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1.如何正确看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中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斗争的开始 , 是中学生系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 , 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从短期影响来看 , 逆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起初 , 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一直被忽视 , 宝贵的学习时间被浪费 , 升学的机会也失去了 。最后 , 学生被推到了社会的另一边 , 认同了违法犯罪行为 , 对学生的人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1.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奶”期的正常表现 。很多家长应该知道 , 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 , 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批判性地看待身边的事物 。因为他们思维不熟练 , 会在前进的路上磕磕绊绊 。意味着叛逆的成长 , 成长意味着进步 。成长中的问题 , 只能在成长中解决 。只要家长和老师对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 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 , 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会选择回归 , 重新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反映了学生需要关注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 , 学生渴望与周围的人不同 , 希望突出自己;另一方面 , 他们希望和周围的人一样 , 从而获得足够的认同 。“别的同学有”是很多同学让父母有东西最常用的理由 。就整个学生群体而言 , 一方面要表现出和成年人不一样 , 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升高的歌 , 说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 。另一方面 , 他们渴望尽快长大 , 模仿成年人的生活 , 所以有些学生会用抽烟、早恋等标志性符号给自己贴上“我长大了”的标签 。总而言之 , 逆反心理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什么都要扭 , 处处反对大人 。只要学生有被认可的需求 , 就有被改造的机会 。3.合理引导逆反心理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外言论时 , 老师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故意和老师作对 , 或者哗众取宠 , 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 。不能就这么“冷处理” , 把学生晾在一边 。而是要看到他背后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 , 我需要理解 。他们不理解我 。快来关注我 。”要找机会和他们沟通 , 听听他们说的话 , 减少他们的压力 , 增加他们被认可和肯定的感觉 。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扯皮”让老师难堪的同学 , 可以在学习中利用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 启发他们利用这种做题找毛病的习惯 , 找出问题的毛病 , 通过这种方式理解问题的意图 ,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学的知识结构 。对于父母来说 , 孩子的逆反心理更直接 , 简而言之就是“不听话” 。在这个阶段 , 孩子和父母吵架最频繁 。在这个敏感时期 , 家长不能简单地用程式化的方式训斥孩子 , 因为刻板的批评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 。但是 , 孩子一味的迁就甚至屈服是不合适的 , 因为在这个阶段 , 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 。反而会觉得父母的自我放纵是对自己的敷衍 , 内心的担忧根本得不到满足 , 逆反心理会愈演愈烈 , 不断挑战父母的容忍极限 。家长要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 , 少做评价性的结论 , 多做总结性的陈述 , 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中发泄自己的情绪 。
但对于一些个别问题 , 一旦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 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 。作为家长 , 孩子的情绪是要发泄的 , 不要在心里堆积 。同时 , 他要选择好的时间和场合 , 把这种发泄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激烈的争论之后 , 还是应该有一个相对冷静的沟通 , 哪怕只是短短的一两分钟 。家长要知道 , 正是那句话 , 激起了孩子的巨大 。4.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部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 , 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 之后会和父母老师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 。但有些学生现阶段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这样的学生总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 甚至表现出一种人格倾向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识抬举”、“软硬兼施” 。这样的学生很难转型 。因为这类学生往往比较敏感 , 害怕受到伤害 , 渴望得到关注 , 排斥他人 。有些老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是不起作用的 。比如欣赏和表扬 , 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夸张的表扬就会产生戒心 , 意识到自己还不如老师的表扬 , 进而怀疑自己之前的表扬有多少是真的 , 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 , 产生破碎的想法 , 加剧自己的逆反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 , 选择合适的时机表扬他 , 帮助他重拾信心 , 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 。我称之为负面关注 , 也就是表面上不用心 , 背后写文章 。比如希望这位同学通过回答简单的问题来建立自信 , 寻找表扬的机会 , 但是直接抛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觉得尴尬 , 加剧他内心的自卑 , 这就需要创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 。比如这位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个座位 , 我就把最简单的问题放在第四个问 。第一个问题是第一排的同学回答的 , 第二个问题好像是第二排的同学随便回答的 , 以此类推 , 所以他回答第四个最简单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比如 , 我知道这位同学的学习是15 , 但讲课日是5 。在提问之前 , 我想问你今天是什么日子 。然后按照5、15、25的顺序回答问题 。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 , 可以绕过学生对他人的心理防线 , 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集体生活和被他人认可的机会 。与这样的学生交流的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 。敏感的学生听到一句在常人看来往往很正常的话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 几个月的努力可能因为一句话而重新开始 。比如很多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之类的感同身受的话 , 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敏感的学生 , 因为他自己也排斥别人的关心 , 他也不愿意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 , 作为老师 , 你应该对你的学生坦诚 , 让他们感受到你关注他们的愿望 。“我实在无法理解你刚才的观点 , 但我愿意努力尝试 , 这需要你的配合 。你能每周都这样跟我说话吗?”因此 , 对这类逆反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是真诚的、坚持不懈的 。有了这样的决心 , 我们就会发现 , 改造这样的学生 , 所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的要短 。二、逆反心理的策略1、关心、尊重、欣赏 。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 , 虽然外表看似冷漠 , 内心却充满痛苦和焦虑 。因此 , 老师、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关心和体贴 , 一定会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敌意 , 并在对立双方之间进行心理沟通 。自尊和尊重是生存的基本需要 。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人的天性 。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一旦他们取得了进步 , 就应该立即受到表扬 。
