在书籍签售会上 。
在个人感情层面,邵亦波遇到了不曾经历过的坎坷,鲍佳欣毕业后返回台湾,近三年的异地恋情既被时间与空间阻隔,也未得到女方父母的支持 。
1999年,邵亦波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回波士顿公司工作,拿到15万美元的年薪和“绿卡”;二是负债9万,离开波士顿公司 。
邵亦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从报纸、电视、父母的来电中感受到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变化,加入这场变局,正是他大学毕业时“弃学从商”的初衷 。
02 创办易趣回国之前,邵亦波已经确定了创业的方向——电子商务 。
当时,成立三年的eBay已经从拍卖网站发展为电商平台,邵亦波曾帮新加坡政府做过电子商务方面的市场规划,详细了解过电商平台与亚洲市场的兼容性,提前看到了中国电商市场的机会 。
提前看到未来的人通常会遭受质疑和不解,他的决定不再与父母不谋而合,但好在还有合作伙伴的支持 。
1999年夏天,邵亦波给老同学谭海音打了一个电话,邀请对方一起回国做互联网 。
谭海音是邵亦波在华师大二附中与哈佛商学院的同学,曾以上海市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后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三年后考取MBA 。
相似的求学与工作经历让谭海音更能理解互联网创业的初衷,她果断放弃美国投行的工作,选择与邵亦波一同创业 。
按照邵亦波的回忆,他们在上海租了一套民房作为办公室,然后找来了几个兼职的工程师搭建平台 。经过两个月的奋斗,易趣的拍卖平台搭建完成正式上线 。
 1999年,是中国电商发展史上的丰碑 。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王峻涛创办了B2C电子商务网站8848,邵亦波创办了C2C电子商务网站易趣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9年底,国内就诞生了370多家电商平台,但随着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的到来,大批公司相继倒闭,电商行业进入“冰河时期” 。
但易趣成立仅四个月,就凭借更像eBay的特点获得了三家美国公司的青睐,获得了650万美元的投资 。2000年,易趣接连获得了路易威登的2050万美元投资 。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电商进入困难期的年代,资本的弹药几乎起到决定性效果,易趣在中国电商市场的份额占比曾达到80%,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
事业起飞的同时,邵亦波的个人能力得到认可,终于结束了异地恋,与鲍佳欣结婚并定居上海 。
2001年,时任eBay首席执行官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因航班受阻而转道上海,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惊掉了下巴 。这位未来的女首富以工作勤奋著称,没有太多时间了解工作以外的事,对于中国的认知停留在刻板印象层面 。
 震惊之余,职业经理人的敏锐嗅觉让她意识到,中国市场是亟待开采的金矿,要在别人发现之前尽快出手 。
于是,梅格联系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校友邵亦波,eBay为“中国版eBay”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33%的股份,后来还给出了2.2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 。
2003年6月,见证过互联网泡沫的膨胀、破灭、洗牌之后,邵亦波决定见好就收,eBay以1.5亿美元收购了易趣公司剩余的股份,这笔跨国交易成为当年轰动全球的互联网并购案例 。
按照双方的协议,邵亦波将继续留任4年CEO 。但协议完成的3个月后,邵亦波的岳父去世,极度伤心的鲍佳欣搬到美国居住 。不同于相恋时的分居两地,迫使邵亦波做出决定的因素中,除了感情,还多了责任 。
邵亦波卸任职位,抛售股权,与家人一起移居硅谷,离开了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商江湖 。
接手易趣的梅格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采矿”工作,逐步清理了易趣管理层,并安插自己的人手 。但她只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前景,却未及时看清中美两地市场的差异 。
eBay在美国凭借拍卖二手收藏品起家,但这在中国市场完全行不通 。中国消费者触网较晚,还将其视为新鲜事物,喜欢在网上冲浪,漫无目的地选择商品,没有耐心慢慢等待三天的时间体验拍卖的乐趣 。
彼时,中国的整体消费市场正在腾飞,大宗商品与日常消费品迅速转移到电商平台,但追求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购物习惯直至今日都未完全改变,带有情怀光环的收藏品没有太大的市场 。
更重要的是,eBay犯了所有跨国企业都会犯的错误,根据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调整的节奏太慢,而已经得到孙正义注资的马云早就迫不及待了 。
03 中国电商2003年3月,阿里巴巴秘密组建了一个10人小组,他们被依次叫进了马云的办公室,接受了一件不可外传的秘密任务——做一个eBay那样的网站,进军C2C电商 。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研发,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网站淘宝网正式上线 。
然而,面对这个“无足轻重”的竞争对手,梅格自信满满:“淘宝网最多只能撑18个月就会倒闭 。”
