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文章图片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

二〇二二年六月七日 , 浙江温州瑞安渔墩村处 , 一个农妇用哀怨的眼神盯着眼前的一幢幢高楼 , 喃喃自语道 , “你们的房子是建起来了 , 但我心里的房子是永远塌了 。 ”
这个女人叫郑美菊 , 她所指的是渔墩村旧城改造 , 建设新农村计划 。
但实际上 , 郑美菊家分到的房子远不比其他村民的房子差 , 至于具体赔偿款 , 郑美菊家得到的也远不比别家少 。
说起来 , 郑美菊暗自神伤的不是房子本身 , 而是她心里的那口气 。

郑美菊不服 , 国家的政策是针对大多数人而言的 , 那她这个少数人就活该沦为时代的牺牲品吗?
到底是政府无理 , 还是郑美菊恶人先告状 , 我们一探究竟 。
新旧交替是世界永恒的运行原则 。 2011年的一天 , 浙江温州瑞安渔墩村村民得到了一则惊天消息 。
当地要改造城中村 , 村民需配合政府做好拆迁工作 , 大家都会得到对应的拆迁赔偿 。
拆迁 , 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想遇见的事情 , 一朝拆迁 , 一家升天不在话下 。

拆迁通知下达 , 大多数村民都积极响应着政府的拆迁规划事宜 。
奈何 , 凡事皆有例外 , 对部分人来说 , 则完全相反 。
郑美菊家便是典型的例子 。
自从政府下达拆迁通知以来 , 郑美菊便日夜难安 。
渔墩村死活不同意拆迁 , 拒绝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 , 和郑美菊同样愁苦的 , 还有政府拆迁办的工作人员 。
郑美菊不懂 , 政府为什么这么针对她家?
当地拆迁办同样不懂 , 政府都给出这么优惠的拆迁赔偿条件了 , 郑美菊怎么还是一直唱反调?

终是立场不同 , 就客观来说 , 国家给予的房屋赔偿确实已经很优惠了 。
根据赔偿协议 , 住户的房屋面积大于220平方米的 , 国家会补偿到290平方米 , 如果村民提前签订合同 , 国家还会再额外奖励40平方米 。
换算下来 , 这户人家总共可以获得330平方米的补助 。
除此之外 , 当地村民还享有征地返回地政策 。
根据政策 , 村民会获得赔偿面积的1.8倍 , 即330平方米的1.8倍 , 最后合计下来是594平方米 。
于旁观者而言 , 这项政策已是极为利民了 , 郑美菊理应接受 。

但谁的苦谁知道 , 郑美菊有自己的苦衷 。
郑美菊不是不认可这个政策 , 是这个政策根本惠及不到她身上 。
因为拆迁办的说郑美菊不是本村人 。
为改善家里生活 , 2000年 , 郑美菊共耗资10万元 , 从当地村民手里买下了这套五层楼的房子 , 郑美菊本打算在此地长期居住 。
购得这套房子后 , 郑美菊将一楼的房子租给他人做了门面房 , 楼上的其他房间 , 郑美菊将其改装成了住宿房 , 供外来人住宿 。
零零总总算下来 , 郑美菊一年有3万元的租金收入 , 但现在房子拆迁 , 她这3万元就都打了水漂 。

眼下 , 丈夫常年在国外打工 , 儿子又在上大学 , 正是家里用钱的时候 , 一家人都指着自己 。
郑美菊本想靠着这套房子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 不料 , 计划赶不上变化 , 不过数年 , 村子里便有了这项城中村改造计划 。
当初的这10万元几乎掏干了郑美菊的所有身家 , 所以无论如何郑美菊都接受不了政府拆迁这一计划 。
当然 , 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 , 最为根本的是 , 郑美菊在这套房屋时 , 忘了一个致命性的条件 , 即便她购得了这套房屋 , 但户主依然不是她 。
而当下政府出具的这一政策 , 只有当地村民才能享受得到 。

也就是说 , 如果不是当地村民 , 根据她这套房产权证上264平米的建筑面积 , 她只能拿到290平方米的补偿 , 根本享受不到最终合计下来的594平方米的补偿 。
只是改革势在必行 , 拆迁势必会继续下去 , 政府也必定不会为她一个人破例 。
僵持了几天后 , 郑美菊径直找到了政府 , 想和其洽谈具体协商事宜 。
“政策就是如此 , 你不是本村人 , 只能按照290平米给你补偿 。 ”政府工作人员一口回绝了郑美菊想要的594平方米补偿的提议 。
“规矩是死的 , 人是活的 , 按照最初规定 , 我就是能享受的到594平方米的拆迁福利 。 但现在你只给我290平米 , 我接受不了 。 ”郑美菊道出了所有的委屈 。

