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99

价格歧视的策略。
价格歧视其实非常有意义,能够促进生产,减少浪费,最大化增加消费者满足感的商业行为,但也是一种被深深误解的商业行为。
1.1、价格歧视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完美的价格歧视,是卖家对消费者所消费的每一个单位产品,都分别收取最高的价格,这是理论上的假设,但要实施这种完美的价格歧视有很多障碍。更常见的是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多买就便宜一点…常见的还有第三种,就是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地域收取不同的价格,如有许多产品分学生版,家庭版,专业版,终极版,他们针对的就是不同的人群。也有很多产品,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销售策略。不同的定价,这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消费者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价格提高一点需求量有多大的变化?人们对一种产品趋之若鹜的地区,价格就定得高一点,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消费者对一种产品的需求弹性很高,对价格的变动很敏感,那么它的定价就会低一点)
1.2、要成功实施价格歧视,就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销量,不同的地区收取不同的价格,最重要的是防止消费者之间对同样的产品进行转售。越是难阻止消费者转售的产品,你就越难实行价格歧视,比如瓶装的可口可乐就很难,卖学生一个低价教授一个高价就很难,教授就会让学生代自己去购买,价格歧视的策略就会失效。还有餐厅里喝的酒和饮料。
2、航空公司。实名制的飞机票也是大量实施价格歧视的例子,坐飞机时环顾四周,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付的机票价格跟你是完全一样的,虽然获得的服务完全一样,一起起飞一起吃饭,一起到达。航空公司可以说机关算尽,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把不同需求的乘客区分开来,他们按买票的时间,过去的里程数,所买的仓位,按同行人数,乘客与同行人之间的关系等来做细分,收取不同的价格,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机票不能在乘客之间自由转售。
3、教育机构也是一个大量实施价格歧视的地方。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给它贡献钱的是本科生,因为本科教育是比较同质化的教育,学校不那么挑人,所以只要符合基本的条件他们就招收。本科生的数量很大,他们向本科生收取,而研究生是教授选择的研究伙伴,他们更挑人,这时候研究生交的钱很少,甚至还拿钱,而本科生的成绩好的差的待遇不一样,年级不一样收费不一样。
4、旅游景点也是暗中实施价格歧视的地方,比如美国环球影城买门票之后,每一个玩的地方还得重新排队,每个队伍基本上得排一个小时。即景点放进去的游客过多,一天下来只能完成大约1/3到1/2的游玩景点。但同时景点还卖一种不用排队的门票,价格是普通门票的一倍,这种票在每个项目不用排队,先坐了,才让普通门票的人进来,这样游玩基本上一天就可以完成。普通门票的游客要把项目全部完毕,得花三天时间,算上三天的交通费用,酒店住宿费用,游客是不值得的。
5、图书。一般新出版的书有精装版,成本略高一点,定价却高很多,其目的在于制造一个理由,向那些特别热心特别渴望得到这本书的读者,收取更高的价格。等过了一年半载之后,出版社再出一个平装版,让那些需求不那么强烈的读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较晚的时间读这本书,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的方法。
6、演唱会。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价格歧视,是歌星在发售他的演唱会门票的时候,可以把门票的价格降低。当然如果是政府强令的,那叫价格管制,如果是歌星自己自愿的就不叫,但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演唱会的门票过低,想看演唱会的人就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那就是排队等候。什么人更愿意排队更愿意等候呢?是那些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通常是年轻人,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够把那些年轻的,更热情更奔放的歌迷,吸引到演唱会的现场,这样演唱会就会更加火爆。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99】201809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