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欢乐颂的文章,提到了下面划线区內的内容:


奇点太热衷于分析安迪。他不厌其烦地剖析安迪内心的隐痛和折磨,看上去是安抚,却让安迪一次次面对内心的不堪,想到自己的痛苦,意识到自己的“不够好,不完美”。

他也热衷于分析她身边的朋友,曲筱绡的无知势利,樊胜美的虚荣市侩,邱莹莹的幼稚,关雎尔的毫无个性。

他对安迪的分析,带着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对于安迪的朋友,带着一种有钱阶层的优越感,这两种心态都令人不适。有人说奇点和安迪很像,但他们相似的不过是心境,而不是三观。

奇点了解安迪,知道她的出身、她对生父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家族精神病史的恐惧。可也仗势于这种了解,他对安迪的生活介入太深,比如在瞒着安迪的情况下安排她和父亲魏国强见面,差点把安迪刺激发疯。

相愛的兩個人是不是需要毫無保留地告訴對方自己全部的隱私和秘密?這個答案各自分明,但奇點面對的問題,是當你知道了對方的全部隱私和秘密,你該如何對待?
【自我觉察】显然,奇点搞错了答案。
越界的结果,是距离太近,无法透气。所以,安迪会说,她有点害怕奇点。一个把你看得通透,让你害怕的男人,给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加不安。
最终,在安迪试探性地飙车后,奇点失态了,暴露出他内心的恐惧:他,也是承担不起安迪的人生的。
我意识到自己何其相似!只可惜相似的不是安迪,而是奇点!我是奇葩,哈哈!!
不断分析他人、不断令人对自己的感受不那么好
奇点太热衷于分析安迪。他不厌其烦地剖析安迪内心的隐痛和折磨,看上去是安抚,却让安迪一次次面对内心的不堪,想到自己的痛苦,意识到自己的“不够好,不完美”。…

这种感受并不令人产生希望和进取,只会让人沮丧和泄气。
换了自己也会一样不舒服,仿佛自己不可能变好、更好了
另外,也隐藏着指责与攻击,有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的味道。
完美的心来自于觉得自己不够好。
他对安迪的分析,带着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对于安迪的朋友,带着一种有钱阶层的优越感,这两种心态都令人不适。有人说奇点和安迪很像,但他们相似的不过是心境,而不是三观。

我是一个审判者,尤其是道德方面的。教条主义者。
包括此时此刻写下的文字里,都有对自己的批判和否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