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总爱打架怎么办(自从用了这一招,家里再也没发生过“四国大战”)
老二还在肚子里的时候,脑海中经常浮现这样的画面:
老大老二小手拉小手,一起走进夕阳里。
老大手里只有一小块巧克力了,看着眼馋的老二,主动让给他吃。老二拿过来掰成两半,一半给姐姐,一半给自己。
姐姐跌倒了,老二跑过去,摸摸她的头问:“姐姐,痛吗?”
可惜,“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版本是这样:
我给弟弟一块饼干,说:“给姐姐分一点吧。”话音刚落,他就把一整块饼干塞进嘴里。
我又给了弟弟一块饼干,告诉他“要分享”,他很不情愿地掰下饼干的十分之一,递给姐姐,之后迅速逃走。
弟弟爬上椅子不小心摔倒,大哭,姐姐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我跟姐姐讲:“要有同情心。”她讲:“我叫弟弟别爬了,可他非要爬。”
哭笑不得的家庭闹剧,每天上演。
1、
“二宝大战”的导火索,大概从弟弟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悄悄埋下了。
带着新生儿弟弟从医院回家的那天,两岁的姐姐着实兴奋过一阵,抱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她眼里流露出温柔的光。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问题不妙。看我给弟弟哺乳,她扯着我的衣服:“妈妈抱,我也要吃奶,像弟弟一样!”
之后,她开始变得越来越黏人,越来越“作”,一言不合就发脾气。
出门的时候她常常不让我抱弟弟,抱她。
吃饭的时候,不肯自己吃,得喂。
有一次甚至还伸手打了才两个月大的弟弟。
我爆发了,把她骂了一通。她呜呜地哭了很久,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一惊,赶紧抱住女儿。
原来,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正在用她特有的方式,和弟弟“抢妈妈”。
那个阶段,由于弟弟还小,我们总想着保护他,对姐姐各种要求——
“别缠着妈妈了,妈妈要照顾弟弟。”
“玩具分给弟弟玩吧,不要那么小气。”
“你看,弟弟都不哭,你还哭。”
有时,我们的确忽略了姐姐的需要,不停地教育她爱弟弟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两人的冲突没有因为各自长大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2、
弟弟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小婴儿了,他会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然,也学会了和姐姐争夺父母的“宠爱”。
而他,特别懂得利用他的“年龄优势”,达到他的目的。
他和姐姐抢玩具,抢不过,就嚎啕大哭。直到我们放下手头的活儿,奔向他,安抚他。虽然力气大不过姐姐,弟弟却有制胜法宝,可以随时调动所有的大人来做他的“帮手”——小孩果然是天生的外交家!
现在,姐姐也不甘示弱,既然弟弟靠哭赢得了父母的关注和同情,她也会。仿佛只要哭声够大,就能赢得我们同情。有段时间,我只要离开他们身边一分钟,两人就迅速开战。
弟弟还学会了诬陷。有次我明明看到他自己打翻了一杯水,问他是谁,他却指着姐姐。
有时,姐弟争执(通常是弟弟拿走姐姐喜欢的东西),姐姐打弟弟,爸爸打姐姐屁股,我批评老公太严厉,老公回击我溺爱孩子。二宝大战升级成四国大战。
后来,只要他俩一吵架,姐姐就对我说:你不要给我生弟弟,我一点也不喜欢他!
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不是养出“公主病”、就是变为“妈宝男”。
3
终于,我忍无可忍,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别来找我!
我试着不去做救火队员。
一次,弟弟打哭着跑来找我,告诉他姐姐打了她。
过去,我可能马上就冲过去批评姐姐了。可是这次,我没动,只问他“姐姐为什么打你?”
他答:“姐姐不给我玩贴纸。”
“可那本来就是姐姐的贴纸,她可以不给你。”
我也没有去安慰弟弟,只是等他停止哭泣,告诉他:
“你如果想要,得说‘请给我玩一下贴纸’。”
他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又跑回来,还是不高兴:
“我说了‘请给我贴纸’,姐姐还是不给我。”我没有帮他去“讨要”,而是告诉他:
“那是姐姐的东西,她不给你,妈妈也没办法。要不就你去玩别的吧。”
弟弟又跑开了。
两人居然没有再争吵。过了一会儿,我吃惊地发现,姐姐给弟弟分了几张贴纸。
4、
又有一次,两人打起来,弟弟咬了姐姐一口。
【小孩总爱打架怎么办(自从用了这一招,家里再也没发生过“四国大战”)】这回轮到姐姐来找我哭诉。
我同样告诉她:“这个问题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她的办法自然是“以牙还牙”,狠狠地咬回去。
放在过去,我肯定大发雷霆,一人打三十大板。可是这次,我选择性忽略。我发现,这两个小孩打架,最坏结果,也就是一个牙印,一道指甲抓痕而已,不会再伤得更重了。
等两人不打了,我问女儿:“这样打架能解决问题吗?”
她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摇摇头。
姐姐也终于明白:弟弟不再是过去那个弱小的只会哭着找妈妈的宝宝,两人已经“势均力敌”。
神奇的结果发生了——
姐弟俩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玩到一起的时候多了起来。弟弟也不再仗着自己年纪小,也不利用哭闹来问姐姐要东西了,他学会了跟姐姐请求,也能学会等待。
姐姐虽然在这件事上占上风,但她本来并不是不想跟弟弟玩,只是为了争而争。她一个人玩得无聊,仍旧会主动把玩具让出来给弟弟。
说教往往起不到作用,唯有事实才能教育他们。当互相争抢打架的结果,只是在脸上多了几道抓痕而已,那么下一次,孩子们自然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得相处。
5、
上星期,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姐姐得到一个小箱子,出发前那晚,她一直在房间里兴奋地整理东西。
到了酒店,我打开箱子,几个纸尿裤掉出来,我才发现,姐姐不仅带了自己的衣服,还带上了弟弟的内衣和玩具。
我哑然失笑:姐弟俩真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活宝啊。
我们总以为在教育孩子、保护孩子,把我们经验传授给他们。但更可能发生的是,因为成年人过多干涉,才导致孩子们的关系越理越乱,也错失了学会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他们始终活在成年人的羽翼之下。
可是,我们不能保护他们一辈子。关系唯有磨合,才能变得更好;生命经历挫折,才会迅速成长。这一次,退出孩子们的战争,当“哑巴妈妈”,对“冲突”袖手旁观,恰恰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获”。
推荐阅读
- 你是在想我,随之托梦给我
- 打架这件小事
- 该不该拿咖啡师当兼职
- 一个煤油灯盖养出一个书法“家”???——小孩儿学书记一
-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吕柯姣|【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吕柯姣 第23本《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 《伊甸湖》――什么叫不就是个小孩子
- 【公益咨询】小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 与老婆大人书之“九月一号给未来小孩的一封信”
- 《啼笑皆非的人生》第三十章忧郁小孩,离家出走
- 小孩教育学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