否则 , 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 , 就会失去信心 。对于后进生 ,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 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势 , 认真提出他们的希望 ,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未来 , 取得更快的进步 。2.沟通 , 交流 , 信任 。当老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时 , 学生就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特别是对于那些遇到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 , 用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的学生 , 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 。家长和老师要学会理解学生 ,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 尽量缩小“代沟” , 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 心理上要和学生兼容 。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越深 , 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少 。3.心理教育和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意图的矛盾 。为此 ,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介绍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 , 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 改善自己的心理环境 , 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得到升华 。如果学校有条件 , 学生应该选择卫生学的科目 , 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自省和自主 , 将健康的生活心理内化 。4.主动倾诉 , 发泄 。通过情感叙事、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 , 引导学生释放内心矛盾和不良情绪 。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 减轻或消除障碍 。当然 , 感情的闸门不能放任不管 , 文体活动也不能无节制 。因为学校有纪律 , 家庭有规矩 , 你要自律 。所以要合理选择宣泄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 , 不违反常规和纪律 , 不压抑自己 , 让自己的心理感受得以顺畅表达 。5.加强同伴指导 。同辈群体在感染青少年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群体是对个体正常心理的一种推动 。加强对同伴群体的正确引导 , 及时发现不良习惯 , 尽早扭转 , 是防止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惯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对于“领导者”和那些能在同辈群体中兴风作浪的人 , 更需要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一般来说 , 逆反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倾向 , 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 。同时 , 逆反心理也有积极的意义 。逆反心理的本质是彰显个性 , 突出自我 。心理学界把逆反心理称为“心理抗拒” 。一般来说 , 叛逆的目的不是为了反对别人 , 而是为了表现自己 , 保护自己或者突出自己 , 在内心构建一个“抗感染层” 。所以 ,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 , 是正常的 , 是每个人自我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逆反心理的体验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6.预防和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 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把握 。主观努力: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独特形式 , 是人类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 , 要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 , 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 ,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 提高自知力、自觉性和自制力 , 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解决问题 , 从而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 。这是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的一些方法可能是不恰当的 , 甚至是错误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 ,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 是正确的 。中学生要理解自己的内心 , 原谅自己的行为 , 不要叛逆 。客观保证:老师和家长应该更新
1)理解学生 , 尊重学生 , 真正关心学生 。教师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 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 , 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 我会希望教师如何处理某个问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往往是由于缺乏相互了解造成的 。如果老师能时刻做到‘心理换位’ , 就能理解学生 , 就能时刻保持一颗‘童心’ 。如果他们懂学生的心 , 就能理解学生的苦恼 , 更深刻地理解学生的需求 。只有老师和学生分享快乐、烦恼、悲伤 , 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自己的’ , 愿意和他们亲近 , 愿意听教 , 这样教育效果才会翻倍 。一般来说 , 师生思想反差越大 , 学生越容易叛逆?相似的想法互相吸引 , 相反的想法互相排斥 , ‘你的调门越高 , 我越不理你的话’是学生的普遍心理 。因此 ,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标准 , 减少反差 , 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实 , 耐心说服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和老师在批评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时 , 要注意摆事实 , 讲道理 , 让学生害怕知错就改 , 等待批评 。但是老师不这么做 , 而是表现出理解 , 等待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这样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宽容包括允许重复 。学生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 , 有复读很正常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复读 , 并抓住复读的机会继续深造 , 从而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反复抓 , 反复抓 。当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时 , 千万不要完全否定他们 。老师的“辫子”和“伤疤”是最让学生反感的做法 , 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 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我放弃 。当学生违纪或者‘顶撞’老师的时候 , 老师要冷静 , 出现僵局的时候 , 要冷静 , 要拖延 。这样有助于双方冷静 , 防止双方说多了伤感情 。此外 , 教师应该做一些思考和调查 。