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

和学生的家长沟通越多,越有种感觉是:对孩子本身的学习其实影响最大的是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成功和不成功的教育的最大表象是“身教大于言传”还是“言传大于身教”。越是说孩子问题比较多的爸妈,讲起他(她)的教育方法越是偏向于“道理”,越是滔滔不绝。如果孩子怎么怎么样,肯定会怎么怎么样了。可他就是不听我的哎!哎,我拿他也没办法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笑着点头,一直到对方说完。然后生怕冒犯地回应一句:嗯,感觉你真是太辛苦了!有问问孩子心里的想法吗?“有啊!比如上次……我说你是不是因为……。”“孩子是怎么回应的?”“他(她)也不说话,就低着头……”

看到这里,如果爸妈们有同感的话,那我的建议是:不妨停下来认真想想,为什么我对孩子那么多付出,孩子还是没有改变呢?这个问题绝对值得你花两个小时去仔细思考。我给的答案是:闭上你的嘴。给孩子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去等他(她)准备好开口,千万别着急,不要怕冷场(你又不是给领导做汇报),等待孩子说话的沉默间隙他(她)比你面临的压力要大!想想自己上学那会儿,当班里同学吵翻了天,老师是大声呵斥制止有效还是就突然不讲话,眼睛看着全班同学来的有效?相信各位爸妈看官已经能够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了。就是所谓无声胜有声么。
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不仅体现在家庭的居住环境里,更多的留有内心的空间。当孩子准备好开口说话的瞬间,一种被尊重和平等对话的氛围就在你们之间建立了!这种氛围我们中国的家庭最应该跟欧美人去学习。千年的传统,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至今还存于新生爸妈的基因里,这是文化的力量。尽管今天教育孩子已很少动用棍棒,但“孩子是我的,我就应该对他负责”这种以爱的名义去捆绑孩子,让孩子按照你的思维方式去完成每一项事情是不是与孩子青春发展阶段要找寻内在的“自我”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呢?
【教学感悟】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让家长们心里着急,似乎眼前的孩子一下子陌生了。这真是我的亲生的?为什么对我的态度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听话了呢?人是习惯遗忘的动物,过了一个人生阶段就很难再回忆起那个阶段内心的经历是怎么样的了。青春期是一个敏感加脆弱的阶段,一个需要用爱来呵护的年龄大多数时候得到的是指责,这种指责很多时候被做家长的以“为了你好”的潜在标签给遮住了,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爸妈经历的正是上一辈的类似教育方式,尽管当时也是很委屈,但时间的推移让大多数曾经的孩子被“听话”这样的“高帽子”给骗过去了,等到了自己做了爸妈后不知不觉的将父母辈的方式沿袭到下一代。
“如果孩子……就……”这样的话是最没意义的讲法,因为这是标准的没温度的教育方式,这是机器内置程序,让机器按照顺序和指令去执行的步骤,这哪是对待人的方式?教育里边从来都是充满爱,学习的过程也正是爱的一种互动体现。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得到鼓励,自信心不断增强而愿意接受挑战,所谓“学习使我快乐”才能真正地产生。因为孩子潜意识里被传达的是“宝贝,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即使暂时遇到困难了也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这样的结果是你的孩子不管学哪门学科,不管做什么事肯定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也许和其他孩子相比有差距,但这不也正是大部分做爸妈的期待吗?


教学感悟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