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

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
文章图片
A


觅味。
此处说觅味不是指寻觅流传于江湖中的那些好味道,指小说中的美食。我喜欢把小说中写道的食谱拿来尝试,中西食谱有别,个别食材会自行替换。当然,某些西点可以原样复制,譬如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简单易上手。《甜蜜的悲伤》中男主人公经由母亲生前用过的菜谱,藉由味觉唤醒回忆,解开自童年与母亲结下的心结。依据书中的菜谱或替换部分食材做过芸豆焖里脊,油煎茄丁。彼得·梅尔的《山居岁月》也不乏美味的制作方式,最令人垂涎的是松露,以至后来但凡瞧见松露巧克力,脑子里闪出两个字:假的。
B

思考,烹饪的起点。
看《厨艺的常识》一半是因好奇,一半是想了解中西厨艺中的共通之处。中西食材结构和烹饪方式大为不同,但技法上必有相通之处。《厨艺的常识》并非是简单的菜谱罗列,作者迈克尔·鲁尔曼曾就读于美国厨艺学校,会写善做,厨艺专业性表达在他笔下随和道来,让人想要跃跃欲试,下厨实践。作者着重强调,厨房里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思考。对此感受颇深。烹饪,作为一门技艺,基本功好未必等于技艺好。我有一位亦师亦友的朋友,老先生一辈子从事烹饪教学,精通技法,与众不同的是老先生善于思考。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工具做出来的菜肴与他人不同。譬如说蒸鸡蛋羹、鸡蛋豆腐汤等这类家常菜式也有巧妙之处。“清除烹饪过程中的阻碍,永远在思考。”是作者烹饪之道的基本原则,与老先生所言“所谓烹饪,就是解决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解决食物的某些特性,使之成为美味佳肴。
C

味道的秘密。
《厨艺的常识》全书有20个目录,分别用盐、酸和塘(也就是甜)讲述了味道之于菜肴的秘密。不少人喜欢说妈妈的味道,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味道,不乏有情感因素之故。饭桌之味无外乎酸甜苦辣咸,万变不离其宗。鲁尔曼深知食物调味变化之丰,以浅入浅出却又一语点中要点的方式,简洁明快地讲述调味的基本要点,以及容易掌握和记住的窍点。
作者对盐的定义很有意思,百味之王的盐,他说是厨房中最重要的工具。人对工具的使用,惯常会下意识想到怎么使用才是最合适的。盐作用于鱼、肉类、蔬菜水果的方法各有不同,延长食材保质期之外,在调味上亦有技巧。譬如,习惯照食谱或菜谱上的方法来做菜,常常会看到“煮开一锅盐水”,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鲁尔曼用煮意大利面时需要的水量和盐,形象地量化,1升水40克盐,煮意面或谷物,味道刚刚好。最简易也最实用的测试方法就是尝尝自己的煮面水。如果说1升水加50克盐就是浓盐水最好的咸度。
更直接的方式,不如煮一碗意面,既是实践也是巩固。
对于“酸”,喜欢的人爱之深切,反之,远远避开,唯恐牙齿被酸掉。鲁尔曼所说的“酸”是指所有酸性食物的通称。他用了一个词“亮”,形容“酸”这种风味的特性----清晰、干净、爽口。大概也是爱“酸”之人会意于心的理解吧。
【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在鲁尔曼的理解里,酸是仅次于盐的调味工具,用好酸这个技巧杠杆,可以让食物的味道有奇妙的惊艳之感。作者提到在烹饪学校时,他做了一道奶油浓汤,老师让他在汤中滴入醋。他大为诧异,很是不解,依照老师要求加了一汤匙白葡萄酒醋,味道起了变化。对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酸之于调味,最简洁的方法是往食物里加醋和柠檬汁,让食物产生对比,风味更佳。除此之外,红、白葡萄酒醋,或者买来喝的葡萄酒也是可以用来做调味。
糖在厨房中也是比较常备之物。大多是白糖。一般家庭做菜用糖,在于给食物提鲜,用作者的话来说是平衡味道,让菜肴变得更饱满,平衡酸度。在西餐料理中,糖的运用更深也更为丰富。糖的选择也多,白糖之外还有蜂蜜或红糖,比较讲究的会用到枫糖浆。中餐料理中较为常见的是在切好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或剥好的莲子上撒白糖放进冰箱冰镇后取出来,也是不少人喜欢的风味。


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
文章图片
D

食材的造化。
厨房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水,被作者有心列举为食材一类。“如果没有无限制供应的水,你做菜时绝对会陷入困境。”与之相似的说法是;“停水了,做不成饭,出去吃。”这也是鲁尔曼认为水是食材之一的原因。水是食材,也是工具。
《厨艺的常识》作者列举:水、洋葱、蛋、黄油、面团、汤等9种食材。鲁尔曼说水是厨房中变化莫测的奇迹,直接烹煮或间接烹煮,或萃取味道给予食物味道多样性变化。尤其是提到普通家庭对高汤带给食物味道的迷恋,却又恐惧于自制高汤的难度。他告诉读者如何简洁方便地获得高汤的方法,甚至,一锅清水加上普通蔬菜做汤底,可以做出比超市货架上罐装高汤更好的风味高汤。
蛋是中西料理中最为通用的食材。简简单单的鸡蛋,作者着意 指出,要煮好蛋得用细腻的方式。“所谓细腻,就是对所煮食物的深度思考,同时设想要达到的效果。”要想煮好一枚满意的蛋,时间精确到分,煮过蛋的人深有体会。诚如作者之言,蛋虽渺小,却让厨师满怀敬意。
讲到食材面粉,作者用分别用面团和面糊两个篇幅,一种食材两种状态下的运用方法。在西餐料理中,被誉为“第五母酱”的油醋汁,既用于调味,善于使用后也是食材的一部分。
中餐饮食中有在饭前喝汤的说法,在西餐料理中,汤是最棒的餐前小点。可以说,汤是水的魔法之一。作者细述了家庭常做的汤,通过不同食材搭配,熬汤得法,获得一锅靓汤的方法。


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
文章图片
E

烹饪之法。
煎炒、烧炖、油炸的烹饪技法中西皆有,但在运用上有很大不同。其中甜椒炒牛肉的火候和烹饪方法极为眼熟,有中餐料理的身影,炒好后,也会勾芡浇于食材之上。作者说烧炖是湿热的炼金术,颇为形象。烧炖在厨艺中是非常重要的技巧,甚至是正牌厨师的某种象征。厨之技艺,更大的价值在于便捷运用。鲁尔曼说,烧炖是最丰盈的技术,也是最简单方法,人人会做。譬如,没用完的鸡肉,在热锅里油煎上色后,加些汤水,放进烤箱,出炉后也是美味。
不少人趋之若鹜的油炸食物,高温香酥的美味,喜欢之于又惧于高热量之忧。作者提到“半煎炸”的方法,出于用油太多的顾虑。少量用油,也能炸出酥香的猪排。油炸食物最常见的薯条,作者细述了薯条和薯片的油炸方法。
水波煮、烤、烧烤和冷冻四种烹饪技法,作者也做了细致讲解和快手运用之法。


厨艺小白也能有拿手菜
文章图片
F

厨艺小白的破冰之法。
撇开懒的因素,所谓的厨艺小白,在厨房捣鼓的过程,略有用心,还是能做几道不错的菜肴。《厨艺的常识》通过调味、食材、方法等20个技法穿插配有详细步骤和图文的120道料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便捷易上手的料理方法,引得让人进厨房尝试一把。
有味,有料,更有思。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