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体(怎么样写一篇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三段体(怎么样写一篇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文章图片
1、
开始写文章以来,我用的最多的就是三段式写作方法,字数一般都在1000-2000字居多,文体以非虚构类居多。
相对于天马行空又引人入胜的虚构类小说,非虚构类需要在逻辑上足够的严谨,主题思想的递进上有足够的空间,当然还要有足够的论证。所以,写非虚构类的文章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表达的节奏。
三段式的协作方法是从刘润老师那里学来的,第一段引题,第二段论题,第三段解题。
【三段体(怎么样写一篇对读者有用的文章())】现在第一段,也就是引题,因为写作其实就是1对1或者1对多的一场对话,你想告诉些对方什么,那么首先得让对方知道你要讲什么?
要用让人感兴趣的方式引出你要讲的话题。
常用的就是从生活中的事件入手,比如情感的话题会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冲突和对话,比如男女语言差异就从一段吵架开始;认知颠覆类的话题会从我们日常容易忽视的一些概念入手,比如你所认为的成本是什么。
第二种就是时事热点引题了,因为时事热点是大家关注的点,大家基于发掘真相的八卦心思,很容易继续看下去,所以热点话题的引题难度小,但是下一步论题就会难,因为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会被人看出千篇一律。
第三种比较少,会直接描绘一个场景,一个我们生活中很少遇到,但是如果遇到就会两难的场景,比如囚徒困境。
引题以后,一般会直接点名观点或者结论,引发你往下看为什么?
2、
三段式的第二段就是论题了,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一般这一段就是解数学题一样的了,要么分段式的逻辑推理,为什么1+X=3呢?因为X=2啊?!
要么金字塔式的列举事实,杭州的天鹅是白的,北京的天鹅也是白的,上海的天鹅也是白的,深圳出现了一只天鹅,那么也有可能是白的。
或者举反正,因为隔壁老王昨天吃了和我一样的菜,但是他没事,那么我肯定也不是因为这个菜才中毒的。
第二段的论题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就是逻辑要合理,不能抒情式的感怀和呼吁一下,就得出结论了。
那是虚构类小说的套路,为什么他来了,她就会死?因为他是叶孤城!
非虚构类小说你得写,因为他恨她,他在无数场合说了要啥她为爱人报仇,而他的武力远在她之上等等。
第二点就是论证结论或者推理过程的时候,这个类比一定要够形象化。
否则读者无法代入,比如我经常喜欢用量化数据,叶孤城武力值10分,曾小贤5分,所以大概率上叶孤城KO曾小贤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你举例说叶孤城武力值就像一颗松树,曾小贤就像一颗柏树,what the类比?
当然上面我举的这些不伦不类的类比,都是为了形象说明我说的如何论题的方法和重要性。里面有很多不恰当的,也有很多不太吸引人的,请谅解。
3、
刘润老师的三段式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解题。
很多人写非虚构类只有前面两点:事实+观点。当然不能说不好,必须非虚构类本身就是从这两点演化来的。
但是这个文章的价值就不太明显了,以前的非虚构类是从人物访谈或者专题采访开始演变的,那时候一个采访一篇新闻也许带你见识一个不一样的传奇人物,带你认识一群你平常无法接触的人群。从而让你长见识,让你刷新三观,让你见识更大的世界,更深的人性善与恶。
但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观点和信息的需求早已在汪洋的信息大海中得到了满足。
虽然高质量的内容还是缺少,不过人们因为信息的焦虑,对于信息过燥的适应,让大家独立思考的习惯慢慢的开始丢失,于是大家对于寻求解决方法的需求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你和我说这个没用啊,你和我证明了是这个导致了这个也没用啊,我要知道我如果遇到这个,或者我现在就一段这个了,该怎么办啊?
这就是我理解的解题。
从论题里面提炼出一些,我们的读者可以去践行,可以去操作的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真相的小TIPS.
他们可以是清单,也可以是方法论,还可以是工具组合。
今天的这篇三段论,合起来就是一种文体“三段体”的写作方法,请笑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