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这样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很小我就听许多同学对我说:“你真坚强!”那个年代很少用坚强这个词。因为父母离异这种少有的故事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因为我没有在人前流泪,因为我的学习照样好。于是,我欣然接受这个美称,继续努力我的“坚强”。妹妹年少不懂事,父亲年老不管事,我是家中一老一少的依靠。谁欺负妹妹我就跑去打架;父亲单位里人欺负他我就一封信向单位领导告状;家贫境寒,我自作主张一张困难申请补助寄给父亲单位,轻轻松松补贴的钱就批下来了。我总在无意间做了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我曾夜半翻山越岭徒步赶去我父亲单位,成为天方夜谭瞬间在整个工地传为奇事。我为家里做一切事,同时又是父亲的出气筒,他会爬上屋顶整整骂上我半天,为了什么事连自己都不知道。他只沉醉于自己的不幸和不满,牢骚和怨言随时向我发作,可我照样成绩优秀,所以,又有人说:“你真坚强!”他从不过问我的学习,仅拿我的学习作为他唯一可炫耀的资本。漫漫求学路,所有重大选择我无人商量,独自定夺,一人承担。多年来,我不得已养成了遇事不慌张的习惯,独自权衡利弊得失,却被冠以果断决绝,冷静理智的评价。我比男人更勇敢无畏,更坦荡磊落,同事们说我外柔内刚。
其实, 真的不是这样的。
我内心脆弱,敏感易碎。表面冷漠无情,其实激情似火,多情惆怅。另一方面,我看似柔弱,实则狂野奔放。连唱歌也一样,我不爱婉转悠扬,更喜铿锵豪迈。我常用最坚硬的外壳包裹最柔弱的内心,可心的最深处我仍是孤独寂寞。我不是外柔内刚,我是外刚内柔。父母离异,父亲早逝,所以我比谁都渴求爱的抚慰。我不愿倾诉是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是因为我的标准太高。我常把失望和哀伤深埋心底,只为无人能懂。我懂人,但人不懂我。所以我更愿倾诉给无生命的物。我比谁都害怕分离,所以我宁愿独处不愿聚。我比谁都更容易触景伤情,所以我的泪似乎总也流不完。我不止想有人陪着我,哄着我,宠着我,我更想有人抱抱我,拍拍我。但我恪守“宁缺毋滥”,所以我宁愿寂寞也不肯轻易与人分享。我想敞开心怀却往往把自己裹得更紧。对许多事和物我其实比谁都更在意,也更容易动情,动情越多,便是失落越多。
我一点也不坚强。自卑于没有一个好身体,我害怕,恐惧。同时也渴望被理解。又因常被误解,我索性便不再多辩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