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生鲜独角兽”何以成为资本弃儿?|钛媒体焦点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生鲜独角兽”何以成为资本弃儿?|钛媒体焦点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也没想到 。”
7月28日,面对铺天盖地的“破产解散”消息,刚离职不久的一位每日优鲜前员工只说了5个字,因为这距离其宣布融资刚刚过去14天 。
这日下午,一份“每日优鲜破产通知”的录音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开来,其中提到,员工工资无法按期发放,且大部分员工工作时间将于即日截止,只留少数人员接管公司业务和处理后续事宜,被离职的员工社保、公积金7月由每日优鲜缴纳,8月由员工自己解决 。
至于走到这一步的原因,疑似每日优鲜高管在录音中表示,此前公布的山西东辉集团的战略投资还在交涉过程中,虽然已经在美国SEC公告和备案,但是还没有完成交割,融资暂未到账 。
通知会结束后,很多员工爆料被从每日优鲜的内部管理软件飞书中踢出,没赔偿、没离职证明,而且很多人连劳动合同都还没来得及下载 。
与此同时,位于望京街9号万科时代中心A座的每日优鲜北京总部办公楼已空无一人,一个月前迁入的新址,即位于顺义区博润科技园安平北街19号楼也已“人去楼空”,据说前一天(27日)曾以空气不好、需要消毒等理由通知员工居家办公 。
不仅如此,在脉脉上,有员工称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已经跑路 。虽然该说法尚未得到证实,但从此前每日优鲜上市的招股书来看,徐正已经移民香港,即使每日优鲜破产,徐正也可以随时走人 。且其持有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不受中国法律限制和保护,被拖欠的供应商们也无法向其追索财产 。
受系列消息影响,当日美股盘前,低于1美元的每日优鲜股票又暴跌了40%,截至收盘只剩下0.14美元,与发行价相比累计跌近99% 。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生鲜独角兽”何以成为资本弃儿?|钛媒体焦点
文章图片

对此,每日优鲜方面晚些时候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 。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当日上午,每日优鲜方面已确认,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这标志着这家生鲜电商平台放弃了其赖以起家的前置仓模式 。
全面关闭极速达业务后,次日也达不了曾经,借以前置仓为依托的30分钟极速达业务,每日优鲜顺利从零起家,六年多的时间里获得超110亿元的融资,做到年净营收61.3亿元(2020年),并成功赴美上市 。如今,它却在一步步放弃老本行业务 。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生鲜独角兽”何以成为资本弃儿?|钛媒体焦点】先是6月30日至7月1日三天内,每日优鲜连续关闭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9个城市的极速达业务,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 。
就在外界预警其全面失去优势时,每日优鲜解释称,80%的生意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城市,关掉亏损较多的城市和站点,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最大可能实现主商城赢利,是“最好的选择” 。
而且,就在不久后的7月14日,每日优鲜宣布山西东辉集团同意对其进行2亿元的股权投资,并围绕品牌农业等全产业链展开合作 。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方认可每日优鲜此前的收缩以降本,专注以盈利的举动 。
如此,市场的负面情绪被缓解,甚至有部分声音开始期待现金流暂时缓解的每日优鲜,通过后续提升供应链能力,获得盈利能力,改善经营状况 。
然而,“虽小但美”的讨论还没来得及激起水花,7月28日,每日优鲜就在APP首页放出公告,宣布极速达业务全面关停 。虽然其一再强调“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但现实真的是这样?
当日晚9点左右,钛媒体App尝试在每日优鲜下单发现,商品列表中以没有平价蔬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大分量蔬菜或加工类食品,虽然大部分仍显示正常且可加购,但到结算页面却显示“因疫情您的订单可能延迟,预计1-4天送达”,而当付款时又显示“抱歉,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 。即使尝试更换多个地址,仍旧无法完成购买 。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生鲜独角兽”何以成为资本弃儿?|钛媒体焦点
文章图片

对此,钛媒体App询问了每日优鲜方面,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
没有前置仓,山西东辉融资履约将不确定根本上,每日优鲜进一步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还是因为前置仓难以盈利 。
钛媒体App在前文(《每日优鲜濒临退市,叮咚买菜关城撤店,前置仓还有未来吗?》)中就曾谈到,前置仓是重资产、重投入的模式,不仅履约费用高企,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左右、平台型电商的2倍左右、社区团购的6倍左右,而且,由于前置仓门店不具备引流功能,销售和营销费用也较高 。
就每日优鲜而言,2018年至2020年,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一度达34.9%,占营业费用最高达59.6%;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2.3%、9.6%、13.1% 。
当高费用率遇到低毛利的生鲜,每日优鲜只剩亏损:2018年至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到了2021年,亏损局面仍未扭转,且窟窿越来越大,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每日优鲜预计全年净亏损37.37亿-37.67亿元 。以此计算,每日优鲜近四年累计亏损至少105亿元 。
持续亏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
2021年6月,以“国内生鲜电商第一股”之名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每日优鲜的股价便一直处于下行通道,甚至于今年6月2日因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而收到来自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至今只剩0.14美元/股,与发行价相比累计跌近99%,公司总市值仅剩3296.32万美元 。
期间,资本也开始失去信心 。
2021年5月29日,原计划要按F轮融资的价格追加10亿元投资的青岛国资,放弃了对每日优鲜的认购权利 。
5个多月后,自2017年6月起便担任每日优鲜董事的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辞去每日优鲜董事会职务 。而在这之前,自A轮起,腾讯便前后参与了每日优鲜5轮融资 。
到2022年6月1日,每日优鲜成交中出现了一笔490.9万股ADS的超级大单,由每日优鲜1股ADS等于3股普通股可知,该老股东一次抛售了多达1473万股普通股 。
如今,就连山西东辉的融资履约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钛媒体App在前文(《每日优鲜等来2亿“外援”,但仍需“造血”自救》)中曾分析过,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东辉之所以看中每日优鲜,在于其已经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仓储物流体系以及To C电商平台,但每日优鲜现在要失去前置仓和大部分用户了 。

小结总的来说,每日优鲜已经到了悬崖边,已经没大可能“被授于鱼”,只能“自授于渔”,走不了多远 。
即使忽略当下“次日达”无法下单的状况,该业务也难当大任 。从整个生鲜市场来看,每日优鲜的次日达业务与此前火爆的社区团购差不多,后者如今基本只剩下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者通过前期烧钱已占据了广泛的市场,且形成了低价优势,每日优鲜何以抗衡?
至于智慧菜场和零售云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跑通盈利,更何况,此前已经有消息称,每日优鲜计划将旗下为生鲜农产品卖家提供商业咨询和网店建设服务的业务对外出售部分股权 。无论能否出售,其能带给“每日”的都非常有限了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刘萌萌,编辑|天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