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文章图片
搬家后,住的地方离单位有两站公交,每天上班,公交要先经过一个路口,然后到达我下车的站,等于我下车了还得往回走到刚才的路口,再拐弯走去单位。
经常踩点搭某一时间的车,总会遇到同一个司机大叔。有天他主动跟我打招呼,说昨天怎么没见到你,请假了吗?我愣了一下,说昨天出门早,坐的上一趟,他“哦”了一句,让我去座位坐好。从那以后坐他的公交,上车就见他对我笑,知道混了个眼熟,就总是边滴卡边笑着对他点头说早。
有天下班走去车站,看见司机大叔正开着早上那班车减速过路口,他也发现了我,我和遇见了老朋友一样忽然心情大好,笑着跟他挥手,他以为我要坐,右手抬起来准备停车按下开门键,那时车还没到站牌只是在路口呢,我连忙摇头,跟他一通比划我是要坐返程,他点点头,继续专心开车,我目送他离开了视线。
从那以后,早上如果碰见他,他就会主动在路口停一下,让我不用走那段回程路。刚开始受宠若惊,后来就很感激,为了不让偶有的其他乘客误会,我总是在他停车前按铃,让他们觉察不到我的这点小优惠(奇怪的逻辑)。
前天早上,我照常上车滴卡说早,司机大叔看着我,说“今天载完你,下次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我回想前几天,他跟我说过一次工作调整,问是要去开校车了吗?他说不是,只是换班,换到更早一点的班次了,估计载不到你了。我其实还没睡醒,就只“哦”了一句,就坐去座位上闭眼养神。
快到那个路口,我和往常一样提前按铃,他伸出右手冲我摇了两下,我以为是说今天不能提前下,点点头,结果他依然在路口就停了。车门关上的瞬间,我突然反应过来,那其实是他和我一个小小的告别,因为以后再不会这么频繁坐到他开的那班车,也不会再有这样路口提前下车的小优待。
我生性有些多愁善感,走在路上,回想着他刚才的挥手,有些后悔没有也和他挥手告别,为着每天上班前如熟人般的问候,还有他额外一点照顾的感激。
曾经看过一段话:“真正的离别不是轰轰烈烈告别后决然离开,而是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如往常一样出门,再也没回来。”
大一开学那天,爸妈陪着我去学校报到,我在学校里注册拿资料,他们在宿舍里帮我整理床铺。弄完回寝室,他们都搞定了在等我。聊了没两句,他们说那你忙吧,我们就先走了。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我送他们到楼梯口,因为是七楼,他们执意不让我送下去,絮叨着让我和室友好好相处。我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接下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他们。目送他们下楼后,我发了疯冲回宿舍阳台,盯着楼下的马路想再见见他们,等了很久没看到,才想起他们走的反向路,已经搭地铁离开了学校。
那是第一次要和爸妈长时间分离,之前从来没想到过这个场景,情绪突然很强烈,但是顾虑到宿舍里还有新室友们,就一直压抑着面对阳台。和我同边床的室友——现在是闺蜜——本来和家人聊着天,突然走来阳台站在一旁,侧头看看我发红的眼眶,了然说,想哭就哭吧,我知道你很舍不得,我住过校。
我终于哭出声。
往后的大学生活倒也并没有因为这场离别影响太多,可能是我的随遇而安,也可能是大学伊始,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面对处理,我似乎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适应期,不需要每天和爸妈打很久很久的电话,就顺利过渡转换了身份。倒是后来,听说我妈在家,对着我空荡荡的房间,抽着鼻子叹着气,自言自语过几次,她是真的不在家,去外地生活了。
这个暑假爸妈来看我,陪了我大半个月,每天早晨只用管着自己洗漱收拾,坐到餐桌前就有吃的,为了这我的闹钟都往后调整,因为可以多睡一阵;晚上回家,也不用自己动手,饭菜早都备好;吃完东西,一家人散步、看奥运、闲聊,生活简直舒服得想发胖。
到了临走的那天,我妈不让我送去火车站,于是送至公交站,和他们挥手,目送他们离开,因为那趟公交的路线很绕,我特意拉着某君走另外一条路回家,这样还能再和他们相遇,再短暂见一次。
不是没有伤感,只是我不想对着他们表露。回到家,靠着某君,我突然就崩溃,继而大哭,他让我哭完,边帮我擦脸边笑,说之前看你们电话常吵,你还不想他们来,这次走了你又舍不得,你说你是不是作。我只顾抽泣不说话,他又说,其实已经很幸福啦,想想多少人一年到头,都没有一个这么长的假期和家人待一起,珍惜这段回忆,然后继续你自己的生活就好了,你好好的,他们才放心啊。
前两天看文章,达达令说,“情绪有时候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任凭你此时的喜怒哀乐,你只需要接受它的存在、呈现、释放、隐忍、接受、淡化,最后回归平静。”
一次一次的小别离,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从嚎啕到内敛,最终学会背过身消化所有情绪,转头来笑着挥手说再见。
“其实人从出生,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上天的善良在于,它让你在一场场小的告别中演习,提前感受这种哀伤,之后你经历生离死别时,你所磨练出来的承受力,会不至于让你在瞬间崩溃。”
看《华胥引》,一国之君的慕言,请求高深的秘术师,把自己十五年的寿命分给垂危的阿拂。
于是阿拂活了过来,满心以为自己真的被赋予了新生命可以和他长长久久。而对于慕言来说,是花了十五年的时间,说服自己接受阿拂最终的离开。知自己死期不可怕,知至亲死期方煎熬,因为时光每逝去一日,就增添一分的恐惧:你知道对方会在何时死去,却只能眼睁睁等着那个大限的到来,改变无门,无能为力。
《十八岁的天空》里,校长对着即将高三的同学们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绝对公平的,一个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另一个,是我们都会面对死亡。”
和某君做测试,聊到死亡,我说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终有一天会死亡,但是我始终无法坦然想像死亡之后的事情,我和亲人,和一切都无法再有联系,我也再没有感知,就很恐慌,嗯我是挺怕死的。他倒是看得很开,说从历史的大局看,这是一种生命的往复循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只是希望那一天不要太意外或太早到来就是了。
“就是这份‘总会到来’所赐予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感同身受到自己存在于此刻的珍贵,让我不再想纠正别人的人生,而是更在乎此刻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达达令这样写道。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希望活在当下,把握现有的喜悦和幸福吧,因为“离别总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而人生本就是一个走向结束的过程”。
终有一天,我们要去历经生命中那场最盛大的告别。
长路漫漫,陌路相逢,感恩遇见,后会有期。
推荐阅读
- 迷茫的未来
- 你的甜言背后是什么
- 生命“毛线”
- 商务英语流利说|商务英语流利说 你选择就业还是创业(Talking About Business)
- 其实不是这样的
- New|New Start
- 勇气才是最大竞争力
- 就这样,随心着吧
- 2018-05-25
- .NET|.NET Core中使用g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