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这篇文章将选择性地复盘核心知识,秋叶大叔的关于内容营销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定位,卡位,上位
1. 定位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1.1 什么是定位?(概念)
定位就是给自己的有限资源选择主要投入方向的过程。(明确自己的坐标,找到战场的方向)
思考(问题):我们拥有的资源,比如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不断追求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追求价值最大化原则
1.2 为什么要定位?有什么意义?(动机)
与其花同样的付出去挖几口不出水的井,不如集中资源打通一口井,使其出水创造价值。
反面思考论证(后果):选择把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入也不是不可以,但结果很有可能是自己什么都略知一二,但没有个能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思考:自己想成为哪种人?
伟人(需要天赋与努力并重,有极大的影响力,路线跌宕起伏,代价及其昂贵)
牛人(在某领域有一定建树和影响力,由普通人可逐渐努力实现)
普通人(无需付出太多,能享受平淡稳定的幸福,但因为能力不足常感对现实的无力)
在下虽然目前还是普通人,但选择做牛人之上,伟人之下。(努力所能填补的天赋不足是有限的)
1.3 如何自我定位?(方法)
1.31 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这里有几条可供参考的线索)
倾听内心的渴望(本能,欲望)
一学就会(有天赋)
从此项活动中能收获正能量,比如快乐,认同感,成就感(有收获)
对此事感兴趣(有求知欲)
思考:有些时候我们喜欢做一些所谓的无意义的事却说不出理由来,因为我们可能只是单纯享受这个过程,就算结果和过程可能都是无意义的。

(有时候不用想太多,不要总寻找理由而自寻烦恼)
1.32 选项这么多,如何选择?(选择的原则)
1.321 回归初心 (初心也可能会膨胀) 1.动机产生动力,我的动机是什么?(明确动机)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是在追求结果还是享受过程,或者都要?
2. 需求产生动机,我的需求在哪?(明确需求)
这里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给自己的行为的需求源头归类。(大方向)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3. 明确初心之后,有没有满足我需求的其它更合适可行的选项?(避免因为初心不明而绕弯路)
比如我的行为动力源头是自我实现,被人尊重,那么我不一定就非得通过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顶级富豪来证明自己,有更多容易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选项,比如成为有影响力的TED的知名演讲者,畅销书作家,某领域知名专家,这些看起来更实际可行一点。
1.322 选择利于实现财富自由的选项
简单来说就是在满足自己初心的选项中选择离钱最近的(能有稳定的收入,实现经济独立是财富自由的前提)
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它有没有市场价值,能不能赚到钱?
关键词:市场调研
1.1 利用知识平台,比如去在行和分答找此领域的专家询问资薪
1.2 明确潜在需求,有多少人有对此有需求,并且会买账?
调研估算大致数量级的人数,并根据产品收益做大致的估值
1.3 利用相关领域的人脉资源了解行情
小结:定位就是给自己的资源集中投入做出方向上的选择,用初心衡量选择,最好利于财富自由。
2.卡位 2.1 什么是卡位?(概念)
卡位就是给自己贴上独特的标签,并将其植入顾客的潜意识中。
举几个最简单鲜明的例子,一提到快餐我们肯定先想到肯德基麦当劳,提到汽水肯定先想到可乐雪碧,达到这种效果才能算是初步的卡位成功。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贴标签?
2.2 为什么要卡位?(好处)
这个问题等同于,为什么经商者要打广告搞宣传?答案当然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啊,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有多么优秀,如果不为人所知,那又有什么用呢?
关键词:提高知名度,构建个人品牌影响力
2.3 关于卡位的误区(陷阱) 2.31 自嗨式卡位 pass:光有点小成就还算不上卡位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秋叶ppt 2.32 被工匠精神洗脑,过分专注于打磨自我技能 显然,光自己打磨技能哪够用啊,自己有了一定水平之后,想寻求更高水平的收益就得考虑组建强力的团队,毕竟个人能力是有限的。
(乱拳打死老师傅,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秋叶ppt 2.33 自嗨式产品
解决办法
1. 明确市场需求
2.市场对产品的质量标准
思考(本质):商业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前提下获取利益,如果不能实现满足消费者这个前提,那么就不会有获取利益这个结果
2.4 卡位成功的标准
1.拥有不能被批量复制的特质
2.所在市场足以养活自己
3.被同行高手认可(随竞争力积累甚至可能成为行业公敌)
2.5 卡位的正确姿势
1.平台借力(抱好大腿)
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提高产品流通率。比如说我要做内容营销类的课程,那我可以选择和流量高的平台合作,比如网易云课堂,微信微课等,借助它们平台的流量优势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课程,增加潜在客户。
思考(成本与风险):平台合作可能需要牺牲不菲的收益,因为流量就是潜在资本,许多人不惜下重金置换流量,因此选择平台还是要慎重,而且想选择跟高流量平台合作往往需要一个前提——自己实力足够强。
2. 优化小领域标签,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成为平台。

一开始就想做到世界第一基本是妄念,不如实际点,先从小领域达到业内第一,从地域划分可以先做到市内第一,省内第一,再转移全国市场。
思考:事情越细化也就也明确和简单,也更容易实现。复杂的事物皆由相对简单的事物组成。

2.6 可能导致内容创业失败的诱因

1.没有格局(不抱大腿,舍不得分钱)
2.没有眼光(抱错大腿)

3.没有实力(抱对大腿,没钱合作)
小结:卡位就是达到业内顶尖的水平,构建不可复制的品牌影响力。


3. 上位
将产品运营系统化,打造能力桶,让别人无法复制。
3.1打破卡位成功可能带来的思维定势
卡位早,并不代表不会被超越 最先成为一个领域的先驱者意味着自己很可能会被后来者效仿甚至是照搬,加上目前的内容营销上的产品模式创新很难保护知识产权,后来者的探索试错成本就降低了,也就是说,如果因为自己早早卡位成功就懈怠了,那么被后来者赶超的可能性其实很大。
思考(经验):我们在决定探索新领域之前也可以通过跟随策略降低试错成本,如果已经有人给自己探好路画好地图,为什么还要自己再去耗费资源再从头试一次呢?
3.2 上位的正确姿势

1.整合资源优势,为后来者设立更高商业门槛
不断研发更高质量的产品
或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新的运营模式


2. 系统化持续运营
专注优化迭代核心五要素——品牌,团队,产品,路径,渠道。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秋叶ppt

3.滚动卡位,积小胜为大胜
在小领域积累势能,由量变到质变,利用雪球效应放大优势。
举个例子,秋叶大叔先前做持续输出干货的公众号和口碑好的ppt产品,已经借此累积了不少业界影响力和忠实客户,这些客户又会有机会拉拢新的潜在客户,而且由于已经形成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他们的团队每当研发和推出新的产品都能保证不俗的销量,这就是滚雪球的力量,先前的努力为之后打下基础,产生复利效应,之后的努力都会更受益于之前的努力,并产生更大效益。


4.搞定渠道
渠道等于流量,流量等于资本,可见其重要性。



总结:如下图所示,打造品牌三部曲——定位,卡位,上位
定位:选准方向与路径,打磨核心竞争力
卡位:给自己贴上深入人心的标签
上位:持续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同,构建品牌深度影响力。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秋叶ppt

经过第一篇的试错,在下总结出了一些自己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言不够言简意赅,缺乏简单易懂的逻辑,导致信息量大且结构松散
2.语言缺乏可读性,不够有趣
3.排版不够简明
本篇针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但可读性貌似依然不高(还需历练)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部曲】欢迎各位朋友指正谬误,你的宝贵意见就是在下前进的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