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快手做云,团队仅百余人,不对标阿里腾

投稿|快手做云,团队仅百余人,不对标阿里腾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数智前线 , 作者 | 赵艳秋、周路平 , 编辑|王飞飞
【投稿|快手做云,团队仅百余人,不对标阿里腾】8月10日 , 日活跃用户超过3.4亿的快手正式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 , 进军技术toB市场 。
数智前线了解到 , 与此前不少媒体报道的快手杀入云行业 , 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抢蛋糕不同 , 快手视频云并不提供大而全的云服务 , 更是自身视频相关技术的对外输出 。
具体而言 , 快手视频云目前并不对外提供IaaS这类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类的云服务 , 而是聚焦在为企业的视频化全流程提供解决方案 , 侧重在PaaS层和SaaS层 。
而且 , 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的高举高打不同 , 快手视频云团队目前在百人左右 , 在2020年底启动相关业务的研发 , 主要来自快手原有的技术团队 , StreamLake负责人于冰 , 是快手音视频技术负责人 。而火山引擎有数千人的规模 , 在2021年升级为字节跳动六大业务板块之一 。
与火山引擎侧重点不同一位快手产品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 快手视频云和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侧重点并不同 。后者侧重在帮助客户进行业务增长上 , 而快手视频云侧重在两方面:音视频和AI 。
相应的 , 两者的目标用户群也不太相同 。StreamLake的客户群包括传媒、社交、网店、娱乐、通信等对视频需求高的行业 。火山引擎则重点在金融、汽车、消费、文娱、医疗、通信传媒上 , 与阿里、腾讯和华为更为类似 。
快手不打算与现有的公有云厂商一样 ,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搭建 , 更多是想针对音视频客户提供一些技术方案 。于冰举例 , 现在快手需要几百万的CPU内核去做视频处理 , 存储达到EB级 , 带宽100T , 成本和投入非常高 , 是个“重工业” 。于冰期望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 视频业能转变为“轻工业” 。
音视频和算法能力也是快手的优势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 快手重点提及自研的KVC编解码标准 , 以及基于大数据的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优化方案等 , 背后依靠了大数据技术 。
而针对快手视频云StreamLake的AI方向 , 快手技术副总裁王仲远告诉数智前线 , 它更专注于视频AI , 围绕从视频创作、理解、到分发的全过程 , 这些技术也是背靠真实大规模数据去做实际验证的 。
 此外 , 快手在昨天也发布了面向视频直播点播应用的云端智能视频处理SoC芯片SL200和解决方案 。于冰称 , 目前已流片成功 , 并正在进行线上内测 。数智前线获悉 , 该芯片采用12纳米制程 , 由台湾代工厂制造 。
互联网公司推出芯片的最大目的之一是降低自身业务营运成本 。快手内部也算了一笔账 , ROI(投资回报)非常正 , 量产半年、一年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快手介绍 , 因为原来压缩一路高清的直播流 , 可能要耗费一整台服务器 , 而一整台服务器的价格大约是10万元 , 现在一个芯片能替代好几台服务器 , 可以节省非常多的计算资源 。
该芯片目前为自用 , 但也在与行业客户做一些初步探讨 , 如广电、云游戏、监控、智能车等 。“现在每辆智能驾驶汽车都有几十个摄像头 , 这些摄像头信息如何快速传到云端 , 去辅助训练;像广电有8K升级 , 视频如何实时处理 。这些本身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 有可能芯片会帮助到大家 。”于冰称 。
此外 , 快手也提供了一个操作系统 , 它是一个应用层的系统 , 面向视频方向 , 把从底层从芯片到基础设施、到上层产品业务、AI层都封装在一起 。
不过 , 在音视频行业 , 业界公认做得最好的是腾讯云 。针对与腾讯云提供方案的差异化 , 快手视频云负责人于冰告诉数智前线 , 其实 , 现有视频云方案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比如 , 还有很多企业在用上一代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 , 这其中有技术上的障碍 , 也有商业模式上的矛盾 。
