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

蔚来手机,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
 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信息显示,2022年8月4日,“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秦力洪 。据了解,秦力洪是蔚来汽车的联合创始人,目前在蔚来多家公司担任要职 。
 
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
文章图片

 事实上,“蔚来移动”并不是凭空而至 。近段时间,蔚来造手机的举动几乎已经成了科技行业的“月更”话题 。
比如,2022年7月28日,福州用户见面会上,未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就明确表示:“蔚来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为蔚来用户造一部好用的手机,而且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蔚来拓展汽车之外的新业务无可厚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蔚来的经济实力以及造血能力并不乐观 。2022年3月,蔚来完成了2.35亿美元可转债融资,此时距离其上次融资还不到一个月 。
尤其是考虑到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江河日下,蔚来在汽车主业不稳固的基础上,依然选择加码智能手机业务,似乎也昭示了智能手机对于蔚来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化项目 。
难成主流品牌虽然时至今日,智能手机依然是大众计算平台,但是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智能手机行业早已步入存量增长时代 。
 Canalys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下跌了4%、14%、7%以及11% 。这一趋势在2022年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Strategy Analytics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Q2,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6770万部,同比下跌14% 。
细分到厂商来看,2022年Q2,除了荣耀因独立事件,出货量同比增长以外,其他智能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均同比下跌 。比如,该季度排名第二的vivo,出货量仅为1270万部,同比下跌36.2% 。 
【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
文章图片

 由于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在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智能手机大盘萎缩带来的另一大影响就是,小微智能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日益被蚕食 。
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22年Q2,“Others”类目下的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仅为870万台,市占率为12.9%,同比下跌17.12% 。作为对比,2022年Q1,“Others”类目下的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还能达到960万台,市占率还为13.3% 。 
这带来的一大影响,就是曾经独树一帜的小微智能手机品牌集体溃败 。
比如,2021年末,OPPO INNO DAY 2021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就表示,一加手机将回归OPPO,成为OPPO旗下的品牌;2022年7月4日,星纪时代拿到了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 。自此,智能手机行业的两个“独立”灵魂彻底湮灭 。
或许一加和魅族也想继续坚持下去,等待机会,逆袭翻盘,但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不太有可能给这些小微智能手机品牌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 
2022年7月27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消息称,“稳懋(全球最大砷化镓代工厂) 的说法对2H22保守,主因是Android需求疲软……即便品牌在6-7月砍单放缓与中国市场手机出货在6月同步增长9%,仍不足证明Android手机最坏时期已过 。”
三个月前,也就是2022年4月,郭明錤曾透露,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已砍单约1.7亿部,“占原2022年出货计划的20%” 。 
智能手机行业的巨头尚且如此,蔚来这种要和“Others”类目下手机厂商争抢市场的“新势力”玩家,想必也很难在短期内成长为重量级玩家 。
防守意味浓郁操盘过易车、摩拜、蔚来等众多出众商业项目,被誉为“出行教父”的李斌不可能不知道智能手机行业布满暗礁险滩 。在智能手机行业持续下行的基础上,李斌依然一意孤行地带领蔚来进入此行业,或许仅仅是为了“防守” 。
2022 年4月,李斌曾表示,华为被美国限制后,蔚来的大部分车主转投iPhone 。NT2.0 车型标配 UWB 数字钥匙,但苹果不开放相关接口,“导致蔚来很被动” 。
虽然如前文所述,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逐步萎缩,但智能手机作为大众计算平台的地位并没有被改变 。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规模为11.9亿 。
这也意味着,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在入口层面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
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众多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厂商合作,推出车钥匙、车管家等功能 。比如,2022年4月,OPPO智行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OPPO Find X5等产品将支持针对小鹏汽车的无感解锁、离车自动落锁、远程控制车门等功能 。 
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
文章图片

 
虽然蔚来也可以选择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合作的方式,推进车机互联,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蔚来汽车最重要的卖点就是“海底捞”式的服务,不光花大价钱建设蔚来中心、蔚来空间,并且还坚持换电模式 。
在服务和换电之外,蔚来亲自下场造手机,其实也有利于建设更为宽广的差异化体验护城河 。
对此,前OPPO副总裁沈义人就评价道:“蔚来做手机这事还挺有意思 。这家公司为了取悦用户真是肯烧钱,光是持续投钱搞换电就已经显露无疑了,没想到每年还要烧出一台旗舰平台的手机” 。
2022年7月31日,博主“碳粉说电池不胖”援引常州面对面交流时李斌的消息称,“蔚来手机暂时不做折叠屏与曲面屏,会是和蔚来的车匹配的最好的手机,只做 1 款旗舰机但不抢芯片首发,价格比 iPhone 便宜,预计一年后开售 。”
由此来看,蔚来手机似乎并不想和市面上的旗舰智能手机同台竞技,只是想最大程度满足蔚来车主的需求与喜好 。 
彼此攻入腹地事实上,蔚来造手机一事并不是孤例,其不过是近两年智能手机厂商和汽车企业攻入对方腹地的一个切片而已 。
比如,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不造车,但华为要把三十多年积累的ICT能力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 
2022年7月初,在nova 1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夏季发布会上,华为就花费大量的时间介绍问界M7 。加上此前的赛力斯SF5以及问界M5,华为已经推出了三款智能汽车 。
如果说华为入局智能汽车行业有一部分原因是遭遇政策的打压,无奈转型的话,小米的主动“变阵”则更具代表性 。 
2021年3月,雷军表示小米将入局智能汽车行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 
投稿|对标苹果,一年一部,蔚来手机有未来吗?
文章图片

官方资料显示,小米汽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小米将以现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态,全力打造小米汽车 。 
不止智能手机厂商进入汽车赛道,汽车企业也大举入局智能手机行业 。与蔚来成立专门的公司造手机不同,吉利等企业直接选择收购现成的手机公司 。
前文提到,2022年中,星纪时代拿到了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 。星纪时代的董事长正是吉利汽车的“掌门人”李书福 。在签约仪式上,李书福就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 。”
其实李书福恰恰揭示了未来科技行业逐步“融合”的发展方向 。随着5G、微处理器等技术成熟,IoT正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IoT市场规模为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7%,预计2022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元 。
对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2020年时,李书福就曾断言,“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由传统研发生产模式向生态圈竞争转变” 。
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智能汽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智能手机的入口位置;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智能手机便携的特性,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其都将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
虽然目前局势已经明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厂商的汽车战略或是汽车厂商的手机战略将一马平川 。
李斌曾断言,“没有400亿不要造车”,这意味着跨界造车的智能手机厂商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
而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智能手机厂商多年积累的影像技术、系统优化能力,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超越的 。 
由此来看,蔚来前期紧紧聚焦蔚来汽车的受众群打造“粉丝”向的智能手机,也不失为高明的破局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