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毒眸
封神题材拍了这么多部 , 这次轮到杨戬 。
和哪吒、姜子牙不一样 , 在大众更为熟悉的《宝莲灯》叙事中 , 杨戬往往是作为一个偏负面形象出现的 。他可以为了维护天条不顾兄妹情谊 , 是沉香救母途中的最大绊脚石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但实际上 , 在民间神话故事里 , 杨戬年轻时也曾是个劈山救母的主 , 只不过一个是劈桃山 , 一个是劈华山 。《新神榜:杨戬》(以下简称《杨戬》)的导演赵霁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时 , 他觉得这里边有戏 。
作为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的第二作 , 《杨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没有延续上一部《新神榜:哪吒重生》(以下简称《哪吒》) , 继续在一个极具反差的现代世界里讲古代神话人物重生的故事 , 而是补足了神界的世界观 。“相当于《哪吒》的前传 , 告诉大家中间这些神仙都经历了什么 。”赵霁说对于没有看过前作的观众 , 他不希望设置任何的观影门槛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上映四天前才极限定档 , 这对于任何一部影片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消化的事 。但《杨戬》也用破千万的预售证明 , 系列电影所具备的强号召力 。不过 , 在赵霁看来 , 在聊“宇宙”之前 , 现在这个阶段他们还是想用作品说话 。
做宇宙之前 , 先做好单片“我从小到大看到的杨戬是脸谱化的 , 是一个配角 。他可能很帅很酷 , 但是他跟我们有距离感 , 他不是人 , 是一个神 。”
这是导演赵霁印象里的杨戬 , 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的普遍印象 。在百度百科关于“杨戬”的45个义项里 , 仅有5个是以杨戬为主角的作品 。
不当主角 , 不被注目 , 意味着这个人物有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当赵霁得知杨戬曾经也有劈山救母的事迹时 , 他抓到了人物的矛盾之处 , 于是为他做了一个假设——杨戬将妹妹压在华山之下其实是有苦衷的 。而整部电影的故事也依此假设渐次展开 。
改编总是充满风险的 , 就像一个开着摩托车的蒸汽朋克哪吒 , 也会有部分观众难以接受 。但赵霁喜欢拥抱变化 , “如果以沉香为主角 , 再讲一遍宝莲灯的故事 , 确实是安全 , 但重拍经典首先激不起我太大的兴趣 , 其次也很难超越前人 。”
找到能刺激自己的故事和角度 , 是赵霁创作的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在《哪吒》当中建立起的“现代人类由神话人物转生”的基础设定没有在《杨戬》中复现的原因 , “如果按哪吒重生的模子再捏一个杨戬 , 对于我自己来讲是一种重复 , 一部动画电影的周期也不短 , 所以我希望从视听风格到人物属性上都做一个新的东西 。”
当然 , 《杨戬》里也有一些延续《哪吒》的元素 , 比如神界使用的交通工具飞船 , 依然能看到蒸汽朋克的影子;高燃的打斗场面也不少 , 满足对此类风格有刚需的观众 。
但总体来说 , 赵霁希望吸引观众的是《杨戬》这部作品本身 , 系列电影尽管是十分具有想象力商业模式 , 但在第二部 , 追光并不急于求成 。在B站《杨戬》的预告片下 , 最高赞的评论是网友的科普 , 关于不同公司出品的“封神宇宙”究竟哪一部接的是哪一部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这也侧面展现了“封神宇宙”们的难题 , 近年来改编自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太多 , 推进系列作品时 , 对幕后知之甚少的普通观众难免眼花缭乱 , 牛头对了马嘴 。
但在赵霁看来 , 这是正常现象 , 组建宇宙是一个过程 , 不是一个速食品 。“现在这个阶段 , 还是靠作品本身说话 。如果某一部作品足够优秀、足够有影响力 , 观众必然会记住它 。可能过10年之后 , 大家再去回看这个系列的时候 , 才会把那些系列化的痕迹再放大出来理解 。”
过去一度被冠以“中国皮克斯”期许的追光动画 , 在《新神榜》系列推出后 , 又被外界期待成为“中国漫威” 。追光并非完全没有将这些故事联系起来做成类似《复仇者联盟》的想法 , 但目前还处在一部一部搭建起各个单部作品的阶段 , 对于宇宙化的联动会更加谨慎 。
赵霁表示 , 整体的世界观和一些支线的延展 , 追光都有在策划和布局 , 但目前还没到可以形成定论的阶段 , “所以每次在扔彩蛋的时候也都会很慎重 , 因为我们既怕漏多了 , 然后也怕到时候还不上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神界世界观
更何况 , 不论是漫威还是任何成功的动画厂牌 , 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作品序列 , 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沉淀 , 让观众逐步接受整个世界观 。在赵霁看来 , 中国的神话人物宝库十分丰富 , 里面还蕴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前面其实还是先拣着大家熟悉的来 , 但当这个东西慢慢建立起来 , 有更多人愿意去看了 , 就能有机会去讲一些更有意思的角色和一些新的可能性 。”
尽管如此 , 四天的极限定档时间内 , 且同档期有《小黄人》这样的大IP竞争的情况下 , 能拿到破千万的预售 , 显然也是前作品牌增值的结果 , 粉丝效应初具规模 。上映首日 , 《杨戬》也以3652万的成绩拿下了单日冠军 。豆瓣开分7分 。
国产动画还需成长追光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杨戬》的最后一个彩蛋 , 是追光的下一部作品《长安三万里》 。
除了《新神榜》的新神话系列之外 , 以《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为代表的新传说系列、以《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新文化系列 , 是追光动画正在三线并行的系列作品 。这背后考验的是团队的规模化和工业化能力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在动画电影制作周期普遍需要三到五年的情况下 , 追光能保持每年一部的更新速度 , 仰仗的是一直以来多团队并行的创作模式 。以《杨戬》为例 , 影片从2019年开始筹备 , 赶在《白蛇缘起》项目结束之后、与《哪吒》的创作周期有所重合 。导演赵霁常年同时身兼两到三部影片的导演 , 但项目团队是相对独立的 , “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是三四个项目组同时运转的架构了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
文章图片

团队初具规模 , 具有了稳定的产出能力 , 但在赵霁看来 , 追光和整个中国动画行业仍然处于一个资源缺乏的状态下 , “这个资源是多方面的 , 不只是钱 , 也是人才 , 也包括经验 。”
这也是赵霁认为 , 为何在许多观众的评价体系里 , 国产动画电影总是“特效强 , 文戏弱” 。是因为在制作者自己看来 , 不管是特效还是剧本 , 其实都有很多需要去补足和进步的空间 。但这个行业其实很新 , 资源很匮乏 , 而这些都是跟资源直接相关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 自2015年《大圣归来》之后 , 国产动画电影才基本算真正打开了市场 , 至今不过7年 , 与世界上大部分动画强国相比 , 都是新生儿的状态 。同时 , 真人电影领域拥抱CG技术也成趋势 , 暑期档近期的影片中《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均有着大量的特效镜头 , 再加上游戏等行业的发展 , 据赵霁介绍 , 这些行业需求的底层技术都是相近的 。
磅礴的市场需求下 , 能满足市场的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匹配 , 这是一个工业化产品难以逾越的局限 。
“它是需要继续迭代的 , 而我觉得我们至少是在进步的 。只要持续去做 , 会有脱胎换骨的那一天 。”赵霁说 。
【投稿|对话《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聊“封神宇宙”之前,先做好眼前每一部】因此 , 对国产动画行业来说 , 比起谈论封神宇宙最终能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 如今更需要的或许是先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部作品 。不求完美 , 但求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