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直击|蚂蚁推出可信隐私计算平台,韦韬:AI大规模应用需要深耕“根技术”|直击WAIC 2022
文章图片
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3日上午的可信隐私计算论坛上 , 蚂蚁集团(Ant Group)正式发布可信隐私计算“隐语开放平台” 。
据悉 , “隐语开放平台”集成众多隐私计算主流技术 , 提供求交联合建模、联合分析等功能 , 面向全球用户开放 , 可无需调用和开发代码 , 直接使用产品功能 , 支持十亿级密态数据样本处理、千万级别数据模型训练、小时级部署应用 , 帮助用户低成本探索隐私计算应用场景 。
这是蚂蚁集团今年7月开源可隐私计算框架“隐语”之后 , 推出的重要开放平台 , 同时也是继两天前发布开源高性能图数据库TuGraph、数据AI检测平台“蚁鉴”之后 , 蚂蚁集团在本届WAIC上的又一重要动作 , 从而形成了蚂蚁三大重磅技术策略 , 覆盖了人工智能(AI)大规模应用落地中两大要素:安全与效率 。
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表示 , 面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这一新时代挑战 , 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是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隐语从自有管理层到调度层、算法层、用户界面层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 整个生态可以从更灵活的安全性保障 , 做到隐私计算的大数据支撑 , (成为)未来形成数据要素流转支撑的生态发展路径 。”
此前另一场论坛上 , 韦韬指出 , AI 在产业的大规模应用落地 , 亟需解决安全可信、协作共识、复杂关联分析、存储计算规模爆炸、降低耗能等问题 , 需要在隐私计算、区块链、图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及计算基础设施等AI大规模应用的“根技术”上深耕探索 。
【钛媒体直击|蚂蚁推出可信隐私计算平台,韦韬:AI大规模应用需要深耕“根技术”|直击WAIC 2022】据悉 , 2016年起 , 蚂蚁集团进行了隐私计算技术研发及规模化应用 , 致力于打造可信隐私计算隐语技术体系 。在这其中 , 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已于今年7月正式开源 , 隐私计算底层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成为今年WAIC上“八大镇馆之宝”之一 。
蚂蚁集团称 , “隐语”融合了几乎所有主流隐私计算技术 , 是蚂蚁的技术品牌 。其优势主要在两块:一是它相对更安全 , 我们用到的安全技术硬核 , 譬如可信密态计算这个技术 , 获得了大数据产业峰会的硬核科技;二是保障了数据安全的同时它快 , 能承载10亿数据样本一个小时造成隐私计算处理 。
文章图片
目前 , 隐语开放平台已在蚂蚁内部得到验证 , 并对外在医疗场景、保险理赔、风控领域得到验证 , 其中包括为浙江建德的一家医院搭建了数据融合平台 , 提升了医疗数据安全、高效发挥价值 。
“隐私计算技术非常多 , 导致安全标准非常多 , 但安全标准目前还是在各自领域做标准 , 不足以适配 , 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整个‘隐语’希望做的是什么?我们并不认为相关算法工作是蚂蚁能做的 。我们相信整个(密态时代)可信隐私计算生态体系一定是大家共建的 。我们非常愿意在顶层上面更多合作 , 无论是安全性、性能还是普适性上非常复杂 。”韦韬表示 , 共建的隐私计算生态会彻底改变数字化行业领域 。
实际上 , 隐私计算被重视的原因 , 主要在于去年实施的“数据安全法”等多个法规制度 , 明确规范国内数据安全管理等 , 让整个赛道变得火热 。不过 , 隐私计算还面临包括高通量数据、复杂场景、技术性能等诸多难点和挑战 。(详见钛媒体App前文:《数据安全法》今起正式实施 , 隐私计算迎来千亿级风口)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表示 , 隐私计算的关键是要赢得各方面的信任 , 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合规性、性能、稳定性、可扩展、互联互通等特性取信于人 , 是建立各方面应用信息的关键 。在这过程中需要形成共识 , 还需要进行合规性的适配 , 同时要突破应用过程中的瓶颈 。
除了开放“隐语开放平台”外 , 本届WAIC上 , 蚂蚁集团还推出了开源高性能图数据库 , 以及AI安全检测平台 , 从而形成公司三大技术策略 。
其中 , 蚂蚁分布式图数据库TuGrap , 已应用于蚂蚁内部150多个场景 , 可以支持万亿级边上的实时查询 。相较于市场上常见的开源产品 , TuGraph单机版的性能高10倍以上;而AI安全检测平台“蚁鉴” , 是蚂蚁联合中国信通院、清华大学发布的 , 内置40余种主流对抗算法 , 拥有1000多件可信AI专利 , 融合自研智能博弈对抗技术 , 可实现文本、图像、表格、序列等不同数据类型的自动化测试、量化评分和安全性增强等 。
公开资料显示 , 在隐私计算等技术领域 , 蚂蚁集团还投资布局了安全 AI 方案提供商“瑞莱智慧RealAI” , 数据安全及隐私计算服务商“融数联智”等初创企业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作者|林志佳)
推荐阅读
- 我不做媒体,我担不起责任
- 钛媒体直击|探索全球化视野下的“人工智能与科学未来”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圆满举办
- 创投日报|钛媒体Pro创投日报:9月3日收录投融资项目8起
- 钛媒体直击|陈天桥支持的“脑虎科技”发布医用级脑机接口产品,用于渐冻症、高位截瘫患者|直击WAIC 2022
- 钛媒体直击|影谱科技发布ADT Meta版引擎,构筑元宇宙内容生产基础设施 | 直击 WAIC 2022
- 创投日报|钛媒体Pro创投日报:9月2日收录投融资项目25起
- 消研所|20位新消费领袖集结,中国品牌消像开始构建丨2022钛媒体新消费峰会预告
- 投稿|流媒体拉动票房日增654万,《隐入尘烟》是如何做到的?
- 钛媒体直击|京东高级副总裁曹鹏:算力中心处于超配,需利用云服务升级整合|直击WAIC 2022
- 钛极客|多项措施保障司机运费,货拉拉上线“安心运”计划 | 科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