当时,电商网站的收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商品成交以后收取2%左右的服务费,不成交不收费 。第二种是在线上传的商品都涉及0.1元到8元不等的登录费 。最后一种是置顶或者排在首位的各种各样的推广费用 。
占据八成市场份额的易趣eBay(易趣被收购的新名称)坚持收费模式,而淘宝通过免费开店的模式吸引众多商家入驻,甚至提出“三年内免费”,以此迅速扩张市场规模 。
2005年,没有等到“淘宝倒闭”的eBay终于出手,再次采用了传统的美国式打法,对阿里巴巴开出了1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而马云直接要价20亿美元,梅格难以接受 。
据CNNIC发布的数据,2006年,易趣eBay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29%,而淘宝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七成 。
2006年,eBay与TOM在线合作,成立新的合资公司 。2012年4月,易趣网成为TOM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易趣所有的业务由eBay剥离,独立运营 。
2012年,淘宝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95%,易趣eBay的份额则降至0.01% 。
自此以后,市场上几乎没再出现过易趣的消息,直至2022年官宣退出市场 。
易趣退出的根本原因是跨国企业的水土不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的结论不足以概括中国电商企业的能力 。
比如,阿里巴巴的崛起之路上有两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是推出旺旺,大幅提升了沟通效率;二是推出支付宝,大幅提升了支付效率,并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交易的方式提高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网购的信任感 。
再如,刘强东在缺兵少粮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自建物流,黄峥在巨头的夹缝中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广阔天地,中国电商领域的创业者们早就在模式与技术方面完成了对于美国同行的赶超 。
但这个行业里确实少了一位天才 。
《财富人生》主持人访谈马云时曾问,如果邵亦波没有卖掉易趣,还会不会创办淘宝,马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你见过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吗?他是个神童,是天才,尤其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一块,我只不过是踩在天才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功 。”
显然,最了解你的人是对手,eBay不想把易趣当作对手,也没能像马云一样清晰地看到易趣的核心资产 。
离开易趣后,邵亦波带着家人移居美国,还曾旅居法国和香港,过着“游山玩水”的日子 。他对这段“家庭年”很满意:“给了我很多时间思考人生,我很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 。”
 但他同时也意识到,年纪轻轻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并不是真正理性的退休生活 。
此时,恰逢eBay将易趣卖给TOM,邵亦波曾想过回归,表示希望能将原有管理层召回,重振易趣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但被eBay婉拒 。
正如邵亦波的合伙人王怀南所说:“eBay的行为让邵亦波有一种被人背叛的感觉,他认为eBay并未妥善地经营易趣 。他只能看着自己的‘儿子’被人贱卖,心里难以割舍的感觉,我想很多人都能理解 。”
【投稿|邵亦波,中国电商之父的天才往事】2009年,邵亦波首次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对于易趣被贱卖的看法:遥观易趣,焦急、生气、伤感、心痛 。
直到2017年,邵亦波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表示,他曾计划联合一个财团从eBay手中把易趣买回来 。他建议eBay应该将易趣从国际业务中剥离出来,更加注重本土化运营,“甚至我都找来了几亿美金,也找到了管理者,但eBay不同意 。”
邵亦波认为,最大的败因还是当时易趣在与淘宝的较量中丢失了关键的一局——“付款”,此局一败扳回无望 。易趣卖给eBay后,因为eBay在中国尚无支付牌照,就撤销了此前的“易付通”服务 。
邵亦波一语中的,但他已经是易趣再也得不到的天才 。
04 结语2006年,邵亦波加入经纬美国 。2008年,他又参与成立了经纬中国,专注早中期投资,着眼扎根中国市场的创业公司 。十年间,邵亦波投资了12家公司,包括宝宝树、猎聘网、找钢网、分期乐等知名项目 。他的投资风格是深度参与被投公司,比如,他是宝宝树的联合创始人 。
2016年起,邵亦波开始调整投资的精力和重心,据他所说,是要寻找纯商业和纯慈善中间的路 。2017年10月,邵亦波发布了一篇题为《向人类苦难宣战》的文章,并公布了新的方向——慈善风投 。
2018年,邵亦波投入1亿美元自有资金,创建Evolve慈善风投基金,投资项目包括全球最大禅修APP、幼儿心理发展研究、团队培训课程等,都和“关注人类心灵开放和成长”有关,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而把对世界有利作为第一要素 。
中国电商之父从未成为中国首富,但是用扑克牌算数的孩子不需要用身家定义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