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文章里刚回答了一位杭州朋友的问题 。
“为什么武夷山人喝茶这么彪悍?明明整桌都摆满茶 , 却没有配茶点?”
这不奇怪 , 为了让喝茶过程更纯粹 。
吃了柑橘、苹果、巧克力、芝麻糖、桃酥、瓜子、山核桃仁、肉松饼、花生之类的茶点后 , 再去喝茶 。
此时的茶仅是配角 , 次陪末座 , 负责吃甜了解腻/吃噎了顺喉 。
花花绿绿的茶点吃下后 , 无法保持灵敏的味觉判断茶水细腻层次变化 。
因此 , 如果专注茶味本身 , 不需在茶点上花太多心思 。
【泡岩茶,为什么武夷山人很少洗茶?聊聊武夷山喝茶的“地方特色”】简单备点面包片、苏打饼干等 , 负责提供能量 , 预防茶醉即可 。
请客喝岩茶 , 亮出一、两泡正岩好茶 , 专注茶味本身更能体现待客诚意 。
不过那位杭州朋友的问题 , 让麻花展开了不少联想 。
自从开公号以来 , 类似的提问方向 , 不在少数 。

《2》
一、为什么武夷山人不爱用玻璃杯泡茶?
因为武夷岩茶也好 , 武夷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也罢 , 泡茶时都不建议用玻璃杯 。
用基础款的白瓷盖碗冲泡 , 最经典百搭 。
在武夷山 , 但凡家里有做茶/开茶叶店纳客/开店专门批发卖茶的人家 , 茶桌上摆出来的 , 十有八九是盖碗 。
用惯了盖碗后 , 再去换成其它茶具 , 反而不顺手 。
哪怕退一步 , 对不擅长用盖碗泡茶的新手来说 。
当你在泡岩茶时 , 选一把容量小一点的茶壶泡茶 , 也远比玻璃杯好 。

玻璃杯泡茶 , 茶水没法及时分离 。
干茶条索一直浸在热水里 , 将茶味物质全部释放 。
投茶太多 , 直接放半包茶进去闷 , 茶味忒浓 。
但仅放一小撮进去 , 泡出来茶味勉强浓淡适宜 , 但茶汤滋味层次 , 远不如逐次冲泡出汤 。
玻璃杯泡茶 , 更适合泡绿茶、黄茶、花茶等 。
对岩茶和正山小种而言 , 并不实用 。
因此在武夷山喝茶 , 玻璃杯的出镜次数自然不高!

《3》
二、泡岩茶 , 听说用武夷山的水最好?
这个说法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有一定道理 , 因为武夷山的水质是真的好 。
在武夷山当地 , 出了不少泡茶用水的牌子 , 算是小有名气 。
之前去桐木时 , 专门接了一桶山泉水回来 。
水质清冽 , 入口甘冽 , 清清爽爽 。
晚上回到酒店后 , 烧水泡茶喝 。
只感觉平日喝惯的天心岩肉桂 , 在那天晚上发挥出了更清甜细腻的口感 。
从中可见泡茶用水的影响力!

毕竟 , 一杯茶里面 , 99%以上都是水 。
可溶于水的茶味物质 , 基本以微克为单位 , 存在感很低 。
好茶配好水 , 水质好才能决定出色的茶味风采发挥 。
不过 , 泡出好茶的要求 , 仅是用好水 。
水源地是否产自武夷山 , 并非绝对要义 。
只要确保水质洁净 , 不含过多杂质 , 足够还原好茶本味即可!