以后处理的时候更容易冷静 , 更客观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 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 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矛盾行为 。对于中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 要有针对性的去做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逆反惩罚 。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 。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在今天未必可行 。与成年人相比 , 不满足于‘老套’事物的学生少了传统习惯思维和保守思维 , 不会固步自封 , 更容易发现成年人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 , 吸收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比成年人强 。对此 ,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积极的 , 也是合理的 。教育工作者往往能从学生的逆反心理反应中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 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当然也要看到 , 逆反心理的发展 , 对学生的固执和偏见的做法 , 会阻碍学生接受正常的教育 。有些反心理有一定道理 , 有些没有 , 所以需要具体 。而且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心理习惯 , 就会显得固执和古怪 。凡是不合自己心意的 , 明着是对的 , 硬着是错的 , 明着是好的 , 硬着是坏的 , 就失去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标准 , 也就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应有态度 。所以要及时纠正逆反心理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 , 逆反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 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 , 教育实践 , 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教育 , 是
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 消除逆反心理并不容易 。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 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 , 一定会事半功倍 。7.尊重和表扬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良药 。卡耐基曾经说过 , “使一个人的能力达到最好的方法是表扬和鼓励 。”根据自主性理论 , 人们都有成为自己主人的倾向 。当对方施加压力 , 触动了自己的自主权 , 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 从而排斥别人的意见 , 甚至做出与要求相反的事情 。如果一个老师想要固执 , 必须磨平学生的棱角 , 那么他可能会对自己的口头态度不满 , 变得更加叛逆 , 从而拒绝接受教育;或者自暴自弃 , 玩世不恭 ,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双输 。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 , 多表扬 , 多微笑 , 抓住机会在和谐的氛围中教育他们 ,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和表扬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良药 。8.把叛逆作为破除旧思维、建立新观念的起点 , 进而引导学生发展为真正的创新思维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 老师要尽一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 避免发脾气 , 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说错话 , 做错事 , 学生也很难理解老师的过错 。多与学生沟通是化解学生逆反情绪的有效途径 , 也是发挥教育效能的重要手段 。沟通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 。走进学生的内心 , 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 ,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军人打仗 , 要知己知彼;他看病 , 要问问题;教育人的时候 , 他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 。想要解锁 , 不仅要看外表 , 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 , 提高自信心 。我认为 , 只有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 , 才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 他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 他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 , 他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 他就学会了爱自己 。没有什么学生是不会做的 。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 , 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坚信情、爱、智、心 , 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 。做人难 , 育人更难 。敲开学生的心门 , 让他们学会做人 , 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努力的终极目标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 大多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因此 , 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 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态度 , 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 , 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当学生表现过激时 , 教师要学会控制愤怒 , 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策略 , 巧妙化解师生矛盾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 。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 教师不应有失偏颇 。说理既要讲有利的或好的一面 , 也要讲有害的或不好的一面 ,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 。在学科教学中 , 教师应充分发挥青春期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 ,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对有消极逆反心理的学生的引导 。教师不得用压制和强迫的方法顺从学生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消极和逆反心理 , 而应认真做
学生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是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 容易简单片面地看待问题 。但他们在诚实坦率中豁达朴实 , 敢想敢说 。只要原因明确 , 改变他们的态度是指日可待的 。对这类学生的引导重在讲清道理 , 排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 , 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 , 打动学生的情感 , 引起情感共鸣;第三 , 要因势利导 , 有说服力 , 利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法和教育媒体 , 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 也就是说 ,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 对症下药 , 采取各种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 , 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 , 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实践证明 , 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调节和引导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 有利于青春期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们希望并相信 , 通过全体教师、全体社会成员和全体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 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撑起一片光明的天空 。
