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

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
文章图片

图源自视觉中国
权力斗争落幕后,达安基因交出了一份“成色”不错的半年报 。
日前,达安基因(002030.SZ)发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66.76亿元,同比增长9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95亿元,同比增长124.96% 。
达安基因的二季度数据也很好看——营收同比增长189.97%至33.1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8.01%至19.15亿元 。虽然单季度盈利增速不敌2020年Q1至2021年Q1的5个季度,但也扭转了此前4个季度的增长疲软态势 。
与一年前一样,达安基因的增长逻辑没变,在红利末期,企业产品能力过硬,核酸试剂业务的多寡几乎完全左右着公司的财务表现,未来可能面临增长动力不足的风险 。
2022年半年报披露以来,部分以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为主要入项的企业已经暴露增长放缓问题,对“矮子里的将军”达安基因来说,这个变化会来得稍晚一点 。达安基因在享受核酸试剂红利的同时,常规业务也在同步改善 。
“名存实亡”的ICL巨头,仅靠核酸试剂赚钱达安基因于200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彼时号称“广东高校第一股”,其最早的控股股东为中山大学 。2006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山大学全资子公司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 。2020年,中山大学将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已更名为“广州广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广州市人民政府,达安基因从校办上市公司变为了国企背景企业 。 
今年6月,达安基因在经历了“百万年薪”风波、高层内斗事件后,三位核心高管出局,而这三人正是疫情期间公司的管理层成员,其中,周新宇是总经理,张斌是副总经理兼董秘,两人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起担任管理层职位 。纵然公司前期经营平庸,但在疫情期间,前述出局高管还是为公司带来了很多改变 。
达安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 法),是最早一批进入国家药监局快速审批通道的七款产品之一,在2020年1月28日过审获批 。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先发优势支撑了达安基因接下来两年半的业绩增长 。 
根据2022年7月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接收集中隔离点样本检测机构)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结果报告》,使用达安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实验室占比为23.9%,位列行业第一 。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达安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增速连年上涨、占比不断增大 。
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
文章图片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财报
虽然同为行业头部玩家,达安基因与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相比,参与核酸检测的业务略有不同 。对比来看,2022年二季度,专注于核酸检测业务的金域医学营收环比下降4.47%,净利润环比下降6.7% 。而专注于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达安基因营收环比持平,净利环比上涨13.99%,迪安诊断旗下有一款获批的核酸试剂盒,另有核酸检测业务,营收、净利均实现环比增长,增幅分别为31.30%、49.34% 。
达安基因在疫情中实现业绩长虹的重要原因,是其以销售核酸试剂盒为主业,未过多涉及到核酸检测环节,营收成本较低 。2022年上半年,达安基因的营业总成本仅24.58亿元,而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分别为61.94亿元、80.21亿元 。
相较于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达安基因的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都远高于前两者,进入2020年,达安基因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就实现了跃升,从2019年的49.82%、-4.29%分别增至70.76%、54.87% 。
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
文章图片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曾经达安基因位列第三方独立实验室(ICL)前茅,作为ICL四巨头之一,如今达安基因已经“掉队”很久 。
钛媒体App梳理发现,另外的ICL三巨头中,金域医学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建立了43家中心实验室,迪安诊断已在全国布局42家连锁化医学实验室(注:截至2022年8月18日),艾迪康则在全国设立了26家医学实验室 。 
反观达安基因,其董秘在今年7月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及下属公司合计共有7家独立实验室,控股公司达瑞生物有1家独立实验室,参股公司云康集团有6家独立实验室 。其实自2013年以来,达安基因就未再设立实验室,还在2018年处置了5家实验室 。
一座独立实验室从落成到盈利,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达安基因将这项业务按下暂停键,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虽然就疫情前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并未达成这一目的 。但疫情以来,没有涉及太大量实验室重资产运营的达安基因迅速实现了部分财务指标的超越 。
截至目前,达安基因旗下有两款在国内获批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迪安诊断有一款,二者的新冠抗原居家检测试剂盒均未在国内通过应急审评审批 。
就达安基因来说,其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在今年3月向上海红十字会捐赠了一批,用于支援中国香港抗疫,虽然该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并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葡萄牙等国的准入白名单之上,公司董秘也在公开回应中声称有出口销售,但半年报中并未提及这一数据 。 
也就是说,达安基因过去两年半的业绩增长主要依托于最早获批的两款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这是其未来业绩增长是否能持续的最大“暗雷”,也令市场对核酸检测相关企业充满担忧 。不过,可喜的变化是,剔除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达安基因的商品销售收入较疫前大为改观 。
常规主营业务改善,但金融服务争议仍在达安基因业务范围广阔,涵盖医疗器械、 医疗健康服务、养老保健、食品安全和产业投资等诸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包括分子诊断技术、免疫诊断技术、生化诊断技术、POCT等诊断技术 。
体外诊断(IDV)业务是其根基,已经应用于传染病、优生优育、精准医疗、血液筛查、公共卫生、仪器耗材、科研服务等多种场景 。达安基因拥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等多款检测产品,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设备,等等 。
按行业来分,达安基因的收入来源,包括前述所有业务所属的生物制品板块、金融服务板块,长期以来,前者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产试剂、仪器、耗材商品销售收入,以及劳务提供和其他业务收入,金融服务在疫情以来收入占比不足1% 。 
达安基因的商品销售产品板块,2022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3.94%至65.93亿元,除去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创收,其商品销售收入为19.59亿元,同比增长54.25% 。
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
文章图片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由财报计算而来
在达安基因业绩因为疫情而暴涨的2020年,其单纯的商品销售收入就实现了翻倍增长 。在IDV产业链中,达安基因布局较为完备,从试剂到仪器、耗材均有涉及,而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突然爆发,为公司提供了与更多医疗机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政府机构、基金会等角色的触达路径,相当于为公司其他业务做了渠道开拓的“前锋” 。
要知道,在这之前,依靠常规主营业务的达安基因,业绩表现略显凄惨 。2020年前,达安基因业绩不温不火已经持续多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从未突破17亿元,净利润则徘徊在1亿元上下 。以2019年数据为例,达安基因营收10.98亿元,净利润0.92亿元,而曾经营收规模差距不大的迪安诊断,同年营收为收84.53亿元、净利润3.47亿元 。 
所以,长期来看,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大卖,让公司的业绩增长持续性存疑,但也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盘活了更多渠道资源,疫情之后,或许能缓和增长引擎切换带来的阵痛 。 
当然,疫情因素之外,达安基因也有其自身的“顽疾” 。
一直以来,金融服务都是达安基因身上最具争议点的业务,虽然金融服务收入占比仅个位数,但不乏“不务正业”之嫌 。2019年,公司旗下主营保理、小贷、租赁的达安金控计出现了3.03亿元的应收账款,疑似计提坏账为公司业绩“大洗澡” 。当年,达安基因营收、净利均为负增长 。
2020年开始,达安基因实现了业绩翻身,其金融服务并未就此顺势停止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达安基因金融服务分别收入5125.42万元、4597.25万元、1706.21万元,虽然收入规模小且呈下滑趋势,但保理、小贷、租赁业务本身风险极高,对上市公司而言,依旧具有一定风险 。
【健康|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赚了36亿,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大增1.25倍丨看财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