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

人性往往是最难琢磨的,最难以看透的,往往看透时已晚
老师推荐的微电影,第37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短片,2011年卢纹国际微电影最佳短片奖。看完后感触颇深,故谈下看法。
《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影片简介:阿德里安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自私又懦弱的人物,而人的自私就是一堵与世隔绝的墙,主人公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最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阿德里安利用着人的同情心,满足着自己的利益,影片中无论是窥视自己的隐私,还是在饭店中少给别人一张钱,他都没有丝毫愧疚感,甚至为此洋洋自得。拥有才华的,没有用到合理的地方,而是踏入了深渊,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失去一切。
然而此影片的情节设置十分玄妙,他因自己装作盲人得了很多好处后,在过马路时得意忘形的一个举动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一个伏笔。那就是他是一个盲人,却询问旁边的老奶奶“需要我扶你过马路吗”。他是瞎子,却要扶别人过马路,可笑而滑稽,自己暴露了自己不是瞎子的事实,也告知观影者不是终究不是,装得再好,别人没发现,自己也会露出马脚。巧妙地情节设置预示着主人公的失败。
《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很少在公众前演奏,除非是特殊的场合或者观众。就比如今晚。这个男人是谁,我不认识。我甚至看不见他,我是盲人。再说也不是为他演奏,而是为我身后的人演奏”这是影片开头的一段话,影片最后的情节也揭示了这段话。阿德里安去调琴,女主人迟迟没有开门,是因为房间里发生了杀人案。阿德里安强调自己是盲人,女主人让他进去了,一系列的测试他是不是盲人,女主人不断地观察他,他压下一切恐惧在调琴,钢琴的对面就是已经死去的男主人,睁着眼睛看着他,前面墙上的反光镜照着女主人拿着枪指着他的脖子,他弹着钢琴,一遍遍告诉自己“我是盲人她不会开枪的”,然而女主人最后有没有杀死他。至于他有没有死,他被发现不是盲人了吗,就留给读者看了影片后自会知道。其实影片的结尾,女主人并没有开枪,这个悬念就在影片开头,开头的钢琴声落后有“咔嚓”的声音。所以影片的设置可谓步步为营,有人认为这是枪声,有人认为是女主人送他走的关门声。不同的人看自然看法不一,但在我看来他是被枪杀了的。
《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主人公的自私自利,并且在女主人拿枪对着他时,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戏里,认为自己的演技堪比奥斯卡,一个成年男子却不敢站起来反抗一个妇人,如此的懦弱,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这种想法。我觉得枪声在下一刻响起,才符合影片的发展,一个长期利用他人同情心生存的人,一个没有愧对之心,一个面多众多诱惑却没有自我反省的人,一个沉迷在自己的戏里不清醒的人,一个懦弱的人,再苟活于世我个人觉得就不太可能。不过这是我从影片中看到的。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往往容易失去本心,而下场终没有好处。
《调音师》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揭示了人性,将社会黑暗的一面揭露了出来,盲人不是盲人,只是盲人的报酬更高。就像我们现在社会,很多人各种乞讨,但那不一定就是事实,或许也只是利用我们的同情心罢了。
以上都是我观看《调音师》的个人看法,有其他看法的欢迎提出,一起解读《调音师》


《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盲人调音师》‖观影感触】观一次影,深入心灵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