怎样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家里 , 现在的小学生既是“小皇帝” , 也是“小公主” , 更是承载着几代人希望的“小太阳” 。在学校里 , 老师往往把他们当成“小大人” , 要求严格 。然而 ,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 。从心理上看 , 他们求知欲很高 , 好奇心很强 , 兴趣广泛 , 充满幻想 , 喜欢参与 。在这个阶段 ,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 , 变得越来越独立 , 尤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 , 讨厌大人还把他们当不懂事的孩子 。但他们毕竟不成熟 , 缺乏涵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虽然求知欲很强 , 但并不执着 , 容易改变兴趣 。虽然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情吹毛求疵 , 但他们的批判行为往往是盲目的 。这些反差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的滋生 。学校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过度控制 。有的老师不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实施管理和教育 。相反 , 他们使用简单、强制性的强制或惩罚方法 。过度的控制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威胁 , 把老师的合理诉求当成了“控制、卡、压” 。他们可能拒绝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 甚至故意做一些与要求相反的事情 , 违背教师的道德原则 。自尊心受到伤害 。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片面的 ,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他们用一种态度对待天才学生 , 用一种态度对待后进生 。不公平的待遇引起后进生的怨恨 , 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如何克服和消除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 引导和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俗话说“心脏病一定要用心药治疗” 。要解决这个问题 , 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必须了解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 , 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 用尊重和理解打开他们的心扉 。第一 , 平等相待 , 和学生交朋友 。教师要改变习惯性的居高临下的态度 , 变操纵三三五四的依赖关系为良师益友关系 , 变单向的规训和垂直传递为双向的互动和相互交流 。教师要主动放弃对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的操纵和控制 , 代之以关心、引导、鼓励和支持 。他们应该以学生为本 , 平等对待学生 , 帮助学生发展 , 与学生交朋友 ,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这样 , 学生就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独立判断、独立选择 , 从观众和听众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 ,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 学生才能“尊师重道” , 消除逆反心理 , 自觉接受教育 。我经常用的方法是平等谈话 , 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 , 掌握好这个技巧 ,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与学生交谈 ,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 ,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在你和一个学生交谈之前 , 你首先要掌握这个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 , 是猜测、防御、恐惧、沮丧还是对立 。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 , 采取相应的对策 ,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二、真诚是相对的 , 理解铸就成长 。作为老师 , 一定要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 , 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 。大人渴望理解 , 孩子更渴望理解 。很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我们不明白教育从哪里来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生 , 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和心理咨询师 , 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 , 不真诚地与他们相处 , 他很难顺利开展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疏导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放下架子 ,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 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 以真心换真心 ,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 , 你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 让他们从内心接受你善意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于爱 , “微笑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我们经常提倡关爱每一个学生 , 对他们充满爱 。教师应该讲民主 , 创造良好的氛围 , 体谅学生 , 特别是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 。要在情感上亲近他们 , 在兴趣上引导他们 ,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 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隔阂和对立情绪 , 乐于接受教育和劝导 , 逐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 。爱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触动心灵 , 先不要感伤 。”从教育实践来看 , 用“微笑教育”代替“训斥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指出 , 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交流 , 情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当师生的情感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时 , 受教育者的理性和情感就会产生共鸣 。实践证明 , 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学生 ,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微笑教育” , 因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以软而不硬为主 , 学生在心理上微笑时会有愉快的心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多年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 。教师要胸怀宽广 , 站在学生的角度 , 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模式去分析判断事物 , 然后因材施教 , 对症下药 , 让学生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 , 自然会心服口服 。四 。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学习、生活环境 。公平 , 树立教师威信 。