《4》
三、为什么在武夷山 , 很少看到有人用建盏?
建盏的产地在建阳 。
而从建阳到武夷山 , 距离很近 , 基本上坐公交车都能到 。
但在武夷山喝茶 , 建盏的确不常见 。
相反是成套出现的白瓷小茶杯 , 普及率更高 , 家家都有备 。

开门做生意 , 或者自家有做茶卖茶 , 平时泡茶招待量比较大的前提下 , 用建盏不实用 。
大量试茶、选茶、斗茶时 , 小茶杯属于消耗品 。
试一轮茶下来 , 待洗的茶杯摞成小山 。 高频率使用过后 , 茶杯的杯口容易磕裂、出现缺口 。
这时就需要淘汰一批 , 再买一批新杯子回来 。
考虑到损耗率影响 , 待客喝茶 , 选基础款的白瓷小茶杯更有性价比 。
建盏的话 , 更适合私人把玩 , 不适合试茶、选茶、待客 。

《5》
四、盖碗泡岩茶 , 为什么当地人很少用茶滤?
茶滤对岩茶来说 , 不是必备品 。
可有可无 , 从省事角度看 , 不用更好 。
许多泡茶多年的老茶客 , 盖碗冲泡技术娴熟 。
早些年在斗茶赛 , 能做到双手同时出汤炫技的人 , 大有所在 。
对自己泡茶水平有信心的老茶客 , 哪怕不用茶滤 , 也有自信能做到不将碎茶倒出来(前提是茶叶别太碎 。 )
再加上 , 近些年的茶空间布置 , 流行“干泡” 。

撤掉了过去水冲水流的湿泡台 , 买一套新中式的泡茶桌椅 , 铺上茶席 , 看着更简洁 。
在干泡台面上泡茶 , 但凡有茶水洒出 , 都要及时用茶巾擦干 。
如果是用茶滤过滤 , 过滤汤水之后 , 滤网上嘀嗒淌着水 , 一不留神 , 又会将茶席弄脏 。
更关键的是 , 盖碗泡岩茶 , 公道杯的普及率很高 。
哪怕有少量碎茶出现 , 盖碗冲泡出汤后 , 这些零星碎叶也能自动沉底 。 倒茶分汤不用担心碎茶流出 。
算下来 , 茶滤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 。
省掉茶滤后 , 能顺带省掉洗滤网的麻烦 , 再省心不过 。

《6》
五、泡岩茶 , 为什么武夷山人不洗茶?
洗茶对岩茶冲泡而言 , 并非必备品 。
当然在茶桌上 , 当地茶农在泡茶时 , 有人选择洗 ,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不洗 , 直接喝 。
因为不洗茶 , 留下头道茶汤 , 还有这样的用途——喝还魂汤!
现阶段 , 喝岩茶还魂汤的玩法有很多 。

1.0版 , 准备两个公道杯泡茶 , 将泡出来的第一冲茶汤 , 留到最后再分茶 。
2.0版 , 更适合独自饮茶尝试 , 多准备一个小茶杯 , 头道茶泡出来后 , 趁热喝掉大半 , 留一小杯还魂汤即可 。
3.0版 , 两、三人喝茶时 , 前3水往每人杯中都分一次茶后 , 剩下来的茶汤都收集起来 , 汇成一大杯升级版还魂汤 , 留到最后再去喝 。
很多茶客认为 , 快出水冲泡下 , 头道茶只是餐前开胃小菜 , 泡不出太多茶味内容 。
其实 , 当你喝过11-12冲左右明显变淡的尾水 , 回过头喝头道茶 , 会感到汤水中的茶味厚度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 。
旁观者清 , 当局者迷 。
有一些事也许当下看不清门道 , 但时隔一段时间回过头再看 , 又是不一样的心境与感受!

《7》
喝还魂汤 , 岩茶圈内有这样的争议 。
一杯茶放到最后都凉透了 , 再去喝茶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不然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同样一杯茶 , 趁热喝与放凉了再喝 , 滋味感受不同 。
趁热啜茶 , 茶水入口更香滑 , 大量茶香沉入水底 , 汤水当中的落水香清晰 。

放凉之后 , 虽然香气不断飘散到空气里 , 茶香表现略有不足 。
但茶水降温过程中 , 溶于热水中的游离状茶味物质不断抱团 。
类似鱼汤、鸡汤、骨汤冷透后 , 汤面结出凝冻一样 。
此时再去喝茶 , 会觉得茶汤入口更醇厚细滑 。
前后对比 , 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