“其他村民最多是三层楼 , 而我这有五层楼 , 我外面还有一个院子 , 于情于理 , 我都应该得到更多款项的赔偿 , 远不是现在这290平米的赔偿款项 。 ”
随后郑美菊又补充道 , “而且这套房子就实实在在地在村子里 , 是不是户主又有什么重要的?”
个人都只为自身考虑 , 这在郑美菊看来合情合理的事情 , 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 , 全然不是如此 。
国有国法 , 家有家规 , 政策就是政策 。

如果政府为她破例 , 那其他百姓那里 , 他们又该如何交代?
另外 , 国家批下来的总体面积是一定的 , 如果给她的面积多了 , 那其他村民的既得利益就会受到损失 , 到时候又会有无数起纷争 。
数次商谈无果后 , 郑美菊决定和政府硬扛硬 。
政策确实是政策 , 但无论如何 , 政府都得顾及百姓的死活 , 郑美菊试图用卖惨让政府屈服于自己 。
只是 , 她还是太天真了 。

“你要想做钉子户 , 你就在这里做钉子户 。 政府不可能答应你的条件 。 ”工作人员并没有理会郑美菊所谓的坚持 。
数日后 , 浙江温州瑞安渔墩村拆迁改造工作正式开启 。
不知是怨气还是巧合 , 拆迁当天 , 天上竟下起了小雨 。
这一现象正好应了郑美菊心里的景 , 郑美菊也进一步笃定了自己要坚持下去的决心 。
机器轰鸣 , 昔日的楼房悉数坍塌 , 尘烟四起 , 为新生建筑让起了路 。

不同于郑美菊一脸愁苦 , 大多数村民都纷纷跑到自家楼前 , 亲眼见证着自家消失的这一幕 。 一些村民甚至还拿出手机拍摄 , 试图定格这伟大的瞬间 。
拆房容易 , 建房难 。
不过个把月 , 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了数十年 , 乃至数百年的房子悉数归了零 , 好似从未存在过 。
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郑美菊家那幢被挖断的5层楼房子正傲然屹立在一隅 。
房子笔直地挺立着 , 犹如郑美菊的脊梁一样 , 始终向上 , 好似在向世人宣告 , “政府一日不答应我的条件 , 我就一日不搬迁 。 ”

郑美菊本以为自己的坚持能换来政府的心软 , 不料自己的坚持 , 只是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 。
身处低谷时 , 恶人最多 。
因为自己自立门户 , 周围什么建设也没有 , 很多人为方便 , 竟直接在郑美菊家周围大小便 , 醉汉来骚扰亦是经常的事 。
丈夫因常年在国外打工 , 儿子又在上大学 , 平日里只有郑美菊一个人独居 , 说不胆战心惊是不可能的 。
除此之外 , 郑美菊最担心的还当属刮风下雨天 , 或是心理因素 , 一到刮风下雨 , 郑美菊总觉得房子好似下一秒就会倒塌 。
平时里要是知道哪里发生地震了 , 郑美菊更是恐慌得整夜整夜睡不着 。

说实话 , 郑美菊是有过后悔的 。
要是当初听了大家的建议 , 和政府协商好 , 早早搬走或许当今就没有这些糟心事了 。
但现在骑虎难下 , 她是想回头也回不了了 , 日子就这么不安不稳地过着 。
为自身安全考虑 , 郑美菊只得在围墙旁边搭建一个简易木栅栏 , 把整栋房子都圈起来 , 以宣告自己的主权 。
但很显然 , 这一切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
木栅栏圈起来后 , 问题不但没有减少 , 反倒招致了更多人的嘲笑 。

“孤魂野鬼一样 , 一个人待在这里有什么好的?”郑美菊的坚持不但没有换来众人的钦佩 , 反倒招致了一车的牢骚 。
甚至有人恶语相向道 , “你简直丢光了全村人的脸 , 因为你 , 大家伙日子都过不安稳 。 ”
恶语自有硬心肠抗 , 但生活里的变化 , 郑美菊是属实没有办法了 。
后来 , 郑美菊所在的区域停水了 。
无奈之下 , 郑美菊只得卑躬屈膝去朋友家里打水 。
这水打一天两天可以 , 时间长了 , 即便朋友不说 , 自己也觉得难为情 。