如果老师故意偏袒某个人 , 必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 , 那么当老师的威信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要提醒老师 , 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 , 一是要公平公正 , 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平时观察学生 , 要平等对待资优生和差生 , 不分厚薄 , 不要有“百善一恶一恶”的心理 , 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 就不会随心所欲 , 按照自己的主观印象行事 。另外 , 对于要处理的问题 , 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进行调查研究 , 了解真相 , 进行客观分析 , 做出公正合理的结论 , 得到学生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这样也可以提高老师的威信 , 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 。留空间 , 给空间 , 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当学生违纪或“顶撞”老师时 , 教师应适当使用短暂的沉默 , 这不仅给了他们理清思路、遣词造句、观察学生反应的机会 , 也给了他们反思自己的机会 。这样的“冷处理”可以缓和气氛 , 让学生冷静理智 , 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育 。有时候 , 可以用沉默来代替对学生的直接批评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论坛等形式 , 让家长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年龄特点以及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让家长明白 ,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 , 学生情绪反复 , 行为多变 。他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 不能不尊重 , 不能不理解 。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鼓励和批评 , 但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规律 。对孩子不抱太大期望是人之常情 , 但期望他们成功也会适得其反 。
文章插图
如何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呢
文章插图
怎样克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 , 也是问题心理 。有消极和积极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 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式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求异和思考 , 这是青少年智慧的火花和创作的源泉 。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镜子 , 如果能正确运用和引导 , 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 , 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 。当逆反心理调节不当时 , 会产生负面效应 , 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顺利进行 , 进而转化为矛盾 ,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事故甚至悲剧 。近年来 , 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家庭悲剧屡见报端:有的青少年伤害父母 , 有的自杀自残 。令人震惊的报道令人震惊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没有正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 , 没有正确引导和调控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结果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变态心理 , 不同于变态心理 , 但具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 后果严重 。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人格 , 使其信念动摇 , 理想泯灭 , 意志衰退 , 工作被动 , 学习被动 , 生活萎靡不振 。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 也可能转化为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 。因此 ,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预防 。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持积极的态度 , 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是主体和客体 。因此 ,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有主客观因素 。知道了逆反心理的两个因素 , 当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 , 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调试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 , 就是从小时候对父母的依恋 , 变成了对朋友的依恋 。所以亲子关系冷淡 , 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 。这时候 , 父母要善于引导 ,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 还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 经常与他们交流 。同时 , 他们应该尊重青少年独立的权利 , 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世界 。只有这样 , 青少年才能顺利度过这段情绪不稳定的时期 。教育者要了解和顺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规律 。有了爱 , 就要有童心 。对于他们的好奇心 , 你要给他们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不要以一个有经验的人的身份警告他们停止好奇心 。虽然青少年在实践中走了弯路 , 但他们的成长经历比父母的说教要强百倍 。随着青少年的成长 , 家长不应该总是采取包办、监督婴儿的方式 , 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独立空间和独立权利 。成年人应该与青少年平等相处 , 不要用命令和训斥 , 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他们 , 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尤其是当他们提出一些要求和意见时 , 不要支支吾吾 , 让你失去对孩子心灵的信任 , 堵塞心灵沟通的通道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要看到青少年的优点 , 多体谅他们的困难 , 理解他们 , 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 , 让青少年有一个快乐轻松的心情 , 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当然 , 青少年也要努力理解父母和老师 , 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父母的啰嗦和老师的批评都是好意 。成年人也是人 。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他们也会犯错 , 误解别人 。青少年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青少年要时刻提醒自己虚心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 遇事尽量克制 。你懂的 , 退一步海阔天空 。进来吧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 多参加课外活动 , 发展兴趣 , 展示自我价值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 , 青少年会逐渐明白 , 单纯的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合理的 , 但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
推荐阅读
- 如何看待美国打压我国高科技发展 如何看待美国,如何看待美国的持枪自由
- 如何培养幼儿专注力教研中班 如何培养幼儿专注力,如何培养幼儿专注力和注意力
- 如何谈判赔偿更容易成功 如何谈判,如何谈判和起草商务合同论述
-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作文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如何打击恐怖主义英语作文
- 足球如何分析大小角球 足球如何分析,足球如何分析大小球
- 毛泽东如何对待新四军
- 如何品威士忌好坏 如何品威士忌,如何品威士忌酒
- 火风是什么活佛 如何判断火风是活佛,为什么认定火风是活佛
- 跨界电商什么国家好做一些 跨界电商什么国家好做,跨界电商什么国家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