作为相爱相杀的老对手 , 快手和字节的动作经常被拿来对比 。在快手宣布正式进军ToB赛道之前 , 字节已经投入重金 。
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曾透露 , 火山引擎的第一笔订单来自一家手机厂商(OPPO) , 字节将其引以为傲的算法能力用于帮助对方做应用商店的智能推荐 。“把技术开放出去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 , 也是有很大价值的 。”
这些做法和快手的做法都非常相似 , 这两家都是用云资源的大户 , 有着大量服务器 , 把内部的成熟技术开放给行业 , 既能节省自己的成本 , 也能带来营收和利润 。
快手的内忧外患在快手试水toB业务的背后 , 是快手主营业务面临的内忧外患 。
2022年一季度 , 快手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 , 经调整亏损净额为37.22亿元 , 较去年同期收窄34.1% 。但亏损收窄的同时 , 快手的营收增速也在放缓 , 营收同比增长23.8% , 为三年来最低 。
与此同时 , 快手业务的几个核心指标 , 包括DAU、直播收入和广告收入的增速均出现了放缓迹象 。快手CEO程一笑在今年5月的业绩会上表示 , 疫情和管控措施再次升级 , 广告主预算变得保守 , 广告收入同比增速开始出现放缓 , 目前没有非常明显的恢复势头 。
当然 , 这不仅仅是快手的问题 , 从去年开始 , 整个互联网行业陷入增长停滞 , 纷纷开始在内部强调去肥增瘦 , 降本增效 。
2021年下半年以来 , 快手内部的调整也在频繁进行 。2021年9月 , 快手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 要降本增效 , 形成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 四个事业部 , 强调加强事业部闭环 。10月 , 宿华正式退居幕后 , 程一笑接任CEO职位 。
视频云品牌发布的几天前 , 快手的组织架构调整还在进行中 。最受外界关注的是马宏彬从商业化部门负责人转岗至国际化事业部负责人 , 商业化部门则由原HR负责人刘峰接任 。
而在外部 , 快手不仅有抖音紧紧压制着 , 而最近视频号的崛起也在影响着快手的短视频地位 。
Quest Mobile发布《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显示 , 今年6月 , 微信视频号月活规模已突破8亿 , 超过抖音 , 位居榜首 , 第二名抖音月活为6.8亿 , 快手则为3.9亿 。
快手的国际化进展也乏善可陈 。与TikTok在海外一骑绝尘不同 , 2021年 , 快手重新重视海外市场 , 加大了投入 , 但快手在美国推出的Zynn遭到下架 , 而在2021年9月 , 快手国际版Kwai的月活仅有1.5亿左右 , 海外业务在财报中并没有太多亮点 。
快手在这种背景下推出ToB业务 , 也有更深的寓意 。而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字节 , 都将ToB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 , 云业务被寄予厚望 。
习惯了在短视频赛道烧钱的快手 , 在做ToB业务时则反复对外强调的是不烧钱 , 不追求规模 , 甚至要盈利 。这也是快手选择从PaaS、SaaS层切入的一个原因 。
不过 , 云计算是一个投入高、回报周期很长的业务 , 目前 , 全球实现盈利的云厂商凤毛麟角 。快手此时入局面临巨大挑战 。
于冰告诉数智前线 , 不管是做云还是做ToB , 本身都是一个长跑 , 拿到订单需要长期的耐心 。以快手视频云的客户知乎为例 , 合作大概半年到一年以上 , 才会变成一个非常互信的状态 。“我之前创业两次都是ToB , 有非常强的体感 。”
于冰称 , 除了心态的准备 , 将会非常注重成本和效率 。快手视频云将不会大规模地去搞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 也不会去烧钱扩充团队 。“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来 , 可能像滚雪球一样的 , 保证增长健康 。”
“大家对新业务的期待也不是特别强 。”一位快手内部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 内部关注度并不算太高 , “快手这边做事 , 经常是只闻其声 , 不见其形 。”这或许也给快手内部首个ToB团队一定的宽容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