一波未平 , 一波又起 , 2013年2月 , 楼里的电也断掉了 。
这不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吗?郑美菊直接拨通了供电部门和自来水厂的电话 。
“一户村民也是村民 , 一户人家也是人家 , 你们怎么能给我断水断电?”隐忍多日的郑美菊终是爆发了 。
“现在只剩你一户 , 没办法给你供了 。 ”供电部门和自来水厂的人没有差别地丢给了郑美菊一句冷冷的回应 。
没有人会设身处地地为你着想 , 即便是家里最亲近的人也是如此 。
利益面前 , 各自为大 。

“你到底要干什么?政府都答应给赔偿款了 , 290平米可以了 , 你就不能妥协吗?”远在外国打工的丈夫始终无法理解郑美菊的倔强 。
丈夫心疼郑美菊一个人在家里操持的不易 , 更理解政府的政策 , 规矩是为千万人所定 , 怎么可能为一个人所打破 。
但郑美菊可不这么想 。
路已走到这个程度 , 她已经坚持了两年的时间 , 至于什么时候能成功 , 她也不知道 。
但她确定 , 她现在一旦放弃 , 一切就都前功尽弃了 。
房子丢了不说 , 自己的骨气也丢了 , 无论如何她都不能走那这一步 。
得不到他救 , 那就自救 。

为吃水自由 , 郑美菊竟自发挖了一口水井 , 至于用电 , 郑美菊只得点蜡烛生活 。
奈何理想是理想 , 现实是现实 。
郑美菊挖的那口井 , 因水质太过浑浊 , 平日里洗洗衣服 , 喂喂鸡还可以 , 至于日常饮用 , 根本不可行 。
至于点蜡烛 , 每当夜深人静 , 烛火摇曳 , 郑美菊便只觉得家里好似有孤魂野鬼 , 整晚整晚吓得睡不着觉 。
郑美菊本以为自己的坚持能换得一片光明 , 不料 , 竟只是将自己推入了地狱 。
日子并没有越过越好 , 之后的一起强台风差点要了她的命 。

2013年7月上旬 , 超强台风“苏力”逼近温州 , 当地工作人员及时赶到郑美菊家 , 试图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域 。
“你赶紧离开这里 , 这座楼随时都有可能坍塌 。 ”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劝道 。
搬了就意味着自己输了 , 无论工作人员怎么劝说 , 郑美菊始终不挪步 。
只是骨气是骨气 , 现实是现实 , 人活在世上 , 不是你向我低头 , 就是我向你低头 , 木强则折 , 一昧强硬 , 不过是在自取灭亡 。
第二年上半年 , 不知想通了还是怎么 , 她挨过了各种骚扰、强台风、生活的不便 , 坚持的第三个年头 , 郑美菊主动找到了政府 , “我搬 。 ”
不同于往日的铁骨铮铮 , 当日的郑美菊背弯了好几度 。

自古流言最噬人心 , 郑美菊是为大局妥协了 。 “我不能做全村的罪人 。 ”郑美菊无奈地说 。
原来郑美菊的“片片楼”一天不拆 , 当地建设就无法照常推进 , 村民们就无法得到自己既得的利益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郑美菊只得收起自己的棱角 , 签下拆迁同意书 。
2014年5月9日 , 在风雨、人言中坚持了3年之久的“片片楼”终于被推倒了 。
从傲然独立 , 到最终悉数坍塌 , 尘烟四起 , 用时不过仅25分钟 。
“片片楼”被夷为平地 , 旧城拆迁工作基本完成 。

2014年10月 , 改造工作正式开启 , 之后历时4年 , 到2018年左右 , 渔墩村的改造工作画上了句号 。
2022年 , 全新的渔墩村赫然出世 , 所到之处到处绿树成荫 , 百姓一片和乐 。
郑美菊输了 , 也赢了 。
虽身边没有任何人站在她这边 , 但她敢于为自己的权益所抗争 , 孤立无援的三年 , 没有人知道郑美菊是怎么熬过来的 。
最后她及时低头 , 保全了自己的尊严 , 也顾全了大局 。
诚然 , 没有一项计划是十全十美的 , 任何一项计划的实施都多多少少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 。
如此 , 适度的牺牲自是必然的 。
-完-
编辑丨大欢
【浙江一钉子户住5层“片片楼”,吹强台风也不搬,3年后却主动要走】编辑 | 阿琰

    推荐阅读